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报道:新时代的“电骆驼”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一首《凉州词》写不尽被今人誉为“沙漠之舟”的骆驼。有人说,骆驼有两种精神,一是相信沙漠的那边是绿洲,二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向希望的绿洲。也因此,长久以来,骆驼一直是竭诚奉献、不畏苦难、坚毅刚强的象征。
“能坚持走一百步,就不该走九十九步。”在上世纪,任弼时夙夜在公,克勤克俭,长期抱病工作,逝世时年仅46岁。叶剑英评价他,“走着漫长的艰苦道路,没有休息,没有享受”,是党和人民的“骆驼”。现如今,时代的背景色换了,社会前进的节拍变了,但“骆驼精神”依旧在壮阔而生动的改革实践中找到了现实的落脚点。
“一种无畏、一种坚忍、一种踏实、一种气概”“心中有绿洲,踏实向前进”“一心为民,信念坚定,不畏艰辛,负重前行”……在国家电网湖南岳阳供电公司内部,一场关于“骆驼精神”的讨论与践行正在进行。正是在充满时代气息的新表达形成过程中,“骆驼精神”的核心与精髓进一步明确,“电骆驼”的精神标识日益清晰,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强大的思想共识和精神凝聚力。接过父亲好思想的彭玉良、坚守防汛光明线的李欢、活成工地“传奇”的电缆女工刘明等,无一不是“电骆驼”的代言人。
在个体成长成才成功的过程中,彼此之间的“优胜劣汰”是智慧和格局的竞争,但也是定力和耐力的比拼,归根结底,看的是能担当的肩膀有多硬,想要“优胜”的决心有多大。而在一个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同样没有“容易”二字。改革进入“深水区”,不仅意味着不可确定性、未知性和难度系数多倍放大,而且也意味着需要更多“顶住”的毅力、“坚持”的勇气和“实干”的狠劲。事情都是人干出来的,纵使希望的绿洲就在不远处,也需要逐梦者一步步靠近并最终抵达。解决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也尤其需要发挥这种“骆驼精神”。
翻开历史,“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的任弼时式“骆驼”党员干部并不少见。带领大家在悬崖峭壁上凿出1500公里水源线的县委书记杨贵、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20多年的“草帽书记”杨善洲、身体力行推动司法改革的“燃灯者”邹碧华,以及刚刚荣获“地球卫士奖”、三代人半个多世纪接力奋斗终让贫瘠沙地变绿地的塞罕坝人等等,莫不都是“骆驼精神”的生动注脚。心有所信,才能行远。“电骆驼”体现的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和奉献精神,恰是96年前“红船初心”所带来的旷远回响,并一路照亮我们的历史天空。
写好“中国梦”这篇大文章,呼唤更多步履稳健、踏实肯干的“骆驼”,将铁痕石印般的改革刻写在年轮深处,但这并不是说,“狮子精神”就不重要了。两者虽性格各异,但都是改革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有评论说,“你的背景,就是这个时代”。眼下,这片广袤的改革原野,为你发出“狮吼”、勇往直前提供了无限的空间和机会,锐意进取、披荆斩棘、突破藩篱,必将为发展争取到更大的腾挪空间和更多的机会窗口。
在风雨挑战面前挺身而出,在选定的道路上一往无前。历史,不会辜负负重前行的“骆驼”;对于真正笃定改革者,时间也终会给予他们应得的奖赏。
(作者:王丹)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王丹
编辑:李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