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媛媛
“老旧家园逆生长,唱的就是幸福感!”冬日的暖阳从高楼大厦间穿隙而过,折射在芙蓉区识字里社区花园里,也映照在黄发垂髫的怡人笑脸里。一群“草根明星”打起快板、跳起绸扇舞,颜值飙升的老旧楼栋、完善一新的基础设施,身边景、心头乐说唱不停。
推开窗户,将一个大大的红色中国结悬挂窗楹。房前,绿色风光人文景观扑面而来,屋内,重新装修的小家生机盎然。“看到家园环境变得这么美,我把自家也换了副面孔,这样才能映衬这处处风景。”荷晏社区居民杨菊华乐呵呵地说。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宜居,是衡量百姓幸福感最重要的指标。“让宜居元素丰盈城市细胞的肌理!”从去年起,芙蓉区全面启动社区提质提档行动,至今已有37个社区完成或正在进行改造,同时,计划用3年时间实现全区67个社区蝶变一新。刷新人居环境、创新公共服务、革新社会治理,67个社区,67种不同探索。千帆竞发、全面推进的生动图景在中心城区舒展,品质芙蓉,正不断激活最小“细胞”,让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创新举措“芙蓉标准”蝶变老旧家园
城市的本质是什么?2000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人们为了生活来到城市,为了生活得更好居住在城市。”城市家园,一直承载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无限向往,成为梦想升腾的载体。
然而,一座承载深厚历史底蕴的老城,也必然要承受岁月磨砺带来的痕迹。在芙蓉区,还有着这样一些家园:房屋老旧、道路坑洼、下水道堵塞、绿化缺失、公共设施更是残缺不全……朝着“打造国际品质和湖湘文化特色的精品城区”目标迈进时,“宜居”已成中心城区必须直面的一张考卷。
“提质提档社区,蝶变家园风貌,反映了广大市民群众的共同愿望,体现了品质城区创建的客观要求,遵循了社会管理创新的基本规律。”芙蓉区委书记于新凡不只一次提到,在家园升华的过程中,不仅要体现区域行动的前瞻性和科学精神,更要浸润浓浓的民本深情。
改造老社区,立足新起点、新标准。人居环境如何更精更美?社区功能怎样更优更强?社会治理如何更新更实?今年4月,芙蓉区在全市率先出台社区全面提质提档“芙蓉标准”体系,从社区党建、人居环境到公共服务、和谐稳定、群众评价,五大类33小类共计145条标准分类明晰、指向明确,标准上还特别注明责任指导单位,每个社区更由区级领导联点。各方联动、主动对标,加速推进社区提质。
蝶变老家园,更需要创新与智慧。城市内外兼修,魅力芙蓉绽放。芙蓉区采取PPP模式,引入社会资本,投资总额约30亿元,对10个街道61个社区进行全面提质提档,蝶变的春风将覆盖浏阳河以西所有社区。与此同时,“魅力芙蓉 城市双修”项目参照杭州G20社区改造标准,通过引进现代社区、海绵城区等先进设计理念,从主次干道提升到背街小巷改造,从街巷景观塑造到家园功能升级,按照社区提质提档10年不落后的要求展开建设。
不塑盆景造风景。行动之初,芙蓉区便提出,改造过程请群众参与、群众支持、群众检验,让提质提档变成“自家的事”,才能成就社区里那片引人入胜的“风景”。如今,改造前举行楼栋恳谈会晒改造方案,上门聆听居民诉求;改造中定期开展民意座谈,请百姓把关工程进度,已在家园蝶变的进程中成为常态。芙蓉的党员群众,更化身规划设计的顾问、工程质量的监理、传递民意的先锋,忙并快乐着。
“一条条建议,饱含广大市民对家园的挚爱;提质方案、施工过程的求精求实,则体现芙蓉区对百姓诉求的尊重、百姓要求的落实。”芙蓉区委副书记、区长周春晖表示,正是举全区之力、融全民之智,老旧社区才能又快又好实现品质高端化、服务优质化、治理多元化。
创新行动 社区换新颜 “风范”各不同
他们期盼着,雨天的街头不再污水横溢,明亮的灯光能照亮夜行,茶余饭后能在街头巷尾绿地花园惬意休闲;他们见证着,家门口的道路平了、路灯亮了,老旧的楼栋换了容颜,绿意盎然的游园内处处都是笑颜。
“这就是我们荷晏过去和现在的浓缩版!”拿起相机、打开镜头,荷晏社区居民刘正辉定格下的家园新变,清新而令人感动:曾经简陋老旧的楼房,内外兼修已经颜值飙升,房前屋后更是鲜花灼灼、绿木葱茏;社区空坪建起上千平方米的连心广场,儿童游乐设施、居民议事亭一应俱全;造型别致的绿廊花架、舒心养眼的绿色游园在街巷随处可见,恒业巷、维力巷变身文化街,与鱼有关的历史故事串联起大型石雕墙,垂钓渔翁、撒网渔民等铜雕小品生趣盎然。仿佛在不经意间,老旧家园已蜕变成岁月里最美好的模样。
