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酸爽简直不敢相信。”这一句广告词想必大家都记忆深刻。而这美味的老坛酸菜风味包,就是来自华容县插旗镇腌制的芥菜。
在这里以芥菜做出来的花样美食,让人直咽口水,有状元扣肉、酸菜煮鱼、肉末酸菜汤……到了腌渍芥菜开罐的季节,小镇更是飘香十里。
这些芥菜也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成了他们的致富菜。
潇湘晨报记者 陈丽安 岳阳报道
传统佳肴扣肉的必备伴侣梅干菜,煮鱼、开汤的最佳食材酸菜,粉面里常见的佐料榨菜……这些小菜让人唇齿留香,广受青睐。它们的原料之一芥菜,均可能来自有“中华芥菜之乡”的华容插旗镇。
初秋九月,位于洞庭湖畔的插旗镇,蓝莹莹的天映着一望无际的田野,微风中是一大片跃动的嫩绿。芥菜,华容人口语上把它叫“嘎(gā)菜”。嘎,在华容话里是“家”的读音,芥菜,正是华容农户家家都栽种的菜。
华容县插旗镇种植芥菜有多年历史。过去,人们卖不出去的芥菜,部分被用来腌制,其他则多是烂在田里。而现在,以插旗镇为主阵地,全县有20万农民从事芥菜种植、加工、运销等,产品远销欧美和东南亚市场,总产值超过40亿元,芥菜成了他们的致富菜。
家家户户腌芥菜,小镇飘香
芥菜属十字花科草本植物,在全国各地均有栽培,多见于南方地区。《本草纲目》有云:“大抵南土多芥。”华容县南滨洞庭,北枕长江,气候条件独特,加上大江大湖的浸润,造就了华容特殊的土壤地质,所生产的芥菜叶肥肉厚、嫩脆少筋,具有独特的地域风味和极佳的口感。
华容芥菜秋播冬生春收,九月菜农们翻耕整地播种芥菜苗,来年二月底三月初,便是芥菜采收的时节。经过培育改良的华容芥菜能长到半米来高,十多片叶子,单颗鲜菜重量可达5公斤以上,且无需农药化肥“呵护”。
芥菜采摘可有讲究,采收得太早会导致芥菜水分太重味道变淡,采收太迟又会导致芥菜纤维老化影响口感。为了保证芥菜品质,芥菜会在二十来天内全部采收完毕。
新鲜芥菜颜色翠绿,茎多叶厚,吃法也多样。作时令菜,可以切成小段清炒,味道清甜,往往比鸡鱼肉还抢手。至于加工腌制后的芥菜,更是开胃的美味。
插旗镇的芥菜种植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初。当时,农民将鲜菜卖给外地商贩加工,随着种植面积扩大,到了90年代初这些芥菜变得“一文不值”,一毛钱一公斤都没人要,很多菜烂在了地里。不忍心劳动成果白白浪费的农民,开始尝试着采取“窖腌”的初加工,这样既可灵活掌握保存时间,又可增值。
21世纪初,这种腌制加工遍及小镇,家家户户几乎都有几坛盐渍芥菜相伴四季:先将收割的芥菜摊开晒蔫,再洗净,挂到绳子上晾干。然后拿一个大盆,或在地上放一块木板,一次拿几颗芥菜,撒上适量的盐,用双手使劲搓揉,把食盐揉得均匀,直到芥菜变色。揉完后,将芥菜装坛,一层层放好,一层层压紧,然后封口。放至阴凉处或土窖,过上几个月,就可以食用了。
盐渍芥菜开窖的高峰季节,整个小镇的空气中似乎都飘散着一股酸香味儿。经腌制后的芥菜色泽淡黄、微酸爽口、咸香扑鼻,当地人喜欢吃,吃出了经验,也吃出了花样。状元扣肉、酸菜煮鱼、肉末酸菜汤都是小镇人家以芥菜为佐料的佳肴。在品尝状元扣肉时,被“扣”在猪肉底下的芥菜,往往会被食客们从底下翻出来,来个先下手为强。
插旗芥菜“酸爽”海内外
