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记者 周倜
“寒假模式”已开启,越来越多的孩子选择体育健身。记者在走访中发现,不少民间青少年体育培训机构成了孩子们的好去处。这些民间“体育课堂”成为一股培养青少年体育素养不可忽视的力量。
“传统训练营”正风靡
越热闹越要专注
2月5日下午,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馆内,高铭成正给20多个孩子讲解示范篮球战术中的“挡拆”。
职业生涯21载,“如何延续自己的篮球梦”成了高铭成退役后想得最多的事。2013年,高铭成创办了“安达威篮球培训基地”,是当时全省为数不多的青少年篮球训练营。
在高铭成眼里,篮球是最具有群众基础的球类项目,但许多孩子只能依托学校体育课学点篮球技巧,“校园体育课大多是一名老师带多门运动课,而训练营是真正让专业人做专业事。”从最初的4个学员,到如今8名专业教练、50个孩子同时上课,高铭成的训练营寒暑假培训、周末培训已成系统。“青少年篮球培训在湖南越来越热闹。”他告诉记者,2014年、2015年是省内同类机构的“井喷期”,大大小小的篮球训练营遍地开花。
“办培训基地的人多了,有喜也有忧。”高铭成认为,众多培训机构的存在,一方面给孩子们提供更多、更便利的学习场所;另一方面,不少人认为“有场地、有教练就能办篮球班”,行业门槛无形中被拉低,这是眼下出现的新问题。“行业越热闹越要保持专注和专业。”高铭成感叹道。
2018年,高铭成并不打算急着扩大培训规模。他计划去北京、西安以及美国等篮球文化深厚的地方取经。未来,他准备拓展新项目,已新加入到青少年篮球培训体系中的“小篮球”便是其中之一,“湖南的青少年业余培训,还有很多事可以做,要去做!”
“中华老字号”欲创新
“旧”文化更要“新”方法
位于长沙的“武之韵”武术馆开办已有3年时间,从这里走出了逾千名小武术爱好者。今年寒假,又有几十名小学员走进“武之韵”。创办人胡彬在欣慰之余,也有了新的思考。
胡彬很清楚,中华武术传统正逐渐边缘化。“民族的东西不能丢!”谈及办学初衷,她不由感叹。
“‘旧’文化要用‘新’方法才能传承下来。”胡彬发现,比起单纯的武术招式套路,前来学习的孩子们更喜欢与武术相关的历史故事、文化背景。“武德”教育便成了他们的重要教学内容。
胡彬说,武术运动与其他竞技项目不同,必须带着对武术文化的理解去做每一个动作,否则很难“出味”。在平日训练中,她要求教练将武术文化融入到每一堂训练课中,将武德思想渗透到每一个动作中,将武术精气神灌输到每一个孩子心中,全方位对孩子们的武德、武礼、武仪进行重点培养。每堂课上教练都会腾出时间给孩子们“讲故事”, “在这里,有时是‘武林大会’,有时是‘故事大会’,孩子们能学到许多在文化课上难以学到的东西。”
胡彬向记者介绍,目前全省同类民间培训机构有570家左右,但专业教练不超过200人,这种不平衡亟待破解。“实现武术大众化,还要考虑在专业师资培养上下功夫。”
“潮流新时尚”在崛起
“消费升级”更盼“理念升级”
2015年8月才来到湖南创业的廖高幸是个击剑爱好者,也是“聚力击剑训练营”的创办人。短短3年已经在长沙开了3家分馆。2月2日,记者来到位于长沙市贺龙体育中心的剑馆,40余名“小剑客”正在上课。
“是‘击剑’,不是‘基建’!”办学之初,廖高幸磨破嘴皮子给身边人普及击剑这门源于欧洲的时尚运动,好不容易招了20个学生。
“有人才能有发展!”听说广东、江苏在国内击剑行业遥遥领先,廖高幸几经周折从当地专业队招到一批选手担当训练营教练。“场地设施我能解决,但技术理念必须由专业人士负责。”除此之外,他还邀请中国击剑运动开荒者文国刚、原国家队教练马叔子等专家坐镇指导,剑馆的“专业味”因为他们的到来迅速提升。
廖高幸告诉记者,现在他已经开了3个分馆,从小学到高中,学员超过1000人。而在长沙市,学习击剑的青少年学员不到3000人。“家长的消费理念都在升级,眼界也打开了。”
但面对正在崛起的“潮流新时尚”运动,廖高幸也有一个小“心病”。“许多家长单纯地认为只是把孩子送来‘玩’,有的孩子新鲜劲过了就不想‘玩’了,有的孩子到了升学阶段家长就不让他‘玩’了。这样一来反而会造成孩子不懂坚持,不能吃苦。”他略显担忧地表示,家长应该认识到,击剑并不是单纯的玩乐项目或打发孩子时间的“工具”,其背后的体育精神、文化也应是孩子学习的重点,“否则这项运动只会沦为一种游戏,很难从深层次去改变孩子的身体与意志。”
记者手记
情怀与责任
周倜
昔日职业球员高铭成想延续自己的篮球梦想,所以他的篮球训练营应运而生;爱打太极拳的胡彬想用一己之力提醒人们别忘了中国传统武术,她的武馆在2018年准备再扩大;廖高幸最初只是为了想给孩子提供一个更好的锻炼环境,他的击剑馆现在越来越热闹……
创业之初,他们都有一份不尽相同的情怀;创业路上,这些质朴的情怀变成了他们的“法宝”。
他们都曾有过办学初期旁人的质疑,承受过亏本的窘境,也都感叹民间体育培训机构的不易……每每遭遇低谷,他们不约而同想到当初那份情怀,那是他们战胜困难的力量之源。
或大或小的场馆内,他们带领着一批批热爱运动的孩子们享受拼搏的滋味;或多或少的可用资金范围内,他们倾其所有创造优越的训练环境,配备先进的师资团队……亲力亲为的背后,办学初心持续发酵成为他们发展壮大自己事业的动力与指南。
他们是运动爱好者,是普通创业者,更是湖南青少年业余体育运动发展中的滚滚激流。
全民健身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奏响了提升青少年体育素养的乐章。越来越多的民间青少年体育培训机构生根发芽,无形中弥补了校园体育的“力不从心”;越来越多的有志者融入民间体育发展的热潮中,昭示着我省体育产业日趋成熟。
那些不会被遗忘的情怀,最终都化为了责任。朴实的民间力量,让人看到了我省青少年体育发展的希望。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周倜
编辑: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