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记者 朱炎皇 实习生 贺子坤
车水马龙的长沙街头,五颜六色的共享单车不时从记者眼前驶过。倘若时光倒流40年,在长沙的大街上,汽车难见踪影,你却能看到一辆辆黑色的、车架粗大的自行车载着人或货在穿梭。它们叫“28式”自行车,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长沙县星骑自行车俱乐部创始人黄骥保留着一辆“28式”自行车,近日面对记者采访,他说:“这辆老单车承载了我们一家人的许多美好回忆。”
人物故事
一辆车载一家人行驶在田埂路上
“当年,骑一辆自行车跟现在开一辆宝马车差不多,买了要落户,要打钢印、上牌照。”黄骥说,他老家在长沙县路口镇,父亲做点小生意,在大多数人以种地为生的小山村里,算得上一个“有钱人”。
黄骥有3个姐姐,他是弟弟,年龄最小。黄骥回忆,逢年过节,父亲都会骑着那辆“28式”自行车,载着母亲和4个孩子去20公里以外的外婆家。自行车横梁上坐着大姐、二姐,母亲抱着三姐坐后座,父亲背上背着他。
一辆自行车能坐6个人?黄骥笑着说,“28式”自行车质量好,载他们一家人完全没问题。农村还有人用这种自行车运猪,在自行车后座一边装一个竹篓子,各放一头大肥猪,妥妥的。
去外婆家要走一段狭窄的田埂路。一不留神,自行车打滑,失去重心,就会连车带人摔倒在田里,逢年过节穿上的新衣服也脏了。有一次摔跤后,黄骥的二姐说:“真是摔了个四脚朝天呀!”父亲在一旁打趣:“你哪里有四只脚啊?”
虽然在乡间的田埂路上不知摔了多少跤,但在黄骥看来,这些都是那辆“28式”自行车带给他和家人的美好回忆。
领域变化
自行车回归成为生活新时尚
小学、初中离家有15公里,儿时的黄骥一大早起床,都是跑着去上学,十有八九会迟到。直到读初三,父亲才给他添置了一辆二手的“28式”自行车。有了自行车,黄骥上学就很少迟到了。
黄骥读高一时,班上有自行车的同学越来越多。一名家长花800元给儿子买了一辆山地自行车,整个年级就这一辆,同学们都羡慕不已。
2004年,黄骥创立了星骑自行车俱乐部,推广自行车骑行健身运动,成员一度发展到2000多人,还有一些人因骑行结缘成为夫妻。随着自行车骑行热度退却,如今星骑自行车俱乐部只剩下100多人。黄骥说,有的骑友配置的碳纤维山地自行车要30多万元,却很少骑。
随着交通工具的多样化,自行车逐渐式微,但并没有完全淡出人们的生活。这两年,长沙街头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了许多共享单车。这些扫码解锁、按时计费的共享单车随骑随走,掀起了一阵绿色出行之风。
不仅如此,健身房内,你也可以骑着动感单车挥汗如雨。自行车的回归,已经成为当代生活的新时尚。
人物感言
“28式”自行车承载我们一家人的美好回忆,它也象征着文化的传承,启示我们在展望未来的时候也要往回看,温故而知新。我成立了星骑自行车俱乐部,希望带动更多的人加入自行车健身运动,让他们从牌桌上、游戏厅走向户外,培养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黄骥
小时候,“28式”自行车是孩子们的大玩具,会骑它是比较厉害的本领。上学前班的时候,家离学校有点远,爸妈接送我就骑着“28式”自行车,有时候我坐在自行车前面的横梁上,有时候坐在自行车后座。
——80后网友“聊咋咧”
老物件资料
“28式”自行车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流行的交通工具。“28”指的是轮子的直径为28英寸,28英寸=71.1186厘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曾被称为“自行车的王国”,当时有名的自行车品牌有“永久牌”“凤凰牌”等。无论是在城市的马路上还是在乡间小道上,大家都可以看到载着人或货的“28式”自行车。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朱炎皇 贺子坤
编辑:徐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