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7月2日讯(记者 胡宇芬 通讯员 彭清辉 刘玉洁) 6月28日,中法矿区废水生态修复与防控论坛在长沙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中法合作的“湖南省矿区影响减缓的研究与技术示范(ATIM-HUNAN)”项目形成了矿区酸性废水微生物处理的新工艺,下一步将在浏阳七宝山矿区进行推广示范。法国驻武汉总领事馆总领事贵永华出席并致辞。
据悉,“湖南省矿区影响减缓的研究与技术示范(ATIM-HUNAN)”是由法国中央大区政府和湖南省科技厅共同资助,法国DREAM竞争力集群成员单位参与的法国中央大区与湖南省的科学研究合作项目,联合开展矿区酸性废水微生物处理的关键技术研究。该项目于2016年曾获得中法地方政府合作奖。
中方首席专家湖南农大教授罗琳告诉记者,基于生物处理的矿区酸性废水生态修复具有能耗低、绿色环保等优点,是前沿的环保技术,项目团队以娄底涟水流域矿区为研究样本,形成了微生物处理的新工艺,并获得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支持,将在浏阳七宝山矿区进行推广示范。论坛上,中法项目组成员还分享了该项目在科研人员互访、技术联合研发、环境教育、市场开发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及经验。
论坛上,亚欧水资源研究和利用中心代表作了主题为“中法水科技创新合作新路径”的报告,阐述了以中法国际合作项目为载体,凝聚创新知识、人才、资金、政策等要素,打造知识链——价值链——创新链的产学研用的有益合作模式。围绕酸性废水生态修复与防控、湖南省矿区表征及其对河流沉积物的影响等领域,中法10名专家进行了报告分享。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胡宇芬
编辑:高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