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风好正是扬帆时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王珊 杨振华 谢雨玳 左昆 编辑:徐丹 2017-12-23 10:10:07
时刻新闻
—分享—

望城白泥湖红鲌鱼健康养殖产业园航拍图。

长沙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区域图。

团头湖渔民丰收了。

上面发电,下面养鱼的协鑫“渔光互补”项目。(本版图片均由长沙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提供)

  王珊 杨振华 谢雨玳 左昆

  一切在变——

  从茶亭到桥驿,一批批标准化、示范性试验基地落子开花;从乔口到乌山,一个个特色种养、加工流通项目加速聚集;苏蓼垸内,村民集中居住的“静慎家园”拔地而起;湘江两岸,养了一辈子家鱼的农民,在“稻田+”、微流水循环等新技术、新业态里迎来新的丰收……

  在雷锋故里望城,产业的变奏曲声声激昂。自2014年长沙在此设立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来,望城人大刀阔斧开展农业农村改革,推动现代农业加速发展。

  生产方式换挡升级,多元产业快步融合,“望城一条鱼”等特色品牌锋芒初现,试验区先后被农业部认定为“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在这里早已如火如荼。

  敢为人先“改”出发展基础之变

  早在撤县改区之前,望城就是“鱼米之乡”、农业大县。随着现代农业号角吹响,望城农业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与发展目标相比,差距渐显。

  如何跟上现代农业的步伐,跑出发展加速度?望城打破常规,跳起来“摘桃子”。

  长沙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应运而生,乔口、茶亭、铜官等8个乡镇被纳入其中。围绕“打造国家级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总目标,试验区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综合配套改革,探索科学、高效、可持续的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

  农村土地细碎化是制约农业现代化的最大因素。试验区将“三权分置”和“土地合作”作为改革的“第一弹”,打破农民心中的“田埂”,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慎家桥社区,过去因农业生产收入低而不稳,农户以进城务工为主,不少耕地抛了荒。2016年12月,慎家桥社区组建起土地专业合作社,组织村民流转土地,合作经营。

  “一开始,村民们也不理解。土地交合作社后,还是不是农民自己的?租出去没效益怎么办?大家有各种担忧。”合作社负责人回忆。

  合作社按照试验区“一社两会三权四书五有”的规范要求,推进土地“三权分置”改革。确实权、颁铁证,农民手中握有土地承包权证书,村委会存有土地所有权证书,经营权通过合作社集中流转,让农民吃下“定心丸”。

  试验区牵头对雪家坡组、李公桥组等6个居民小组入社农田进行高标准改造,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大大好转。创鸿、华龙、共创等企业纷纷找上门,流转土地近1200亩,带动农户320余户。土地租金亩均增长400元,土地年产值亩均增长3000-6000元,实现企业与农户双赢。

  “原来家里地荒着,没人种。现在,有合作社打理,不但能拿租金和分红,还可以到合作社打工,比原来好多了。”尝到了甜头的慎家桥居民纷纷入社,449户农户、1349.09亩耕地,入社率100%。

  慎家桥不是个例。目前,试验区河东区域内已成立22家土地专业合作社,农村集体土地经营权入社率达74%,规模流转率超过80%,为农业机械化作业、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种粮靠好地,发展农业产业必须要有好的基础环境。”试验区管委会副主任谢启明说。土地合作的问题解决了,试验区乘势而上,探索更多配套改革举措。

  为解决农村居住散乱与耕地占用的矛盾,试验区原创性提出宅基地“带地入建”模式,建起6村村民集中居住的“静慎家园”。集居户将耕地经营权加入原所在村村级土地合作社,通过土地合作社之间互换,兑换成集中居住区所在村村级土地合作社的宅基地使用权,同时仍可享受原所在区域的耕地经营权收益。通过“腾笼换鸟”,耕地占用问题解决了,农民高高兴兴迁新居。

  涉农资金投入过去是“九龙治水”,效率不高。试验区建立涉农资金整合工作机制,将有限财力统筹集中使用。位于试验区核心区的苏蓼垸通过统一规划,基本形成了五纵十二横水系网络,一纵三横路网格局,实现“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彻底扭转了生产条件落后的局面。

  产业扶持过去广撒胡椒面,老百姓感受不明显。试验区探索财政资金“拨改投”。设立首支创投基金和创发基金,重点投向长沙市财务制度健全、主营业务突出、盈利能力较强、增长速度较快的创新型农业企业。通过龙头企业这个支点,更好地撬动整个产业发展。

  “通过改革,过去长期想解决但解决不了的问题解决了,过去一直想办的大事办成了。”望城老百姓这样评价。

  田地有了,基础强了、政策好了、环境优了,现代农业产业项目纷至沓来。协鑫光伏渔光互补、乡里里手工厂化养殖、白泥湖红鲌鱼健康养殖产业园、林熹标准化蛋鸡养殖等现代农业标准化产业项目相继投产。望城,迎来了现代农业发展的春天!

