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湘潭往事】万楼:见证莲城近400年盛衰

来源:红网 作者:凌雨晴 黄滔 编辑:唐韵 2017-12-19 10:18:38
时刻新闻
—分享—

如今的万楼。

亭台楼榭。

万楼一角。

雕梁画栋。

  红网时刻12月19日讯(湘潭分站记者 凌雨晴 黄滔)江面几艘小船停泊,江边巍巍万楼。在滔滔北上的湘江之滨,万楼作为湘潭历史上的标志性建筑,距今已有400年的历史,见证了湘潭“小南京”“金湘潭”的兴盛繁荣的辉煌历史。

  万楼,又名文昌阁,始建于明朝万历四十三年,时任京官李腾芳为其取名万楼,“万,乃数之大者,邑从此而大”。古代湘潭文人墨客常聚于此,登楼观景吟诗作赋。万楼总高63.48米,其中主楼为52.58米。采用内九层、外五层的结构,寓意着“九五至尊”。江楼万古,六度生辉。据说,万楼修建后,湘潭从此物阜民殷,人才辈出。民间谚云:“万楼兴,湘潭兴。”万楼成为了湘潭兴旺的象征。

  万历四十三年(1615),湘潭县令包鸿逵嘱大学士谢选、商人熊廷样以石30万尺,用木3000个,堑沙截波,在此筑石为台,在台上盖起一座楼。台名“杰灵台”,高10米,以此名求湘潭的“人杰地灵”。正碰上县人李腾芳从国子监司业贬官家居,赞与其事。清顺治元年(1644),万楼毁于兵火,仅留下杰灵台基。清康熙四年(1665),知县郑有成花了三个月重修,更名“文起楼”。另在楼右建一书院,备讲学之用。县人郭金台(1610-1676)作《重修万楼记》。

  康熙四十年(1701),再次重修,县人张璨作《重修万楼疏》,且题“湘水回澜”四大字,镌刻成青石匾挂在门首,字体苍劲有力。清雍正十年(1732),朝廷命各省县通祀“文昌神”。县人为免除建造之劳费,就利用万楼为祠。因此名为“文昌阁”,内供文昌帝君神像。清宜统三年(1911),又进行一次大规模维修。1944年,湘潭沦陷,遭日寇破坏,仅存东部三层亭阁,次年倒塌,唯附属建筑观音阁仅存。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曾采取措施进行维修。1957年,湘潭市人民委员会委托护潭乡人民委员会及星火高级农业社管理万楼。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万楼毁于火灾。

  如今的万楼是湘潭市正在全力打造的千里湘江第一湾景区的重要景点。今年5月份举行的点亮万楼大型灯光艺术秀精彩纷呈,是万楼创建5A级旅游景区迈出的第一步,依托点亮万楼活动,丰富夜间旅游产品,留住过夜客,进一步推动湘潭全域旅游的发展。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