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记者 舒文 通讯员 伏炎安 实习生 杨治楫
踢一场亲子毽球挑战赛、完成一份“对话职场——职场人访谈”报告、写一篇研究型结题报告、制作一件科技作品、了解一门传统技艺、参加一次国学挑战赛……寒假前,湖南师大附中给学生列出了这样一份涵盖体育锻炼、科学创新、传统文化、综合实践的作业清单。
今年湖南将正式实施新高考,“综合素质评价”将成为高校选拔学生的重要参考,对孩子的评价标准也将越来越多元化。记者近日发现,“《寒假作业》、至少10篇作文、周记、读后感……”这样1.0版的作业布置模式渐成历史,取而代之的是长沙中小学生走出象牙塔,展开丰富多彩的寒假实践。
学生
体验“当一天家长”
刚进入寒假,天心区青园小学一年级小朋友谢凌喆在家门口的银行当起了“实习生”,她的职位是小小点钞员。“实习”当天,在银行老师的传授下,她一手握着练习钞,一手翻动着手指数钞票,十分投入。学习完点钞,她又变身迎宾礼仪,为她的妈妈提供一对一的服务。“见到顾客如何微笑和引导、道谢和道歉时身体应分别弯曲多少度……比起书面作业,我觉得社会实践更有意义。”学习后,谢凌喆才知道看似简单的迎宾却还有这么多的门道。
这个寒假,天心区教育局除了提倡全区学生开展职业体验外,还倡导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志愿服务是培养孩子们道德品格良好载体,帮助他们在见闻和体验中增强个人社会责任与担当。”天心区少先队总辅导员吴海芸介绍,孩子每参与一次志愿服务,都可登记在本人的《天心少年志愿服务手册》中,这也是学生参与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依据。
不仅是公办学校,民办学校的寒假作业也十分用心。记者从湖南中南艺术学校了解到,学校给学生布置的作业中,有一项就是“当一天家长”。
领到作业,家住浏阳柏加镇的万丹娜开始策划。早上5时30分,来不及吃早餐,她先跟随父母扛起沉甸甸的树苗去苗园忙碌起来。挖土、种植、用草绳绕杆、查看是否支撑牢固,片刻也没有休息。
“平日里这个时辰,我还在睡觉,而爸爸妈妈饿着肚子做完这些重活回来,还要给我做饭。”看到父母因为长年劳作变得粗糙的手掌,万丹娜眼里满是心疼。“爸爸妈妈是我最需要关心和疼爱的人,我以后要让他们少为我操心。” 万丹娜说。
学校为什么会布置这样的作业呢?“高中孩子处于青少年叛逆期,由于和家长缺乏沟通,而家长也缺乏与孩子交流,从而导致亲子间的心理隔阂。通过这样特殊的寒假作业让学生了解父母的辛苦,懂得感恩。”湖南中南艺术学校校长黄平说,这既是一次寒假作业,更是一次人生的作业。
记者调查发现,湖南师大附中博才实验中学、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中雅培粹学校、岳麓一小等一批长沙市中小学都给孩子们布置了创新创意寒假作业。
家长
发现“自己比孩子放假前还要忙”
近三年来,孩子们的寒假作业都有哪些变化?吴海芸分析认为,一是内容本身更注重实践性,形式越来越新颖;二是社会给学生提供的实践平台也越来越多;三是家长教育理念更潮了,“以前家长认为孩子要在家里做书面作业,但现在更愿意带孩子出去参与综合实践。”
对此,李先生深有体会。他说,孩子虽然放寒假了,但他发现“自己比孩子放假前还要忙”。一天最忙时,李先生上午要带孩子参加文明排队的社会实践活动,下午得送孩子参加思维导图训练,晚上又马不停蹄带着孩子赶往湖南省京剧保护与传承中心开办的免费培训班,学习京剧。
“孩子很喜欢这种玩中学的方式,作为家长,再累也要坚持。”李先生说,他身边有一群注重通过社会实践来提高孩子综合素养的家长。“中国人一直比较注重教育,家长都在尽自己最大的能力给孩子最好的教育,我们80后家长能充分享受到社会发展的福利,获得的优质教育资源会更多。我希望让孩子从小广泛接触各领域增长见识,从而唤醒内在的自我。”
记者采访发现,家长除了单独带孩子开展实践活动,还有些家长“抱团”共享各自现有的社会资源,为孩子搭建提升综合素养的多元立体平台。
“短期看分数,中期看兴趣,长期看品性和格局是现代家长的共识。”70后家长岳女士日前就组织了孩子与他班上的同学前往长沙红十字会参加生命健康体验活动,学习急救知识。班上在银行、三一重工工作的家长也相继接力,组织大家前往银行、企业了解相关知识。家校共建平台共享资源促进孩子成长成为长沙市各中小学普遍现状。
老师
倡导多动手做力所能及的事
