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长江行】系列报道之四
重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岳阳之路 70名媒体人感慨洞庭生态新变化——
岳阳:以“绿”换“金” 扬帆远航
文/图 岳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侯勇
五月的东洞庭湖,岸芷汀兰,波光粼粼,湿地里芦苇成荫,江水中江豚腾跃, 一片勃勃生机。
岳阳,长江岸线和洞庭湖生态保护与治理的主战场,迎来了新客人——5月16日至18日, “美丽中国长江行——共舞长江经济带•生态篇”网络主题采访活动深入岳阳,43家全国媒体的70名媒体人、经济学专家学者,网络大V,沿着总书记走过的足迹一路回访,记录长江经济带上独特的岳阳风采,展现洞庭魅力。
“快看,那里有江豚!”5月17日,岳阳君山区华龙码头前,中国网资讯旅游中心副总监秦逸一声惊呼,采访活动的记者们操起“长枪短炮”,纷纷抢抓镜头。
而就在20多天前,习近平总书记乘船考察长江,来到湖南岳阳位于长江沿岸的君山华龙码头,总书记走进林阁老巡护监测点,通过实时监控察看了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状况,并勉励大家继续做好长江保护和修复工作,守护好一江碧水。
君山华龙码头,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江南小码头,突然“火”了。谁能想到,这个水草丰茂的湿地,以前是一个忙碌的砂石码头,每年加工砂石产出达40多万吨。砂砾成堆、土地硬化、噪音隆隆,江豚、麋鹿等生物避之不及,并直接影响汛期行洪。
拥有163公里长江岸线的岳阳,正努力践行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新发展理念。自2015年以来,岳阳开始持续深入开展整治违规使用长江岸线资源,整治长江干线非法码头非法采砂、整治湘江东洞庭湖采砂运砂秩序等专项行动,历时两年多,取缔了长江、洞庭湖、藕池河等地44处非法砂石码头并进行复绿。
如今,通过拆除码头堆场、修复周边生态,44处非法砂石码头早已面貌焕然一新——春风拂绿,莺飞草长、生机盎然,已然没有了砂石码头的印记。
岸绿了,水清了,候鸟回来了。2018年,洞庭湖越冬候鸟达到22.64万只,比上年增加了18.9%。野生麋鹿由2012年的65头,增加到2017年的164头,长江江豚监测记录数量也达到220头,稳定栖息种群达120头。
逐渐恢复的生态环境,给了这次回访的70多名客人一个大大的惊喜。“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江豚腾跃嬉戏,郁郁葱葱的芦苇荡,八百里洞庭果然壮观!”在洞庭湖生态保护上,来自常德尚一网记者吴紫欣认为,岳阳与常德两地应通力合作,形成了强大合力,坚决还洞庭湖一湖清水。
在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宣教中心,70名媒体人、经济学专家学者,网络大V,通过4D电影,争相了解洞庭湖水域冬夏季候鸟小白额雁、反嘴鹜、白鹤、天鹅等鸟类的故事。
“这里重点保护植物屡屡露面,珍稀鸟类频频出现,候鸟还变成了留鸟,东洞庭湖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候鸟天堂。”在采桑湖大堤和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麋鹿救护站,映客直播的网络大V李威澄正举着手机,向全国6万多名粉丝,现场展示他眼中东洞庭湖的生态环境。
提升水质、加强生物多样性、建设生态岛、增大候鸟食源补给地……一系列的措施有效落实,让采桑湖湿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完整性得到修复。据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监测结果显示,采桑湖水质明显得到改善,总体达到Ⅲ-Ⅳ类水,湖区监测到的水鸟有6目8科23种13863只,达到历史新高。
岳阳受水滋润,也饱受水之患。 “四水三口二河”入洞庭后,在城陵矶“九水归一”通江达海。被誉为洞庭湖及长江流域水情和水质“晴雨表”的城陵矶水文站,已在洞庭湖畔屹立了115年,受到历届中央、省市领导的高度关注。
“水情是湖南最大的省情之一,万里长江,险在荆江、难在洞庭,总书记高度关注水安全问题,实际上是要求我们守住以水为突出特征的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底线。”站在城陵矶水文站台上,省社科联副主席汤建军认为,岳阳应抓住这个难得的发展机遇,将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要求落实到位,铁拳治沉疴,保“一湖四水”安澜,努力打造湖南融入长江经济带的“桥头堡”、湖南通江达海的新增长极。
打赢洞庭湖生态环境保卫战,岳阳任重道远。为推动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岳阳还将强力开展保护与治理“七大行动”,包括加强沿江化工企业整治、长江岸线码头整治整合、黑臭水体治理、沿江环湖生态修复、沿江环湖地区“空心房”整治、重点领域整治、河长制落实等,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根治沉疴,保洞庭湖安澜。
岳阳,正以“绿”换“金”,扬帆远航。
来源:岳阳日报
作者:侯勇
编辑:向宏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