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史诗电视剧《共产党人刘少奇》即将杀青,预计年底播出
全景式展现刘少奇同志风范
《共产党人刘少奇》剧照 摄制组供图
长沙晚报讯(记者 尹玮)今年是刘少奇同志诞辰120周年,由湖南省委宣传部、长沙市委宣传部联合中央电视台、中央文献研究室等单位牵头组织创作的大型史诗电视剧《共产党人刘少奇》和电视文献纪录片《刘少奇的故事》的拍摄工作正有条不紊地进行。两个摄制组目前都在湖南宁乡进行拍摄,其中,电视剧已经结束了省外拍摄任务,有望近期杀青。中央文献研究室等单位的代表昨日到花明楼等地慰问了两个摄制组的人员。
场景
摄制组“复制”故居
昨日上午,记者跟随代表团一行来到宁乡花明楼,首先参观了刘少奇同志故居。故居依山傍水,周围郁郁葱葱,洁白的玉兰花点缀在山林间,倒映在池塘里。前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随处可见导游挥舞着各色小旗。
下午,记者又跟随代表团来到了“故居”,景色却有几分不同。池塘边的几株玉兰树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油菜田;熙熙攘攘的游客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导演嘉娜·沙哈提、主演赵波和摄制组其他人员正在门口紧张地准备拍摄工作;五颜六色的导游小旗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幅写有“刘家米酒”的大旗挂在显眼处。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记者下午到访的“故居”是电视剧摄制组搭建的场景,《共产党人刘少奇》有关青年刘少奇的剧情就在这里拍摄,戏份约3集。令记者吃惊的是,摄制组布置道具十分用心,如年画是发黄的、春联是褪色的、斗笠是有破洞的、鸡笼下是有鸡屎的……到处充满了生活气息,显得真实可信。
除了“刘少奇同志故居”外,摄制组还在一旁搭建了清水塘的中共湘区委员会旧址场景。美术指导张爱民告诉记者,之所以不直接在故居、旧址拍摄,一是游客众多,二是空间偏小。像卧房空间,给一个人活动是够的,但演员、导演、摄像等一大堆人都挤进去就不够站了。因此,摄制组在搭建场景时并不是按照1比1的比例进行复制,而是对室内空间进行了适当放大。
背后
齐心协力克服拍摄困难
电视剧《共产党人刘少奇》的导演嘉娜·沙哈提在业界有口皆碑,代表作有《毛泽东》《秋收起义》等。按理说,嘉导对这类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电视剧并不陌生,经验十分丰富,但她却直言拍摄并不轻松。
导演透露,自从去年11月开机以来,拍摄工作已经进行了近4个月。“在开拍前,我就做好了心理准备,知道拍摄这样一部剧会非常不容易。”她告诉记者,“但说实话,真正投入到拍摄中,我才明白困难远比我想像的多。”导演所说的困难包括演员众多、主演化妆难度大、拍摄场景分散等。不过幸运的是,以上这些困难都没有难倒摄制组成员。导演感慨道:“摄制组每个人都很努力,所以顺利地将这块硬骨头给啃下来了!”
《共产党人刘少奇》的拍摄已接近尾声,杀青后将进入后期制作阶段,预计今年年底在央视一套播出。导演表示:“它将给观众带来一种全新的感受。就我而言,我也是在拍摄的时候才了解到,原来刘少奇同志走过祖国那么多地方!我相信观众在看完这部剧之后,会对刘少奇同志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尹玮
编辑:向宏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