看似小小的寒假作业的变化,却透露了教育评价观念的变化趋势。“这是符合社会发展大趋势的,即人才培养观念回归到人的发展本质上来了,这是变化中的最大亮点。”湖南师大附中副校长陈迪勋认为,这些变化背后的原因既与社会进步、人才评判标准变革有关,也与国家教育方针、大力倡导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密不可分,其中,新高考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今年,湖南将正式启动高考综合改革。《湖南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要求建立和完善“两依据、一参考”多元录取机制,而一参考指的就是“参考综合素质评价”。方案还特别要求充分发挥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在高校招生录取中的地位和作用。
综合素质评价到底有多重要?从中国科学院大学在湖南的招录方式就可见一斑。该校湖南招生组组长王新洪教授介绍,去年该校在湘一共招录了37人,其中20人是通过综合评价的方式选拔。他透露,今年学校还会扩大此方式招生的人数,而总人数大大超过统招计划数。
“我们在综合评价考核中,主要考查学生的道德素养、是否了解国内外热点问题、对事务的分析能力和观察能力、是否具备某些专业领域的潜质、语言交流能力等综合素质。”王新洪分析说,许多高校越来越重视综合素质评价。“选拔未来的创新人才,特别是中国科学院大学注重科技领军人才的培养,因此,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会更高。”在他看来,不了解社会、动手能力差、读死书的学生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与变革。
王新洪建议,在提升孩子综合素质方面,家长应给孩子成长足够的空间,让孩子去探索去发现,学生应从小多阅读课外书籍,与社会“亲密”接触去开拓眼界,多动手从事力所能及的活动等。
建议
避免“两高两低”教育误区
面对新的社会形势与高考改革,虽然许多家长持乐观态度,但也有家长表示担忧。“如果一考定终身的人才选拔方式不变,家长将非常被动,尤其是要在分数与综合素质中去寻找平衡点,这将给家长带来较大挑战。”“现在在小学阶段培养孩子综合素养,以后进入中学会不会‘水土不服’,怎么办?”……
对此,湖南师大附中团委书记、语文名师李钊表示,无论是多元的寒假作业还是综合实践课程的探索,其实是为了既要避免走入过度重视成绩,出现高分低能的误区,同时,也要避免走入高能低分和走形式的“两高两低”误区。
“重视综合素质不等同于荒废学业,学习依然非常重要。当然‘求学阶段就求学,综合素质等进入大学了就自然提高了’的观点同样也不对,这都是教育误区。因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任务,绝不等于某个年龄阶段是可以割裂进行的,这不符合人才培养规律和教学发展规律。因此,分数与综合素质并非二元对立的关系,而是相互促进的关系。”李钊以他所教的语文科目为例向记者介绍,语文阅读本来就源于生活,但是有些学生在阅读原文时却读不懂,因为他们没有这样的生活体验。所以,这种校园藩篱外的生活体验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此外,李钊研究近几年来高考语文科目的考题发现,考题越来越趋向于生活化。“这也是一种导向,引导学生从象牙塔中回归到生活,去解决这样的题目。所以,参加生活实践与学习并不矛盾,家长们不要把它们看做洪水猛兽。”
对于新高考下,家长将在分数与综合素质之间夹缝中生存的声音,李钊有着不同的观点,“我们不鼓励学生死读书,因为,读书只要你有了恒心、有了毅力和一定的方法,懂得归纳总结就不难。这些东西都是一种品质上的东西,综合素质高的学生做什么都做得好。值得注意的是,能力的培养不是速成的,而高中阶段是为了铺就人生发展阶段的底色,把这个底色打好了,就是一辈子生活和发展的动力,因此,即使面临高考升学压力,湖南师大附中也一直坚持素质教育的理念,不断开发综合实践课程,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舒文 伏炎安 杨治楫
编辑:徐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