当前位置:

汤建军:《辞海》永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编辑:黄河 2017-11-29 00:36:19
时刻新闻
—分享—

收藏于上海辞书出版社的《辞海》多种版本。

舒新城在吴淞中学任教留影。

当年的中华书局图书馆。

舒新城纪念馆里,陈列着他与文化名人的来往书信。

  怀化溆浦县城西15公里的皇临山下溆水河畔,有这样一栋老式木吊脚楼,这就是《辞海》主编舒新城故居。舒新城一生书写了许多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第一,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他编辑了新旧《辞海》。正因如此,溆浦不仅是楚辞之源、革命老区,还是《辞海》之家。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今天是舒新城先生的57周年祭日,在这里召开“辞海精神与文化自信”主题研讨会,我觉得特别有意义,既研究宣传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又弘扬优秀文化传统、坚定文化自信。这是湖南省社科界的一件大喜事,我谨代表省社科联对座谈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

  (一)两代领袖为何赞《辞海》?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辞海最早记录是汉代摩崖石刻,1915年动议编《辞海》,1928年开始编撰,1936年编成;时隔21年,1957年毛主席要舒新城挂帅再编,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辞海》出版八十载;辞海先后出版发行了六个版本,得到毛主席、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及社会各界的肯定与认同。时隔60年,就是舒新城先生重修辞海六十周年,在其故里溆浦名家聚会、家属亲临,意义重大。从两代领袖盛赞第一版《辞海》,我们深知,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据资料介绍,舒新城先生与毛主席同庚,在湖南一师同过事。毛主席一直是《辞海》的忠实读者。转战陕北期间,主席箱子里只带两本书,其中一本就是《辞海》。1957年9月,主席在上海接见舒新城,并对他提出的编辑《辞海》修订本和百科全书的建议表示“极为赞成”。主席还要舒新城“挂帅”。舒新城先生说,人手不够,经费有限,自己年纪又大了。主席风趣地说:“自己干不了,儿子接着干。”1959年春,66岁的舒新城任《辞海》编委会主编,吕叔湘、陈望道、夏征农等一大批知名学者加入。在此过程中,舒新城住院手术,仍坚持卧床审阅,出院后还多次带着干粮当午餐,到上海图书馆找参考资料。因过度劳累,他再次住院,病情严重到不能执笔时,他嘱咐妻子代为记下《辞海》的修订意见。1960年11月28日,为《辞海》耗尽最后心力、67岁的舒新城先生,魂归故乡。舒新城的儿子舒泽湖说,父亲当年编辑《辞海》常常通宵达旦,为了一个词的准确解释,要翻阅几十本书,征求几十个人的意见,方才罢休。父亲说这是千秋万代的事,一点都马虎不得,千万不能去害人。1936年底,历时8年主编的《辞海》问世,其新颖严谨的内容编排、忠于史实不惧日寇的精神气魄获得社会广泛的赞誉。

  2016年12月29日晚7时,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头条播报:“习近平致信祝贺《大辞海》出版暨《辞海》第一版面世80周年”。《辞海》是教育家舒新城先生耗尽毕生精力主持编著的一部承载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巨作。其编撰历程异常艰辛。据有关史料,1922年,教育救国人士陆费逵先生在上海吴淞中学与舒新城邂逅,并将舒新城先生视为《辞海》主编人选。其后先后6次相邀未成。直到1928年春,陆费逵先生写一封言辞恳切的长信,第7次才成功邀请舒新城先生“出山”。舒新城先生担任《辞海》主编,他导入英文《韦氏大辞典》的收词标准和编写方法,删减旧词增加新词,并加注新式标点,突破了传统的编撰体例,采取了当时最先进的中国词典编撰方法。

  最难能可贵的是舒新城先生在编撰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民族气节和民族精神。编撰《辞海》期间,正是1932年上海“一·二八”事变中,商务印书馆遭日军飞机轰炸,所属的东方图书馆也被烧毁,46万册藏书化为灰烬。他坚持要把当时发生的重大事件如“塘沽协定”“上海事变”等收录于《辞海》。当有人再次提出还是不要收录这些可能得罪日本人的词条时,他严加驳斥:“辞海出版于今日,应是今日的东西,绝不能单说往事而不说今日之事,尤不能不提人人伤心之事。”他还说:“我国积弱,不能与强敌抗衡,敌污我之词不与之辩论,已属屈辱,而敌人强加我之事实亦默而不提,未免不尽人情。”

