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寻访织补匠人陈春兰,听她讲述经营数平方米织补小店的故事 长沙织补行业有刚需但面临后继无人困境
长沙晚报记者 李金
新买的裤子长了些,挽起来不好看,修短一下就完美了;上千元的衣服一不小心被烟头烫了个小洞,丢了太浪费,穿上去又不体面,能补上就好了;特别喜欢的一件衣服,关节部位磨损,穿出了感情舍不得丢,打个硬补丁又寒碜,要是把补丁搞得美观就好了……
衣食住行中的“穿”排行第一,如何穿好穿久穿舒服,离不开织补行业。过去,衣服“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织补行业尤为重要,是很多女青年就业的首选行当之一。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一件衣服不需要穿多年,织补行业日渐落寞,长沙从事织补行业的人也越发稀少,街头巷尾难觅踪迹。昨日,记者寻访到一家位于长沙荷花池生鲜市场的老牌织补店,走近一代织补匠人陈春兰,听她讲述数平方米织补店坚守20年的故事,觅得真正的工匠精神。
口碑相传 数平方米织补店容得下全国衣服
一台老旧的缝纫机、一张熨烫台和一双巧手,这便是陈春兰驻守长沙最繁华街区荷花池生鲜市场20年屹立不倒的“神器”。
52岁的陈春兰,湖南湘乡人,20年前她和丈夫就是带着这三样闯长沙的,想通过自己这双勤劳的织补巧手在长沙安身立命。
走进她的织补店,很小,不到10平方米,空间被充分利用,墙壁上挂着各种颜色的线头和拉链,房梁上挂着两排已经织补好的衣服,熨烫台上面堆放着顾客们待织补的衣服。
陈春兰正坐在缝纫机前忙着修短裤脚,只见她手脚麻利地一会儿剪一会儿缝一会儿熨,一脸认真。期间,不断有顾客前来送衣服修改,陈春兰就像医生一样,给顾客衣服进行“诊断”,沟通怎么修改才是最佳“手术”方案。也有顾客来拿已经修好的衣服,带着笑容满意离去。
“我在这干了快二十年,和顾客都是老熟人了,新顾客也是老顾客介绍来的,口碑相传,要把事情做好!”朴实的陈春兰告诉记者,来找她织补衣服的顾客不局限于荷花池这一块,从河西到市南,遍布长沙,而且有些老客户离开了长沙,到北京、广州等其他城市去了,也会快递到长沙让她来修补。“全国的顾客都有,这是大家对我的信任,我肯定要把事情做得最好。”
工匠精神 一个1厘米的洞要织1个多小时
一旦接下顾客的活儿,就必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活干漂亮。在陈春兰眼里这是一种起码的责任心,她高兴地指着一件刚刚修好的羽绒服告诉记者,这件衣服后背破损的一块,直接打补丁会很难看,她就精心找了一个漂亮的字母图案缝补上去,与衣服浑然一体,更好看了!
织补这行干的是细致活,一个1厘米的洞往往需要织1个多小时。
记者了解到,织补不像缝补,要从原衣服上取线,根据布料的纹路或是毛衣织法一根线一根线地接上补上,织补得好的衣物,肉眼很难看出;而织补质量不好的,就成了补丁。织补者每次遇到的破洞都不一样,厉害的织补人就是能轻而易举地搞定各种小洞,和那些武林中的高手一样,见招拆招,似乎就是织补的最高境界了。
生意繁忙 紧跟时髦年轻顾客越来越多
“我们早上7点多开店,晚上12点关门。”陈春兰说自己也没加班不加班的概念,反正每天都忙不赢,今天搞不完就明天赶紧搞完。
修改尺寸、打补丁、换拉链……甚至也有拿着布料让量身定做衣服的,一年到头陈春兰都这么忙忙碌碌过来的,来到织补店的顾客不仅有普通百姓,还有穿着时尚的白领、公务员。
“前几年,都是中年顾客愿意光临我这儿,补个洞、签个裤边、改改肥瘦。”她说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来找她修改衣服,自己也得经常看看商场衣服款式,将衣服改得越来越年轻时髦。
修短单裤脚8元、厚裤脚10元,织补小洞5到10元不等,换小拉链15元、长拉链35元……收费不高,成本也不高,主要赚的就是手艺活,“赚的是辛苦钱”。
幸福安居 一干就是一辈子但后继无人
陈春兰边跟记者说着话,边给自己龟裂的手涂一层保护油。“我天天和针线打交道,手指皮早被磨没了,到了冬天经常爆裂口子。”
凭借自己勤劳双手,陈春兰已经实现全家在长沙安家落户的理想,如今女儿也早自食其力工作了。
“我女儿比我做得还好些,她手特别巧,但是她不愿意干这一行。”陈春兰说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意干织补了,比较辛苦,赚钱也不多。当年自己是因为热爱这一行,所以乐在其中,一干就是一辈子。“以后大家都不干这一行了,我也不知道有织补需求的顾客找谁去。”
点睛
平凡岗位上用“匠心”做出不平凡
“现在有些人太浮躁了!”采访中,陈春兰说有的人做事情前就先想着要赚很多钱,不像他们那个年代,只是简简单单想把事情做好,养家糊口。
就像她,当年觉得喜欢织补,就从事这一行,二十年如一日,把顾客交给的每一件衣服用心做好。一针一线思考着怎么缝补得最好,得到顾客的认可,自己便觉得很有成就感,又能赚到生活的钱,就挺满足。
俗话说“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要用心去做,付出勤劳和汗水,为社会为他人提供了价值,就值得被尊重。
但现在一些人却觉得类似“织补”“修雨伞”“磨剪刀”等行业属于“不入流”的行当,对匠人缺乏一种尊重,一定程度上导致很多年轻人不愿意从事这些“不体面”的行业,让这些刚需行业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
我们提倡工匠精神,就是要提倡像陈春兰一样“干一行爱一行干好一行”的精神,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如此,把每个平凡岗位都用心干好,共同营造尊重每一位劳动者的良好氛围,那么中国质量强国近在眼前!
来源:长沙晚报
编辑:高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