  换挡升级转出产业路径之变

  一提起千龙湖,长沙人都会想到城北的4A级生态旅游度假区。近几年,这家主打休闲农业牌的企业开始转型,向全产业链拓展,重点发展渔业产业。

  经过5、6年的研究探索,千龙湖攻克了鲌鱼孵化难题,成立了长沙白泥湖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在茶亭镇苏蓼垸投资2亿元打造万亩鲌鱼养殖基地。

  “我们计划建成1万亩成鱼养殖基地和年生产能力达3亿元的加工生产线。预计在五年内将项目打造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最大的鲌鱼养殖、深加工、技术研发中心和独具特色的鲌鱼文化园。”湖南千龙湖集团有限公司彭小辉信心满满。

  千龙湖战略转型的背后,折射出望城渔业发展路径之变。

  渔业一直是望城农业的“主力军”,占有半壁江山。但望城渔业多是传统养殖,品种以四大家鱼为主,效益难提升。

  试验区成立后,渔业提质被放在了“产业兴旺计划”的重要位置。通过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创新合作经营模式,培育“望城一条鱼”品牌等一系列措施,试验区鼓励引导渔业提质发展。

  以千龙湖、开天、八百里、乡里里手为代表的“渔业四小龙”,引领望城渔业朝着以鲌鱼为主打产品的生态绿色循环方向挺近。

  “养家鱼,每亩年利润不到1000元;养鲌鱼,效益可达近4000元。”彭小辉介绍,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企业正抱团组建协会,积极申报“望城红鲌”区域公共品牌。

  在养殖、加工、销售等方面,龙头企业们各出奇招——千龙湖开发低碳高效循环流水养鱼技术、乡里里手研发循环微流水工厂化养殖技术,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开天农业逆向思维开发瘦身鱼,湘品进京走出不一样的财富之路;八百里水产立足望城,拓展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开通湖南首条定期国际货运航线,实现越南鲜活水产品的大批量直接进口,挂牌新三板,企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带动周边农户进行绿色养殖、名优特养殖,从而形成产业集聚效应。”这是水产养殖代表们的目标。

  如今,在乔口渔场、千龙湖、船形湾、白泥湖等地,越来越多的农户见识到新品种、新业态、新模式的魅力,开始从家鱼养殖向名优特种水产养殖,从传统种养向科技种养转变。目前,望城鲌鱼养殖已超过1万亩,“稻田+”综合种养面积达13万亩,稻田+虾、稻田+鱼、稻田+鳖等生态共养花开遍地,百里水产走廊特色养殖示范区规模已现,“望城一条鱼”品牌越叫越响。

  渔业转型仅仅是望城农业产业换挡升级的一个缩影。望城此轮产业升级,有两个关键词,一是提质,二是品牌。既要提高产品品质,又要提高产品附加值,把产品变商品,把商品变精品。

  以渔业为代表,更多的农业产业迈上了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之路:

  乔口的水产养殖、乌山的精品茶叶,格塘的蔬菜种植,桥驿的优质果园,茶亭的花卉苗木纷纷建起标准化示范基地;姚记坛子菜、山丘生态农业公司等新兴企业将农产品加工、蓝莓种植与互联网、旅游相结合,打出一二三产业融合牌;千龙湖、湖湘贡、虎仔米、云游茶、乌山贡等特色优势农产品推进品牌建设成效明显;农博会、茶博会、食博会等一系列博览会,让望城农业品牌走出去,优质农产品影响遍布全国。

  从2013年到2016年,望城农林牧渔业生产总值从54.52亿元提高到77.7亿元,粮食生产稳中有升,休闲农业蓬勃发展,新型经营主体不断涌现。农业发展质量更优、品牌更强、效益更好,过去农业大县正向着农业强县(区)阔步迈进!

  以民为本推动分享机制之变

  对比传统农业,现代农业的显著特征是规模化经营、机械化生产、产业化发展。但对习惯了面朝土地背朝天、单打独斗的农民来说,怎么引导他们走上现代农业的路子,怎么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

  建设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成为试验区的一条重要“破题路径”。

  在试验区建立的第一家综合服务中心——万星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一次可晒100吨谷的大型晒谷场、十台一组的粮食烘干生产线让人眼前一亮。服务中心负责人曾荣贵告诉我们,中心有种植合作联社、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生态农业公司各一个,主要为片区农户提供农技咨询、农机服务、粮食烘干、大米加工、产品销售等配套服务。可辐射铜官街道10个村,近2万亩耕地面积。

