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上下同心者胜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王婷 朱刚 熊军 刘爱平 编辑:徐丹 2017-12-15 11:20:20
时刻新闻
—分享—

株洲县委书记罗绍昀走访慰问困难群众。

株洲县委副书记、县长刘克胤走访慰问困难群众。

脱贫群众的笑脸。

  王婷 朱刚 熊军 刘爱平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在党的十九大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饱含着朴素的民本情怀,传递着党和政府的决心。

  为政之道,关键在富民;小康之路,重点在脱贫。不到三年的时间,株洲县上下同心,精准发力,多措并举,四面开花,扶贫开发实现由“输血式”向“造血式”的转变;脱贫攻坚,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株洲县加速融城,加快发展,以决战决胜的姿态和永不言败的精神,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扶贫开发新路子,交出了一份令人鼓舞的成绩单:年均减贫2000人以上,贫困发生率降至1.48%。2016年,在株洲市率先实现全面小康达标县的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体实现程度达90.8%。贫困村的面貌变了,贫困群众过上好日子,信心和底气更足了。

  党建扶贫把脉搏

  立下愚公志,打好攻坚战。“脱贫攻坚既是政治任务,也是光荣使命。株洲县即将在我们手上告别贫困历史,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荣幸,更是我们这一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11月7日,株洲县召开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大会,县委书记罗绍昀的态度坚决、话语铿锵有力。

  近年来,株洲县建立结对帮扶五级体系,精准解答“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今年春节刚过,株洲县党政干部忙着“走亲”,走村串户,问需于民,精准对接,帮助贫困群众谋新路、铺新路、盖新房、栽树苗、育产业、搞卫生……

  11名县委常委和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政协主席联系12个贫困村,37名县级领导分别包镇联村,并结对帮扶贫困户3户以上;100个企事业单位包村,2270名干部职工包户,实现结对帮扶包村包户“全覆盖”。诚心实意对接群众的“微心愿”,打开群众心结,用真心换真情。

  哪里有贫困户,党旗就飘扬在哪里。在古岳峰镇腰塘村,党员一对一结对帮扶贫困户,14名党员干部与村里的17户贫困户结亲,组建成“不撤退的帮扶工作队”。74岁的老党员唐洋波每天照顾患智力障碍的邻居唐海兵,负责他的日常生活安排、田间管理指导以及外出陪伴。

  凝聚扶贫攻坚合力,株洲县从配强党员干部队伍着手,选派156名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择优选派12名优秀干部到建档立卡贫困村任第一书记。以村(居)“两委”换届选举为契机,积极引导能人回村参选,新一届村(社区)“两委”委员中,大专以上学历234人、能人154人,其中92名能人当选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主任。今年来,该县投入5000多万元对112个村级综合服务中心进行提质升级,使村村有阵地、服务有保障、产业有投入、帮扶有实效,全县24个村集体经济“空白村”实现全面“摘帽”。

  “造血”扶贫强脉搏

  告别贫困,走出这条脱贫路群众期盼已久;重拾信心,注定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近年来,在株洲县的热土上,一批批扶贫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一个个朝阳产业大干快上,点燃了乡村脱贫的希望。

  近年来,株洲县坚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念,统筹“输血补养”与“造血增能”,通过生态旅游、特色种植养殖、光伏产业、农产品加工、电商等6大产业齐发力,倾力打造“一镇一品”“一村一品”,走出了一条特色产业扶贫的道路。

  “产业扶贫,必须注重引进和培育市场主体,构建贫困户和企业的利益联结机制,才能确保贫困群众通过产业发展实现长久稳定脱贫。” 株洲县委副书记、县长刘克胤说。

  成立产业扶贫办公室,组建产业扶贫技术服务团队,制定产业扶贫行动路线图、任务书、责任表。近年来,株洲县通过帮扶企业131家,帮扶人数7716人,贫困户人均受益1000元以上;开展贫困户技术培训55次,累计培训2946人,占比80%以上。

  龙门镇李家村引资建成康态农副产品生产有限公司,组织村民在高山上种植绿色蔬菜,建起现代化坛子菜加工车间,去年,该村获评第六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实现贫困村的“逆袭”; 朱亭镇黄龙村采取金融扶贫“贷资入股”模式,银行牵线搭桥,帮助贫困户将贷款资金注入公司,公司与贫困户建立起利益挂钩机制,今年51户贫困户实现分红122400元,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据统计,全县12个贫困村,村村都有合作社,实现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全覆盖。建立县电商服务中心,引入86077电商扶贫平台覆盖所有乡镇,开设200余家农家店,让村民实现“购物、销售、金融”不出村。大力实施光伏扶贫产业,建立村级光伏电站726KW、户用电站110KW,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让贫困村晒着“太阳”脱贫帽。