除了部分自己腌制,更多的村民将生菜卖给了加工企业。在企业的标准化腌制池进行腌制,一颗颗鲜嫩芥菜在这里变成了“酸爽”海内外的“老坛酸菜”。
洞庭湖藕池河畔,湖南插旗菜业有限公司门前,来自各地的大货车将场内挤了个水泄不通。走进厂房,入目是方方正正的腌制池,芥菜成熟统一收割之后码进腌制池进行腌制。深5米、长6.5米、宽5米的大水泥池里,装着重量为100-120吨的芥菜,这样的腌制池有300个,每个池子用60块方条石来进行压实;经8个月时间的腌制,芥菜散发出浓郁的坛香味,即使还没开池,远远都能闻到“酸爽”味。
插旗菜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易拥军介绍,将芥菜腌制从室外土窖转到室内腌制池,解决传统腌制导致的土壤盐渍化问题。
腌制好的芥菜,经过12次清洗后,再进入加工车间杀菌、挑选、灌装和打箱,有的变成每包重约15g的“老坛酸菜”风味包。2016年,华容向食品企业出售酸菜风味包达30亿包;它们有的变身成一坛坛、一包包酸菜走上千家万户的餐桌,目前市场上60%的酸菜来自华容;有的经过精细加工出口到了国外,2016年出口额超过6000万元。
“过去栽芥菜,只是在自己小小的菜园里,供自己吃而已;而现在栽芥菜,是几百亩几千亩成片地栽,芥菜产品更是卖到了海外。”插旗镇菜农王政香家种了15亩芥菜,她说,夫妇俩和儿媳在芥菜厂上班,家里这几年光靠芥菜收入就超过了10万元。
易拥军算了一笔细账:一颗2公斤重的芥菜,以现有价格算,直接卖鲜菜收益0.6元;经腌制初加工,可卖到1.2元;制作成方便面风味包,可卖到13.2元,其间增值达到22倍。一年下来,仅插旗镇农民从芥菜产业获得的收入超过了2亿元,几乎占到全镇农民收入的40%。
依托“华容芥菜”国家地理标志品牌,“华容芥菜”成为了壮大县域经济的特色产业,以插旗镇为主阵地,华容县芥菜种植面积达22万亩,芥菜加工企业达39家,芥菜产业从业人员超过13万人,芥菜产品销往国内26个省份,远销东南亚和欧美部分国家,年总产值达到43亿元。
地理知乎
插旗镇地处湖南华容县东南,南抵藕池河,东与钱粮湖接壤,北接终南乡,西抱东湖,属洞庭湖冲积平原。总面积52.3平方公里,全镇共有耕地面积4.5万亩,其中水田2.2万亩,旱土2.3万亩。古名渣圻,后演变成插旗。
插旗镇是华容县人口大镇,也是商贸重镇,是华容东南部的商品重要集散地,交通十分便利,S202贯穿全镇,县道、乡道纵横交错,藕池河上连长江,下通洞庭湖,水运十分便利。
历史
芥菜种植已有1500多年
华容芥菜种植始于魏晋,兴于明清,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据《龙行天空乾隆与江南》记载,乾隆江南巡视时偶然品尝华容芥菜,感觉味美爽口,回宫后又用腌制的芥菜治好了太后的厌食症,于是谕湘布政司,将华容芥菜作为御膳之贡品。
插旗古名渣圻,据说在南宋时期,杨幺起义,驻军洞庭湖。岳飞奉命南下平叛,因水土不服,将士身体不适,首战大败。在休战调整时,将士忽闻附近农舍酸香四溢,顿时神清气爽,询问方知是当地传统老坛酱腌芥菜,可开胃提神。将士开坛即食,食欲大增,岳家军一举平定杨幺。离去之时,“岳军”旗帜插在当地,故得名插旗。
来源:潇湘晨报
编辑: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