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坚决打赢地质灾害防治硬仗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黄利飞 刘泉子 编辑:焦炬 2018-07-05 09:36:02
时刻新闻
—分享—

  湖南日报记者 黄利飞 通讯员 刘泉子

  湖南属地质灾害多发、易发省份,每年发生的地质灾害数量排全国前三位。

  地质灾害的综合防治,对湖南来说,向来都是一场“硬仗”。

  近年,我省通过推进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工程治理、搬迁避让等,在守护生命、防范风险等方面成效显著,多次在全国作经验交流和典型发言。

  为何我省地质灾害频发

  我省地质灾害多发、易发,近年地质灾害发灾数量年均在3000起以上,防灾形势严峻。全省已查明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多达20529处。

  是什么原因造成我省地质灾害多发易发?

  地质环境复杂。我省地处云贵高原向江南丘陵、南岭山地向洞庭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势变化大、地质构造复杂、地表风化强烈、地貌类型多样,地质灾害高度、中度易发区的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77.6%。

  极端天气频发。我省降雨丰沛,汛期长,雨量大、范围广,降雨集中但时空分布不均,区域性极端天气年均15次左右。

  人口密度大,工程活动频繁。我省人口密度为320人/平方公里,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3倍;而且,目前正处于大建设、大发展时期,交通、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强度大,工程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占70%以上。

  基层群众的防灾自救意识淡薄。我省农村地区依山、邻水、靠路建房的现象非常普遍,这让地质灾害更“有机可乘”。数据显示,近年我省切坡建房造成的地质灾害死亡人数,占因地质灾害死亡总人数的70%以上。

  5大工程守护生命、防范风险

  2017年,我省湘江、资水、沅水流域遭遇历史罕见的暴雨洪灾,全省成功预报地质灾害592起,紧急转移22018人,有效避免了大量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

  在2018年全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视频会上,湖南被推荐作经验介绍。今年5月,自然资源部检查组对我省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

  我省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主要包括5大工程。

  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此项工程主要明确区域内是否存在地质灾害隐患、有多大隐患,旨在增强地质灾害防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目前,还需完成全省山地丘陵区中小学校、人口聚居区,岩溶地面塌陷和地面变形的地质灾害补充调查。

  监测预警。我省着力健全完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做到“县市领导包乡,乡镇领导包村,村级干部包组,监测人员包点”,确保预警信息“最后一公里”畅通。

  工程治理。我省要求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建设项目,必须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相关配套工程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且对工程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谁引发、谁治理。

  搬迁避让。我省通过建立和完善搬迁避让管理制度,让受地质灾害威胁的群众搬得出、住得稳;同时结合精准扶贫,重点支持受地质灾害威胁的贫困地区群众搬迁。

  能力建设。通过构建全省应急联动机制、会商协调指挥系统,加快配备应急车辆、卫星电话、无人机等装备,我省地质灾害防治能力进一步提升。

  省国土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尹学朗称,党的十九大以后,我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在全国实现了3个“率先”:率先将地质灾害防治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党政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实行一票否决制;率先将地质灾害防治列入省人大2018年立法计划,现已完成《湖南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修订稿初审;率先制定《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意见》并向全省发布实施。

  着重防御5大薄弱环节

  我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还明显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需着力防御。

  矿山历史遗留问题众多。根据调查监测,我省采空地面塌陷、岩溶地面塌陷,以及采矿引发地质灾害的隐患,日益增大。

  切坡建房和修路引发地质灾害问题突出。依山切坡建房,形成屋后高陡边坡,极易引发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防治投入不足。初步估算,消除目前地灾隐患点威胁需要大量资金,但各级财政对此投入偏低。多数市县仍然未将地质灾害防治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技术支撑能力较薄弱。大部分市县专门从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人员不足3人,力量严重不足。

  基层群众防灾意识有待进一步提升。在以往地质灾害应急处置中,群众不听劝阻造成伤亡的情况,时有发生。社会公众识灾、防灾、避灾的意识和能力还有待加强,需进一步开展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培训工作。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黄利飞 刘泉子

编辑:焦炬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