  我们知道,中国要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还隔着农耕文明知识体系和工业革命知识体系这样一堵文明隔阂墙,难以打通对话。当时《辞海》的出版,为中国进入现代社会从文化上提供了新的思维工具。没有这个新的思维工具,新文化运动就没有文化准备。解放思想,首先就是要掌握新的思维工具。

  由此可见,毛主席和习近平总书记点赞《辞海》,赞的就是敢为天下先、不畏艰难困苦的创新胆识,就是一丝不苟、字斟句酌、作风严谨的治学品格,就是坚守民族大义、充满文化自信的精神风骨。

  (二)《辞海》为何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必须首先坚持文化自信。《辞海》的成功编著,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也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彰显和传播。文化自信源于“古”成于“今”,既体现在对待本民族历史文化的态度上,也体现在对待本民族文化当下发展及其前景的态度上。

  从其内容看,《辞海》条目记载的主要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历史和发展,反映的主要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符号及其意义,彰显的主要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和精神,极大地展现了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辞海全面反映了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系统展现了中华文明丰盛成就,为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作出了积极贡献。”当前树立和增强文化自信,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进一步提升中华文化的创新创造能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是海内外中华儿女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进文化认同和价值认同的最大公约数,是我们走向世界、拥抱世界文明的价值根基。正因如此,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为价值取向的中华民族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今天,我们应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大格局中看到其中所体现的文化力量、所具有的文化意义,读出应有的文化自信。《辞海》所传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是我们与其他国家平等友好交往的重要精神资源,又是我们树立和增强文化自信的底气所在,还是我们开展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施伟大工程、实现伟大梦想的智力支持。

  (三)为什么溆浦人能把《辞海》编成了历史和时代的有字之师?《辞海》是中国目前唯一的大型综合性辞书,几代中国人案头的“无声老师”,被誉为“历史和时代的档案馆、大事记和里程碑”。在这一里程碑的起点刻度里,历史留下了一位湖南溆浦人的名字——《辞海》第一版主编舒新城先生。

  从地理上看,雪峰山非常偏僻,这里走先后出了陶澍、魏源、蔡锷、陈天华、向警予、沈从文、舒新城等杰出人物。这片土地的雪峰文化起源距今7000多年,其底蕴十分深厚。自古兵家必争。正如张家和先生所说,马援征南蛮,诸葛亮取益州,都在雪峰山下安营扎寨。“飞山蛮”酋长杨再思唐末招安,官诚州刺史。李自成兵败南逃,相传雪峰山是其葬身地。满清“伐蛮征苗”,凤凰成为重要军事基地。通道万佛山见证太平天国石达开的刀光剑影。毛主席在“通道转兵”。贺龙长征过雪峰山,带走一大批雪峰儿女奔赴延安。1945年抗日战争最后一仗雪峰山战役胜利结束,受降纪念坊立于芷江。新中国成立初解放军挥师湘西,肃清百年匪患。近代以来,魏源、陈天华、蔡锷等人,或“睁眼看世界”,或唤民觉醒,或举旗护国;向警予、粟裕、滕代远、刘晓等共产党人,或远渡重洋,寻找真理;或投笔从戎,身经百战。我认为,无论是中国古代史、近现代史,还是我们党九十六年的光辉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讲,溆浦的历史就是一部斗争史和革命史。雪峰山包括溆浦这个地方具有悠久、光荣的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传统。在文化领域最为突出的就是古今两人:屈原和舒新城。从这段历史来看,由溆浦人编撰《辞海》有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渊源。

  沈从文在一篇文章里写到溆浦,说溆浦在湘西文化中水准特别高,读书人特别多。他对舒新城也很敬佩。舒新城主编《辞海》的编辑思想和方法都开时代先河,很有创新意识,为中华民族进入近现代社会做了文化准备。

  总之,《辞海》始于20世纪初中国一代知识分子立足时代之需、民族之需的创造力,既是巍然而立的中华文化之高峰,亦成广袤浩瀚的中华文化之海洋。由舒新城先生等第一代辞海人所奠定的坚定民族文化自信,创新民族文化的思维工具,依然还是这片高峰阔海的耀眼之光。《辞海》作为一座文化宝库,彰显了中华民族志向高远、坚忍不拔的精神,反映了自强不息、攻坚克难的品质,极大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新时代,我们迫切需要进一步把两代领袖肯定的《辞海》精神发扬光大。最后,我以习近平总书记一段讲话与大家共勉:“希望大家坚定文化自信,坚持改革创新,打造传世精品,通过不断实施高质量的重大文化工程,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根据湖南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汤建军研究员在“辞海精神与文化自信”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溆浦座谈会上的发言摘要整理)

编辑:黄河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