  胡岳鹏是服务中心一名农机师傅。他不仅在中心打工,还把家里5亩田入了社。他给我们算了一笔账:原来自己种田,翻耕、插秧、施肥、打药、抢收、晒谷等等一个环节都不能落下,忙活一年纯收入不超过4000元;现在交给合作社,自己不用想事,成本降低了,收入还翻倍。加上在中心开收割机的收入,一年比过去多拿2万多元。“原来是吃低保,现在是新型职业农民咯!”胡岳鹏一脸骄傲。

  曾荣贵解释,服务中心不仅引导农户入社经营,还为周边农户提供低成本的生产配套性服务,特别是在天灾面前,中心具备更好的应急能力。今年7月,乌山镇团山湖决堤,洪灾过后,晚稻栽种时机眼看就要过去,中心农机服务队紧急出动,仅用10天时间抢种了1万多亩晚稻。“这要是过去人工抢种,肯定种不出来。”

  “产业兴旺,成果最终要老百姓共享。”试验区常务副主任杨志军感言。他告诉我们,在产业发展中,试验区特别注重探索农户分享机制。一是推行合作经营,实现农民创收增收;二是推进三产融合,带动农户就业增收;三是开展精准扶贫,帮助有一定能力的贫困户增收脱贫。像万星这样的综合服务中心,试验区计划在河东片区布局8-10家。

  不仅如此,产业惠民政府在积极引导,企业也在自觉发力:

  姚记坛子菜,将坛子菜和铜官陶瓷文化结合,租下破产的陶瓷公司,以“蔬菜基地+坛子菜加工厂+陶瓷坛子菜文化园”的形式尝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仅盘活了陶瓷厂的闲置国有资产,还通过租地、务工、资助等多种形式帮扶了十多名贫困户。

  协鑫新能源企业通过合作社流转农户土地,在鱼塘上建起光伏发电设备,又通过合作社反过来请农户养鱼,农户既有租金又有打工收入,大龙村(原金钩寺)8个组近300户农户,户均增收6000-10000元。

  白泥湖水产养殖有限公司不仅授人以鱼,更授人以渔,为农民开展养鱼培训,拓宽农民思路,配好致富“金钥匙”。两年来共开展培训10余次,培训小型种养企业及农户近300人……

  乡村振兴,以民为本。在望城,政府、企业、合作社正汇聚成一股合力,农民以不同形式分享着产业红利,为“乡村振兴”写下了最美的注脚。

  奋蹄扬鞭描绘乡村未来之变

  在试验区的展示墙上,我们看到这样一幅长沙市望城区现代渔业产业集聚区规划图:

  弯弯的湘江河穿望城而过,被打上了“百里水产走廊”的标记。走廊两侧,苏蓼垸名特水产示范区、铜官循环工业园加工基地,与乔口现代渔业观光园、格塘休闲渔业度假区隔江相望,像舞动的两翼,带着望城这只破茧而出的蝴蝶振翅高飞。

  望城现代渔业产业聚集区项目建设计划总投资50亿元,名特水产聚集区建成后将实现水产养殖年产量5万吨,初级产品年产值50亿元,渔业产品加工产值150亿元,占全区农业总产值70%以上。

  “不只渔业,未来望城将以‘做强一产,做精二产,做优三产,做准一二三产融合’为总体纲领,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优化农业产业布局,以湖南省‘百企千社万户’、‘百片千园万名’工程为抓手,以农业农民增收为目标,推进‘五化同步’发展。”对未来,杨志军胸有成竹。

  下一步,试验区将围绕打造都市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在六个方面重点发力:一是进一步完善“一三三”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模式,通过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全面强化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引领地区现代农业转型升级;二是以滨江都市农业示范带建设为龙头,重点打造“两带三园七区”,推动长沙农业朝产品绿色化、生产智能化、服务多元化、流通电商化、产业生态化发展;三是建立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培育“互联网+”现代农业、有机农业C2O(顾客对接原产地)、“农业+教育”产业融合田园教育等农业创新发展模式;四是多措并举推进农业品牌建设,重点抓好望城“一条鱼”品牌,以龙头企业、区域公共品牌推动农业标准化、生态化发展,壮大主导产业,带动农民致富增收;五是打造现代农业总部经济区,吸引国内外涉农优质企业总部落户,汇集政策、科技、人才、金融、市场等资源要素,形成涉农科技与智力汇集的农业硅谷。六是建立乡村创客基地,吸引更多怀揣创业梦想、扎根基层乡村的企业家,特别是返乡大学生、农村新青年、专业艺术人才,来到试验区的广阔天地创新创业,将符合农村实际和市场需求的新技术、新思维链接到农村。

  风好正是扬帆时,不待扬鞭自奋蹄。

  千百年来,敢为人先的望城人在璀璨的文明长河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雷锋故乡、世界釉下多彩陶瓷发源地闻名遐迩。如今,望城又以改革为动力,以产业为支撑,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亮出崭新的名片!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在望城这片土地上渐渐梦想成真……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王珊 杨振华 谢雨玳 左昆

编辑:徐丹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