  精准发力拔穷根

  多措并举,精准发力。株洲县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统筹“输血补养”与“造血增能”,注重从产业、健康、就业、教育、金融等方面有机统一,既“脱穷帽”,又“拔穷根”,确保贫困群众稳定持久脱贫。

  株洲县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共有4662人,约占贫困总人口的41%。近年来,该县不断创新工作举措,逐步完善健康扶贫政策,构建了医疗保险、大病救助、扶贫特惠保、慈善资金补偿、政府兜底等五道坚实的健康防护网,推行贫困户县内住院“三个零”政策,即入院零预付、报销零起付、出院零支付。开通“一站式”窗口服务,贫困群众县内医疗机构治疗,办理住院手续、报销医疗费用等事项,全都由绿色窗口医务人员贴心“包办”。

  今年6月15日,株洲县与两家商业保险公司签订合作协议,由县财政投入200万元,为全县所有贫困群众购买了扶贫特惠保,投保标准由60元/人提高至200元/人,提高部分全部用于医疗保险。自此,该县1万余名贫困群众在县域内外就医二次补偿后自付费用也能报销80%。据统计,2017年株洲县6313人次贫困群众在县内医疗机构享受到了兜底帮扶政策,真正实现了贫困群众看得起病、治得好病。

  扶贫扶智,让贫困家庭的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今年秋季开学,株洲县义务教育阶段的720名建档立卡贫困学生收到了一份大礼包——免除教辅资料费、作业本费、学生意外伤害保险费。该县投入21.2万元,将“两免一补”升级为“五免一补”,进一步减轻贫困家庭上学负担。2017年株洲县共发放助学金279.6万元,惠及贫困学生2414人次,建档立卡贫困生实现应助尽助。

  在全县中小学校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根据每一位建档立卡学生(幼儿)的特点和成长规律,实施“一人一案”、“一事多式”,让贫困学子感受到更多关爱,助力更好成长。

  脱贫安居换新颜

  隆冬时节,漫步在株洲县村间小道,一条条平坦的硬化道路直通农家,一幢幢新房错落有致,一座座整齐排列的日光温室生机盎然,一片片经济林木硕果累累……目之所及,都是一幅幅美丽的新农村画卷。

  “决定性进展”,这是对株洲县脱贫攻坚历史性成就最有力的诠释。

  安居才能乐业。今年11月21日,株洲县龙门镇花冲村9户贫困户领到了新居钥匙,一同住进了县道旁崭新的集中安置房。

  目前,该县137户贫困户通过易地搬迁告别了危旧房,住上了新房。3年来,株洲县针对不同需求,坚持“应建必建、应改必改”,整合项目、分类施策,统筹推进,通过实施危房改造、易地搬迁,共有692户贫困户住上了安居房,住房安全保障达标率达100%。

  稳定保障发展。株洲县同时打响了农村危旧土坯房整治“歼灭战”,由县财政投入1亿元,全面整治8400余栋危旧土坯房,实现全县户户“安全住房有保障”。截至目前,第一阶段2100栋已基本完成,预计在春节前,全县危旧土坯房整治工作也将全部完成。同时,解决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15359人,确保农村居民饮水安全。3年来株洲县共投入5亿元,完成农村公路通畅工程551.9公里,窄路加宽工程165.5公里,全县道路畅通工程基本完成,致富路越修越宽阔。

  在人来人往的村级主干道,在纵横交错的田间小道,每一寸土地不曾忘记,株洲县迎难而上的扶贫队伍,为了履行人民群众至上的承诺,用真情播撒了一颗颗希望的种子,践行了扶贫人“舍小家、顾大家,夙夜为公、鞠躬尽瘁”的铮铮誓言。

  广袤无垠的大地,蔚蓝澄碧的蓝天,此刻愈发温暖庄重纯洁。脱贫攻坚的号角激活了株洲县这片热土潜伏良久的动力和青春,人们的心态年轻了,步伐矫健了,他们和大地同频共振,正在绘就脱贫致富的最美时代画卷……

  (本文图片由株洲县委宣传部提供)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王婷 朱刚 熊军 刘爱平

编辑:徐丹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