变化更洋溢在居民的笑脸里,“社区提质提档如火如荼,我们不少居民也主动将自家装修了一番。以前都不好意思告诉别人自己住在老旧社区,现在内外新景,喊亲友来坐坐蛮有面子。”居民杨菊华喜上眉梢。
“地理位置、基础环境、人文底蕴各有不同,社区提质提档更不能‘千社一面’!”早在行动之初,芙蓉区就旗帜鲜明地提出:要让每个社区都拥有自己的风格、特色与品牌。如今,随着上补屋顶渗漏,下换破损管道,外治道路硬化、墙体美化,内理绿化照明、配套设施等立体式改造全面展开,一个个外观特征浓郁鲜明、硬件设施完善的社区呼之欲出。
在芙蓉区走一圈,你既能亲历家园的颜值飙升,又能感受它们的秀外慧中:识字里社区走起“苏式建筑风”,留拱式的红砖小楼,与房前屋后的浓密绿荫呼应,带给你不一样的怀旧感;全长780米的燕山街繁华依旧,不一样的是坑洼巷道已变阔朗平途,街巷两侧仿古的木门花窗洋溢传统味,白墙粉壁上一幅幅倡导邻里情、新风尚的手绘图,更让市井暖意扑面而来。
社区是最基层的组织,服务居民的距离也最近。青少年创意吧、红色芙蓉陈列馆、五彩课堂,如今走进杨家山社区,一楼办事大厅敞亮通透,服务窗口一字排开;二楼的多功能活动室、服务空间更是主题鲜明、缤纷多彩。社区服务阵地怎么建?芙蓉区一手摸家底、补短板,一手定标准、列规范,如今该区社区办公服务用房平均面积达854平方米,提前一年实现所有社区阵地达标。
不同的探索、共同的目标,打造出最具芙蓉特色的提质轨迹,落点则是推动幸福向小巷深处延伸。
创新服务软件升级畅通“最后一公里”
家园蝶变的要义,是畅通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硬件提质变“面子”的同时,芙蓉区更不忘软件提升换“里子”。社区党建、服务效能、基层治理等一系列创新百花齐放,让守望相助、和乐友善的家园氛围更加浓厚。
8岁的凌成豪以前只要在家做作业,就急得掉眼泪。原来,开货车的父亲和在星沙打工的母亲整日忙碌,照顾他的奶奶无法辅导其课业。马王堆社区“邻有爱少儿学堂”成立后,凌成豪几乎每天必到,在这里,社工和志愿者会指导孩子写作业,带领孩子玩科学实验、做志愿服务,让一个个小淘气包变身社区“小主人”。
社会飞速发展,居民需求日渐多元,单单依靠社区居委会难以面面俱到,必须依赖社会力量的协调配合,纵横管理,共同织密社区服务局域网。以此为主旨,芙蓉区率先全市探索“三社联动”服务,社区搭建平台,社会组织作为载体,社工担任专业服务力量,三者互动融合,将独唱变成合唱,优化了社区治理模式,把服务做到居民心坎上。
三社联动,家门口的变化看得见。马王堆社区引进专业社工团队后,打造了“邻有爱”家庭互助圈,易物集市吸引大伙变废为宝,巧娘工作室每天义务教手工,邻里派对每月开锣:藩后街社区有近千名60岁以上老人,“暖心社工”走家串户制作关爱档案,定期上门提供生活和精神帮扶……因爱相聚,构筑起新型都市睦邻圈,更滋养出安定平和、文明亲和的家园风景。
红色纽带舞动,社区党组织成为服务群众的先锋堡垒。走马楼社区成立“CBD先锋港”,热心党员组成志愿队,借力社区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居民在线求助、党员线下抢单,帮难解困的身影汇集成高楼广厦间的暖流;金沙里社区内亮相长沙首个楼宇党群服务中心,党员们在此政策咨询、学习交流、为民服务,忙并快乐着。
从社会治理到社区服务,实现精准滴灌。车站北路社区内商户众多,“创业帮帮社”应运而生,企业家与创客结对,从场地资金支持到经营技能传授,小社区变身“创业梦工厂”;旧电池换绿植、废弃品变家用物,在陶家山社区,“绿色联盟志愿站”让居民乐享低碳新生活。
据悉,为提升和保障社区服务效能,芙蓉区除对社区投入总额年年递增外,还每年为每个社区专项安排惠民资金20万元、党建工作经费20万元。今年该区更通过群众工作连心行动,对辖区内每户普通常住居民家庭,安排一名干部联点,截至目前,芙蓉区干部已累计走访群众17.9万人次,构建起常态化群众工作新局面。
以民生标尺铸城市高度,以民本情怀暖城市温度。社区提质提档,让老旧家园重焕青春,让幸福图景丰盈街巷,生长之美、生态之美、生活之美竞相绽放,朝着“打造国际品质和湖湘文化特色的精品城区”目标,芙蓉加速疾行。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胡媛媛
编辑:徐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