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苏仙区向阳村:真情帮扶谋发展齐心协力促脱贫

来源:红网 作者:李贵 编辑:龙芳华 2018-05-29 11:23:20
时刻新闻
—分享—

苏仙区良田镇向阳村。

苏仙区良田镇向阳村陈立新鸡鸭养殖基地发放鸡苗。

  红网时刻5月29日讯(通讯员 李贵)“邓精良,你40只,弄回去时要给鸡苗喝点水,搞点药搭蚯虫。”5月28日一大早,苏仙区良田镇向阳村陈立新鸡鸭养殖基地就坐满了贫困户。他们不是来开会的,而是等待新一轮鸡苗的发放。今年,向阳村驻村扶贫队按照惯例召开贫困户大会,根据大家的养殖意愿,投入5万元,购买了贫困户陈立新养殖基地的3000多羽鸡苗,按照20—50只不等进行发放。

  “我领取了50只,是驻村扶贫队免费发放的,很开心。”61岁的段长水是向阳村10组的村民,自从去年养殖了驻村扶贫工作队发放的2只小猪仔成功以后,今年他的干劲更足,领到属于自己的鸡苗,脸上乐开了花。

  为了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驻村扶贫队实行以奖代补,每年10月上门入户对发放鸡苗的养殖情况进行现场“验收”,按照成活率20元一只进行奖励。

向阳村利用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土质优势,流转抛荒土地55亩,发展白芨、黄精等中药种植。

  鸡鸭养殖只是向阳村产业帮扶的一个缩影,为了从源头上解决“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向阳村利用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土质优势,流转抛荒土地55亩,发展白芨、黄精等中药种植。该村组建了苏仙区棉花垄种植专业合社,利用扶贫资金给每户贫困户注入股金4000元,按照收成对贫困户进行分红,由过去的“单打独斗”变为“抱团增收”。

  “我们这个合作社吸纳了80户贫困户,因为白芨、黄精生长期有3年,前面没有产生利益的时候,是按8%保底分红,三年以后,如果说是有收成了,种植户按收成的70%、合作社按30%进行分红,然后贫困户和种植户把另外30%放到合作社后,再按照40%和60%来分配。” 苏仙区向阳村棉花垄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段小情说,通过产业发展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并形成长效脱贫机制的攻坚战初战告捷,全村70户204人实现了脱贫,并成功摘掉了市级“贫困村”的帽子。

向阳村村民在药材基地除草。

  产业发展起来,基础设施建设也不能落后。驻村扶贫工作队争取上级资金完成了2公里通村公路安全防护栏项目建设;完成了1、2、11、12、14、15组6个组的安全饮水工程,让全村人民都喝上了安全、洁净的山泉水;完成了向阳村综合服务中心平台建设、村级活动室和图书室功能建设;完成了村委会文化小广场建设;完成了17户易地搬迁,3户原址重建,3户危房修缮,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攀升。“我们村里面的变化太大了,路也通了、宽了,自来水全村也通了,幸福感提升了。”

  向阳村8组村民段小祥说,自从驻村扶贫工作队来了,向阳村刮起了“新风”,这些城里来的“干部”和他们交起了朋友,不仅住下来,还跟着村民学着种菜,当起了“新向阳人”。

  首新国是苏仙区文体广新局的一名老干部,今年52岁,是驻村扶贫队里年纪最长的一个。当组织委派他到向阳村帮扶的时候,他心里是有“想法”的。“毕竟50多岁的人了,下来以后按照上面的要求长期要住在村里,作为一个年纪也不小的人来说,在下面的话生活各方面都不方便。但最终还是服从组织安排,下来了。”首新国说,来到向阳村以后,他花了1个月的时间和其他工作人员一起上门入户和贫困户进行交流,摸清村里的底子。他说扶贫工作需要打“感情牌”,要经常到贫困户家里走一走、看一看,坐下来问一问、聊一聊,你走不到贫困户身边去,贫困户就会把你当“外人”。看着群众做不了的,带他去做一做;群众挑不动的,去帮他们挑一挑,以心换心,有什么样的困难都可以克服下来。

  为了引导贫困户动起来,一辈子没种过菜的首新国竟然跟着村民学起了种菜,他告诉记者,再过几天,黄瓜、辣椒都可以吃了。“我们把小菜种下来以后,首先一个解决自己吃的问题;他们有的贫困户看到一个国家工作人员来这里扶贫的话,还种那么多菜,觉得不好意思,也都把菜种起来了。”首新国说。

  虽然2017年向阳村已经摘除了市级贫困村的帽子,但还有10户贫困户未脱贫;村里唯一未与村级公路联通的13组还没硬化通车;55亩的中药还未创收,这些都是驻村扶贫工作队牵挂的事情。脱贫有期限,但帮扶却没有。用心用情,群众心窝才会焐热。“下一步,我们村里主要围绕“脱真贫、不返贫”的目标,抓好中草药以及茶叶的种植,鸡鸭的养殖,促进贫困户增收;其次就是引导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外出务工就业。”向阳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雷明说。

来源:红网

作者:李贵

编辑:龙芳华

本文为红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18/05/29/847591.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