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军民融合产业2016年总产值突破千亿元,2017年产业规模再上新台阶——
军民融合产业乘风破浪
湖南日报记者 曹娴
产业规模再上新台阶,特色产业集群初具规模
寒冬时节,长沙中电软件园一期的东侧,总面积达400亩的军民融合与信息安全产业基地正火热施工。大型综合展示厅已经完工,基地整体预计2020年全面建成,将成为我省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又一片沃土。
长沙中电软件园总经理夏利锋介绍,利用园区的基础平台,园区现已聚集军民融合企业60余家,占入驻企业总数的三分之一。国家80%以上的重大工程型号信息化系统配套、新一代载人飞船和航天空间站的90%以上显示器产品,均出自园区企业。
近年来,湖南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成立了湖南省军民融合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去年7月21日,省委常委会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军民融合发展的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抢抓战略机遇,着力做好“统”“融”“新”“深”的文章,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作出湖南贡献。
省政府先后制定了加快推进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加快航空制造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设立了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专项资金,2017年专项资金总额达1.5亿元。
“十三五”以来,省政府先后与国家国防科工局、8家军工集团、国开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军民融合重大项目引进、建设、融资等积极开辟绿色通道。
2017年6月13日,在我省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推进会上,35个项目成功签约,总投资达211亿元,为我省军民融合下一步跨越发展储能蓄力。
“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卫星应用、新能源、新材料等一批军民融合特色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省经信委副主任黄东红介绍,我省已培育出株洲航空产业园、湘潭先锋工业园和平江工业园3个国家级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基地,打造了长沙中电软件园、衡阳市白沙洲工业园区、城陵矶新港区、沅江市船舶产业园4个省级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基地。
2016年我省军民融合产业工业总产值首次超过千亿元,2017年产业规模再上新台阶。省经信委提供材料显示,2017年1至11月,全省军民融合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956.5亿元、工业增加值196.9亿元、总收入987.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0.38%、23.13%、18.99%。
“民参军”“军转民”,军民深度融合加快推进
1月5日,记者在湖南优势智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看到,布置简单的办公室内,10来个年轻人正专注地坐在电脑前敲键盘、画图纸。基于遥感与人工智能结合的创新应用,优势智通正在研发的某战场环境构建与感知系统,在部队的某试验基地得到试用,为军方所认可,目前已进入装备预研阶段。
随着“民参军”渠道不断拓宽,一大批优势民口单位参与军品科研生产。据统计,我省持有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的企业达103家,持有军工保密资格证单位236家。
“军转民”步伐也在加快。
在位于株洲董家塅高科园的中航动科南方燃气轮机公司的生产车间,原来的军用航空发动机,经过改造变成了燃气轮机热电连供机组。据介绍,煤层瓦斯气、焦炉煤气、沼气等都可以用来发电。
我省拥有军工及军品配套单位150余家,一批先进、成熟、可靠、通用性强的军用技术向民用领域扩散。据了解,我省汽车制造、工程机械、电子信息等支柱产业中,带有军工血缘的单位及技术占到七成左右。
目前,制造强省建设五年行动计划明确的12大重点产业,湖南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行动计划明确的20个产业链,有7大行业和10个产业链属于军民融合产业范畴。全省55个军民融合产业重点项目涉及总投资974亿元。
创新能力稳步提升,涌现一批重要技术创新成果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在湖南布局了一批包括航空、航天、兵工、重要发动机、电机等在内的军工企业;608所、331厂、861厂、湘电集团等,为湖南军工赢得众多荣誉。
军民深度融合,湖南不仅有基础,更有能力。
目前,在湘国家级国防科技重点(学科)实验室、国防特色学科数量分别达到全国总数的8.4%、10%,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全省军民融合产业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177项,其中“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系统等39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级奖励,申请专利3500余项,授权1500余项。
我省搭建起省产业协同创新研究院、省军民融合装备技术创新中心等协同创新平台和军民融合产业孵化器,在高性能计算机、高性能航空炭/炭材料、北斗系列关键技术、强激光技术应用等尖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近年来,在湘军工及民参军企业、科研院校组织承担了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明确的16个重大科技专项中的10个重大专项的多个项目,其中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新一代卫星导航系统、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3个重大专项由我省牵头组织。据统计,2017年,全省获批国家军工投资项目立项数、总投资额同比分别增长100%、95.6%。
重要技术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如,天仪研究院成功发射两颗商业微小卫星,成为中国商业航天领域的生力军;湖南通用航空发动机公司已成为国内唯一的通用航空发动机研发生产大型企业;山河科技在国内率先推出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小型通用飞机;博云新材公司和长沙鑫航机轮刹车公司,与中国商飞、中航工业等公司合作,参与了国产大飞机的配套。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曹娴
编辑:向宏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