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央媒看湖南】走近手术机器人团队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编辑:向宏鑫 2018-07-07 14:58:06
时刻新闻
—分享—

  在传统开刀手术和腹腔镜微创手术之后,医学外科已进入机器人手术时代。

  所谓机器人手术,是指外科医生远离手术台操纵机器为患者进行手术。这样的精准手术,使患者的创伤更小、恢复更快,也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医生的双手,所以也有人称机器人手术是第三代外科手术革命。

  如今,手术机器人已可在普外科、泌尿外科、妇科等多个领域运用。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下称湘雅三医院),就有一支整日与手术机器人为伴的医疗团队,他们被称为“微创天使”。

  该院院长张国刚告诉《瞭望》新闻周刊,湘雅三医院自2015年10月开展湖南省首例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手术以来,到今年6月29日,共开展机器人手术1852台,总数居国内前列,其中妇科完成1543台,泌尿外科完成208台,普外科完成99台,胸外科完成2台。

  直击机器人手术

  近日,在湘雅三医院手术室内,妇产科主任、湘雅名医薛敏教授操作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为患者实施了一台特殊的手术。

  本刊记者穿上和医护人员一样的手术服,佩戴好口罩后,进入了手术室。本刊记者看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拥有医生操作台、手术臂、镜头臂和辅助臂、电子屏等主要构成部分。薛敏开机登录后,将手术床和机器人进行定位衔接,消毒后即对患者手术部位打孔。随后,手术机器人的“手臂”伸入患者腹腔,此时,坐在操作台显示器前的医生就可看到患者被放大超过10倍的组织结构。

  湘雅三医院妇科副主任医师肖松舒告诉本刊记者,这是一位年轻的阴道癌患者,医生将利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进行广泛子宫切除、部分阴道切除和盆腔淋巴结清除手术。

  肖松舒说,临床上原发的阴道癌比较少见,仅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2%,尽管其发病率不高,但对女性心理及性生活影响较大,因此,近年来在治疗上越来越重视减少损伤,保留生理功能,提高生存质量。

  本刊记者看到,手术过程中,薛敏坐在离手术台一米多远的操作台,全程操作手术机器人,助手协助更换相关器械。高清的3D成像让医生拥有更好的视野,而7个自由度的机械臂动作也让医生的操作更为精准。

  肖松舒是操作手术机器人的“熟手”。她告诉本刊记者,手术机器人能给外科医生更好的手术体验,因为在机器人手术中,外科医生坐在医生控制台无菌区外,通过两个主控制器和7个脚踏控制放大10倍的3D内窥镜等器械,医生手上的动作被等比例调整,滤除抖动,并精确传递至患者身旁的机器臂及器械上。“手术机器人可以记住每个操控医生最熟悉的坐姿和体位,使医生的手术操作更方便、舒适。机器人手术的最大特点是操作精准。由于机械臂上有稳定器,可过滤掉主刀医生拿刀时不由自主颤动的现象,避免手术意外。同时,患者术后创口仅在1厘米左右,仅用创可贴便可覆盖。”

  此外,肖松舒说,对医生而言,用手术机器人做手术也是一种解放。以往手术时,医生往往要在手术台旁长久站立,利用手术机器人,医生坐着就能实施手术,而医生与患者的远程接触,也避免了医生交叉感染乙肝、艾滋病等的风险。

  肖松舒同时强调,机器人手术并不是完全由机器代替医生来做手术,因为事实上,机器人手术的每一个指令都由医生发出。

  回首机器人手术的引进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就是高级的腹腔镜系统。

  而在上世纪90年代初,腹腔镜微创手术也还是新鲜事物。

  那时的薛敏还是一名主治医生。在她的印象中,当时她所在的妇科还没有非常先进的技术。薛敏跟很多年轻人一样,非常愿意学习新鲜事物,她很快注意到刚刚在国内几所大医院开展的腹腔镜技术。

  在薛敏看来,利用腹腔镜在妇科等领域进行微创手术很有前途,因为创口小,患者恢复更快,一定会受到患者欢迎。于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湘雅三医院率先在湖南省开展腹腔镜手术,而薛敏也成为省内首批能熟练运用腹腔镜进行妇科手术的医生。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妇科微创技术已经成为湘雅三医院的一大特色。

  薛敏认为,外科手术中新技术从尝试到普及往往要经历一个困难时期,这不仅需要医生有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还要有掌握新技术的学习能力。

  以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为例,它完全改变了传统手术的方式,是一场技术革命,但运用先进的机器人来辅助手术的门槛很高。比如,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操作资质就有国际统一的标准。为此,湘雅三医院曾组织外科专家和护理人员到美国南加州大学和香港威尔斯亲王医院进行系统技术培训,并获得资格认定证书。

  当时年过五旬的薛敏,把培训视作一次难得的机会。“有人担心我年龄大了,不能接受新鲜事物,就算学成了也干不了几年了,所以并不赞同我去。但是他们错了,我爱挑战新鲜事物。我认为,无论处在人生的哪一个阶段,都应该敢于挑战,不被年龄困住。”

