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记者 龙文泱
通讯员 刘雨艳 陈沐
40多个光棍如何“脱单”?2016年,话剧《十八洞》首演时,从“光棍汉找婆娘”的农民视角,讲述了贫困、闭塞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的故事。如今,十八洞村的发展形势越来越好,许多光棍娶上了漂亮媳妇。10月12日晚,在湖南戏曲演出中心上演的最新提质版《十八洞》与以往最大的不同,就是增加了这一让人喜悦的新鲜事。
话剧《十八洞》由湖南省话剧院创作。主旋律的题材,轻喜剧的风格,有笑点、有泪点、有温度、有筋骨。在整晚的演出过程中,它一次次赢得了观众的掌声。
“接地气”“与时俱进”两个特点在该剧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为此,该剧编剧、国家一级编剧毛剑锋“不知道修改了多少次剧本”。他告诉记者,十八洞村是“精准扶贫”战略的首倡地,话剧《十八洞》必须真实生动,才能真正起到“传播扶贫正能量,呼吁全社会共同参与扶贫”的作用。
创作团队很年轻,除了编剧和村支书的扮演者外,基本是“80后”和“90后”。剧组全体演职人员曾多次深入十八洞村采风,与苗族村民同住、同吃、同劳动,深入体验少数民族贫困群众的真实生活。这让他们在演出中更像“十八洞村人”。湘西特色的语言、音乐、服饰,则使整部话剧充满浓郁的民族风情。
盛大的苗族婚礼,喜气洋洋的十八洞村人。哪怕没有去真实的十八洞村参加婚礼,观众也能从话剧中感受到故事原型人物心中的喜悦与希望。创作团队密切关注着十八洞村的发展变化,话剧创作也随之更新。如扶贫队长的角色更有人情味,原版本中他与村民喝酒谈心、倾诉扶贫工作中的委屈与难处的剧情更加突出。大量台词也做了细致修改,特色更加鲜明。这些都是为了让《十八洞》更像十八洞。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龙文泱 刘雨艳 陈沐
编辑: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