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杨丽萍现身梅溪湖大剧院大师公开课漫谈艺术人生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胡兆红 编辑:李丽 2018-06-14 09:41:37
时刻新闻
—分享—

昨日,杨丽萍现身梅溪湖大剧院大师公开课,受到热烈追捧。长沙晚报记者 贺文兵 摄

  长沙晚报记者 胡兆红

  一袭白衣,缥缈如仙。杨丽萍一亮相,引发现场一片欢呼。实验舞剧《十面埋伏》前晚和昨晚在梅溪湖大剧院上演,引发追捧,谢幕时杨丽萍的出现,更是让现场观众久久不能平静。

  其实《十面埋伏》并没有杨丽萍参演,但“杨丽萍导演”这5个字,足以令观众为之倾倒。昨日下午,杨丽萍现身梅溪湖大剧院大师公开课,漫谈艺术人生,与众多听众来了次亲密接触。

  谈艺术

  在舞蹈中表现更为丰富的感悟

  两万把明晃晃的剪刀半空悬挂,寒光逼人;24公斤象征“生命不能承受之轻”的红色羽毛铺就滔滔血海,满场翻腾……杨丽萍将“楚汉相争”改成了舞蹈剧场,用中国传统的京剧嫁接起现代舞,一扫旧作唯美空灵的特点,换成了新作赤裸的血腥和争斗。

  口味很重,但不失浪漫。《十面埋伏》是由杨丽萍担任总编导、艺术总监,花费1年多的时间精心打磨的作品。它并非一部传统意义上的舞剧,剧情呈碎片化展现,舞蹈也不像《云南映象》《云南的响声》那样突出少数民族元素和原生态气息。《十面埋伏》是一出混合了京剧、武术、太极等多元素的实验舞剧。剧中的虞姬参照了戏曲“男旦”传统,由男演员反串出演女性角色。

  这部表现楚汉战争的舞剧,并没有一件兵器,除了悬挂在舞台上方的两万把剪刀。为何要布置这种剪刀丛林?剪刀掉下来伤着人怎么办?看过舞剧的观众都担心这点。杨丽萍说,这个剪刀丛林是自己特意要加上去的,剪刀是一个象征,它是日常的生活用品,却发出了刀枪剑戟般的寒光,象征着世上无处不在的风险与埋伏。

  说这番话时,杨丽萍丝毫不掩饰已近60岁的年龄,“我这个年龄,肯定不会像以前那样风花雪月。现在我常常想到衰老、想到死亡、想到这个世界上的战争。”因此,《十面埋伏》绝不是再现一段历史,而是表达杨丽萍对于世事人心的体悟与思考。

  仙气飘飘的外表下,是冷峻而深刻的灵魂。

  谈人生

  要让生活满意,要善于营造

  杨丽萍无疑在《十面埋伏》中表现了一个更为丰富的自己,但更多人仍然愿意把杨丽萍看做空灵唯美的仙女化身。那窈窕如孔雀的身姿,那看不出太多岁月痕迹的面容,那不食人间烟火般的个人生活,像是一个传奇。

  杨丽萍反对把人神化,在她看来,她只是把理想生活化的人。“我小的时候就有一种理想,想过一种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生活。白族人都生活在海边(湖泊在云南多被叫做海 ),水在锅里煮开了,就去捞鱼,捞到鱼就下锅……这种生活是我特别向往的,我一直也这样做着。我的生活不奢侈,我每天种花养草喂小鸟,努力把生活艺术化。”

  在杨丽萍看来,生活与艺术并不矛盾,艺术与商业也不矛盾,它们之间是相通的,都是在一个食物链上,在一个生态系统里。

  杨丽萍说,要让生活满意,要善于营造。一个人所向往的东西是需要自己去营造的,比如你向往自然,便可以在生活中践行,可以在你的房子里营造泥土和稻草的味道。如果能营造一个自己想要的状态,那还有什么对生活不满意的地方呢?

  在杨丽萍看来,每个人都是独特的自我,做自我最重要。“就像我不会转圈,我只能转1分多钟,但有的演员,像小彩旗可以转8个小时。每个人都有别人所不具有的独特优势,因此,我从没要求小彩旗学我,学我的一招一式。”

  对话杨丽萍

  记者:舞蹈在您生命中处于一个怎样的位置?

  杨丽萍:为什么热爱舞蹈?对我来说,舞蹈是自己生命里的需要,我通过这个特殊的肢体语言跟世界沟通,或者是抒发感情。小时候,我们村子里就有这样一种说法,这个孩子跳舞跳得好,她一定有福气。

  舞蹈是表达自我。很多舞蹈,包括《雀之灵》《月光》等,给人一种东方的很柔美的感觉,这些都是我个人的创造。舞如其人,我希望让人从舞蹈中感受到自然,包括身体的美好。

  记者:您的每一部作品都很打动人心,是怎样做到的?传统艺术怎么样吸引到更多年轻人?

  杨丽萍:传统的东西里有非常多的经典,生动而有文化含量。但是传统的东西要跟现实社会、人性等结合,要准确拿捏。比如说我们做的《平潭映象》,平潭实际上是个小地方。这部剧怎么做?如果你做得很艺术、很文艺,很多人会不爱看。最终这个剧出来,你根本不会觉得它只是一个欢乐的闹腾,或者是一个民俗的罗列展示。它里面有很多人,有喜怒哀乐,有善良丑陋,再现了芸芸众生的各种嘴脸,诠释了人性的多面和复杂,又有一些魔幻的视觉艺术。它是一个生命的表现。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胡兆红

编辑:李丽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