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朱皥:第101次献血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王晗 邓倩 编辑:彭笑予 2018-06-22 09:27:15
时刻新闻
—分享—

  湖南日报记者 王晗 通讯员 邓倩

  6月13日一大早,长沙市血液中心,国网长沙供电公司职工朱皥躺在采血床上,鲜红的血液缓缓流入机器,分离出血小板后,再流回血管。这是他第101次献血。

  今年50岁的朱皥,参与无偿献血19年,捐献血液累计超过40000毫升,2016年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金奖。

  “第一次献血还是有点紧张。”2000年11月的一天,朱皥偶然得知:湘雅二医院一名孕妇大出血,血库告急。“做好事,能救人!”怀着如此朴素的信念,他骑上摩托就往最近的流动采血车赶。献血之后,他感到了一种莫名的宽慰。

  “从2013年起,我就开始献成分血,当时血液中心的人告诉我,这种献血方式周期更短,能帮助的人更多。”朱皥给记者上起了献血课:机采成分血的时间比较长,要70多分钟,像他一次可以采集1.5至2个单位的成分血。而在临床上,一个单位的成分血就能挽救一个成年人的生命。

  除了日常参加无偿献血外,朱皥时刻关注献血群和血液中心发布的信息,只要身体和时间允许,诸如汶川地震这类紧急情况下的“增援型”献血,他都一次不落。

  有人问他“年过半百为啥还要无偿献血”?朱皥觉得,花一个多小时就能救一两个人多活几十年,这个事情就非常值得。

  时间一长,为了献血而坚持下来的“不抽烟、不喝酒、不熬夜,清淡饮食,适量运动,让身体状况和血液氧饱和处于最佳的状态”的自律生活,也让朱皥的身体机能保持在了同龄人健康水平之上。

  因为经常献血,朱皥身边聚集了一群也积极参与无偿献血的同事。作为“老口子”,朱皥自然而然承担起为大家答疑解惑的工作。

  今年农历新年后,经常和朱皥一起献血的一位同事,父亲因尿毒症引起造血功能丧失被紧急送医,医生建议采取输血的措施提升身体机能。当血袋挂上,血液随着输液管一点一滴注入老人的血管,原本脸色蜡黄泛青的老人脸色逐渐恢复。

  “同事说她那一刻深刻感受到了一包血带来的生机。”朱皥说,没有一件事会像无偿献血这样能体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这跟他所从事的电力工作一样,神圣而伟大。

  “破百归零!我在慢慢调整身体,希望能献血到60岁。”拔掉针头,朱皥边起身边说,从现在开始,他的献血之路要重头计数了。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王晗 邓倩

编辑:彭笑予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