  薛敏最终争取到了赴美培训的机会。学有所成的她和同伴回到湘雅三医院后,随即做好开展手术机器人新技术的准备。2015年10月,湘雅三医院成功开展首例达芬奇机器人手术,为一名53岁的女性患者进行全子宫双侧附件切除术。此台手术的主刀医生就是薛敏。其精准、清晰、灵活的操作,让患者出血量减少,创面更小,恢复时间更短。

  “近年来,我们医院保持着妇科手术机器人台数第一,这得益于患者的信任,也离不开团队的支持。”薛敏说。

  湘雅三医院泌尿外科主任何乐业也是医院派到国外学习机器人手术的骨干之一,回国后,何乐业成为当地最早利用机器人做外科手术的医生。何乐业说,手术机器人优点明显,其立体高清显示、灵巧稳定、操作精准,使得手术更安全、出血更少、并发症更少,但目前有点遗憾就是缺失触觉反馈、费用偏高。不过由于减少了出血和术后并发症、缩短了住院时间等,从综合效益讲,反而性价比更高。

  “为患者解忧”

  张国刚强调,无论何种新手段、新技术,最终目的是要更好地为患者解除病痛,让患者获得更好的就医体验,为患者解忧。

  薛敏也有一个信念,就是“选择了医生这个职业,就要热爱它,干好工作,为患者解忧”。

  薛敏印象很深的一位患者是32岁的刘女士,自2003年早孕人流术后一直没有怀孕,渴望当母亲的她正准备尝试做试管婴儿时,检查发现患上了宫颈癌,按照常规手术,必须实施次广泛全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拿到确诊结果的刘女士十分无助,她难以接受失去子宫的情况。刘女士慕名找到薛敏,请求薛敏能够帮助她保留生育功能。

  薛敏仔细分析了刘女士的情况,觉得机器人手术有希望保留刘女士的生育功能,帮助刘女士实现当妈妈的愿望。“利用手术机器人,我们成功完成了子宫颈广泛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成功帮助刘女士保住了子宫。当得知手术成功时,手术室外刘女士的家属感动得流泪了。”薛敏说。

  52岁的姜女士为双肾多发肿瘤患者,得知湘雅三医院机器人团队已开展200多台高难度泌尿外科手术后,姜女士来到该院泌尿外科就诊,希望原则上既要彻底切除肿瘤又要尽可能多地保留肾功能。

  据本刊记者了解,过去采取保留部分肾单位又要切除肿瘤的手术,常需要阻断肾动脉,在切除肿瘤、缝合肾脏创面后开放肾血液循环,但肾脏缺血和创面缝合或多或少会损害肾功能。

  何乐业综合分析患者病情后,带领机器人手术团队,于今年3月为姜女士施行了微创手术切除肿瘤,术中采用了零缺血并创面免缝合的新技术,最大限度地为患者保留了肾功能。

  肖爷爷是一位82岁的前列腺癌患者。他找到何乐业,希望能用机器人手术为他切除肿瘤,但又害怕术后烦人的尿失禁。何乐业为老人进行了详细的术前评估,认为手术会给老人家带来明显的好处,决定满足老人的需求,在今年3月采用前后入路结合、最大限度保留盆底正常组织结构、保留膀胱颈部等多处改良的手术技巧,手术进展顺利,术后出血不到100毫升。患者术后第一天就能下病床活动,不到1周就出了院。术后两周,老人恢复良好,举起大拇指说“何教授手术真棒,机器人手术创伤小”。

  一台台成功的手术背后,是默默付出、无怨无悔的医疗团队。一位临床医生坦言,“成功的外科医生都是拼出来的,过的都是快节奏的生活,忙的时候吃、住都在手术室。”

  肖松舒不仅是一名优秀的外科医生,还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但肖松舒的一位同事说:“肖医生总是奔忙在手术室,一台台手术连轴转,我们都叫她手术狂人。”

  在肖松舒看来,平衡事业和家庭很难,自己也许对事业投入的时间更多。“以医院为家、以科室为家,是很多医生的真实写照。对于临床医生而言,大家都是起早贪黑在拼搏。我是一名合格的医生,但不是一名称职的妻子和母亲。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但家对于我来说更像一个旅馆。外科医生过的是披星戴月的日子,每天早晨出门时孩子还没醒,每天晚上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中,孩子已经熟睡。我要向默默支持我的家人说声对不起!没有他们全力以赴的支持,我也坚持不到今天。”肖松舒说。

  薛敏的体会是,做医生就意味着无尽的付出。“选我爱的,爱我选的。幸运的是,我们打造了一个优秀的团队,并且团队里的每个人都有协作精神,团队里每个医生,执行力都很强。我们决定要做的事,就要干好。为心爱的事业付出,我们无怨无悔。”薛敏说。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编辑:向宏鑫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