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记者 雷鸿涛 通讯员 毛文建 袁丽蓉
“可怜堂上二公婆,活活饿死在高堂。莫道衣鞋和棺椁,盖脸纸儿无半张……”2月25日,怀化市舞阳公园好不热闹,在市民大戏台上,辰溪县辰河高腔剧团正在开展送戏下乡演出。在剧目《秦香莲》表演期间,唱到“秦香莲闯宫”这一小段时,饰演秦香莲的李玲玲悲愤至极,不禁落下了眼泪,台下观众无不动容。
今年春节,54岁的李玲玲很忙。政府搭台、演员演戏、群众看戏。从正月初一到现在,剧团送戏下乡每天表演两场。“我唱戏有瘾,所以退休了还是想唱就唱。”李玲玲是辰河高腔的传承人,每次看到观众鼓掌,她心里可得劲了。
饰演《秦香莲》剧中包拯一角的是56岁的袁传义。袁、李两人系夫妻,用90岁高龄的戏迷陈奶奶的话说,这两人演谁像谁,是老戏骨。
辰河高腔素有“中国戏曲活化石”美誉,唱腔优美、表演朴实,富有乡土特色。
上个世纪80年代初,袁、李两人便进入剧团。“那时进入剧团是一件荣耀的事,能拿固定工资。”李玲玲说。两人一个唱花脸,一个唱旦角,常常一起下乡演出,日久生情便结下姻缘。成家后,两人不改对辰河高腔的热爱,一唱就是38年。袁传义说,每到春节,夫妻俩就随剧团送戏下乡,至今已坚持30多年。
由于经费紧张、人才缺乏及受众区域化等问题,辰河高腔也曾遭遇危机。尤其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剧团不少职工辞职下海,也有人劝夫妻俩别唱了。“我是吃‘这碗饭’的,不服气,只要还有一个观众,我们就上台。”李玲玲说, 她与丈夫咬紧牙坚持了下来。
2006年,辰河高腔列入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使辰河高腔得到保护传承,近年来,辰溪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了《辰河高腔文化遗产保护办法》《辰河高腔传承人保护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建立了多渠道、多元化的经费保障机制,逐年提高在岗演员的待遇;拨付经费用于搜集整理剧本,开发原创剧目;开设辰河高腔戏曲苗子班,重新修缮高腔剧院等。
李玲玲欣喜地说,近几年,剧团里进来了一批年轻的同事。现在,台下除了老戏迷,还有小伙姑娘来捧场。去年,老两口参与的送戏下乡就有100多场,老戏骨的事业又逢春。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雷鸿涛 毛文建 袁丽蓉
编辑: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