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浏阳达浒农民孔蒲中探索“稻田+生态养殖”模式和“家庭农场”发展路子取得成效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罗方平 颜开云 编辑:徐丹 2018-02-03 09:44:53
时刻新闻
—分享—

  长沙晚报通讯员 罗方平 记者 颜开云

  无数次憧憬过进京,但浏阳市达浒镇金石村56岁的孔蒲中怎么也没想到,第一次来北京,竟是以基层农民代表的身份做客中南海,就乡村振兴的议题,面对面向总理提建议。

  1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界人士和基层群众代表对《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建议。9位代表结合自身工作,畅谈各行各业展现出的蓬勃向上新气象,并提出建议。达浒镇孔蒲中家庭农场的农场主孔蒲中就是其中之一。

  “总理说,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要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各地区各部门要针对他们的需求加大支持,使我们在广阔的农村舞台上充分施展才华。”昨日,刚刚回到金石村的孔蒲中,向记者描述做客中南海的情景时,仍激动不已。

  创新“稻田+生态养殖”模式

  冬日的田间地头,看上去略显冷清。不过,在金石村那80多亩被石棉网围起来的稻田里却“暗藏玄机”,甚至可说是妙趣横生。200多只土鸡在田间自由嬉戏、觅食;水深处,草鱼、鲤鱼欢快游动,不时掀起阵阵涟漪;泥巴里,成千上万的甲鱼和泥鳅正在冬眠,用手一挖便会现出“真身”。

  “几天没见它们,心里还真有点牵挂。”昨日下午,孔蒲中回家不久,便一头“扎”进了稻田。穿上雨裤、挽起衣袖、拿起竹竿,举手投足间透露着“老把式”的那份勤劳和朴实。

  孔蒲中是金石村地道的农民。“我小时候家里生活十分艰苦,为改善生活,经常在河里和田里抓鱼、泥鳅和甲鱼。”仔细检查完田间的每一块区域,孔蒲中向记者聊起了自己的创业史。

  野生甲鱼营养高,数量稀少,能不能利用野生甲鱼发展特色养殖?1994年,孔蒲中便开始摸索野生甲鱼养殖。“甲鱼生性好斗,没有独立的空间就会打架。”那一年,他在自家鱼塘放养了100多只甲鱼,因相互撕咬,损失严重。1995年受洪水影响,鱼塘更是“颗粒无收”。

  喜欢琢磨的孔蒲中并未因此气馁。为了不让甲鱼“打架”,2006年他从“稻田+”的模式中找到了灵感,在稻田里投入100多只甲鱼做实验,意外发现甲鱼一到稻田里,不仅没“打架”,而且长势更好了。

  有了成功的经验,之后的几年,孔蒲中以“稻鳖共生”为基础,大胆创新,先后让水稻、甲鱼、淡水鱼、泥鳅、黄鳝、青蛙、鸡等在田间实现“互惠共生”,探索出了“稻田+生态养殖”的种养模式。

  “淡水鱼吃稻花和枯叶,增加田间通风;青蛙和鸡吃害虫,甲鱼吃福寿螺……”孔蒲中告诉记者,通过“稻田+生态养殖”模式,他的稻田不用施肥,水稻秧苗移栽后不打农药,出产的东西自然品质更好。

  探索“家庭农场”发展路子

  除了创新“稻田+生态养殖”的种养模式,孔蒲中做客中南海的另一原因是探索了家庭农场的发展路子。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这个充满着浪漫美好气息的词语,迅速流行开来,家庭农场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涌现。但家庭农场盛行之后,生产模式单一、管理不到位等难题随之而来,部分家庭农场因技术不过硬或管理不善,陷入尴尬境地。

  孔蒲中家庭农场是2014年注册成立的,他坚信自家的小农场,只要悉心经营,也能做出大文章。儿子张祥双会开车、有技术,担任理事,负责运输,兼技术管理;女儿孔祥丹会管理,担任监事,兼技术指导;儿媳妇张紫灵懂电脑、会算账,担任会计兼电商业务;妻子周媛珍精打细算,担任出纳。

  “我掌握核心技术,担任农场主。”孔蒲中告诉记者,家庭农场刚完成注册,他们一家五口的分工就明确了,自此以后,农场大小事都是会议投票决定,大家各司其职,齐抓共管。

  合理的分工、民主的决策,加上农产品的高品质,孔蒲中的家庭农场运转自然顺畅,产销两旺。“甲鱼、土鸡、草鱼等都是客户上门收购为主。”孔蒲中说,2017年销售成品甲鱼达到1000公斤,甲鱼苗达到2.2万只,优质米1.6万公斤。“全年利润达55万元。”孔蒲中自豪地说,在浏阳1400多个家庭农场中,他的家庭农场在经营方面是佼佼者。

  伴随着“稻田+生态养殖”种养模式的日益成熟,家庭农场效益的突显,孔蒲中也逐步成为远近闻名的农技专家,先后被邀请到长沙、株洲等多地开展“稻田+生态养殖”培训,培训人数超过1万人。其中,省扶贫办、湖南生物机电学院组织培训班上,培训的贫困学员就超过3000人。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罗方平 颜开云

编辑:徐丹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