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记者 周和平
2018长沙国际马拉松赛前不久火热举行,约2.4万名来自国内外的跑友奔跑在“一江两岸”,用坚实的脚步叩响奋进的铿锵足音,领略长沙山水洲城的都市美景,展现强身健体的追求。
长沙国际马拉松赛还“年轻”,不过长沙市民热爱马路赛等全民运动的传统可谓由来已久。近日,在长沙市档案馆,一份首次解密的“体育档案”呈现在记者眼前,一份份泛黄的馆藏档案,字里行间见证的是半个多世纪以来长沙市民热爱马路赛等全民运动的优良传统。其中,参加1975年长沙春季马路赛的跑友数倍增加,呈现出“爆棚”的火热场景。
1958年:建成可容纳10.5万人的体育场
在长沙市档案馆馆藏的体育专题档案中,有《长沙市体育运动委员会沿革简介(1949—1976)》《关于举办1965年长沙市春节环城赛跑的报告》《1972年长沙市春季马路赛跑办法》等文件,见证着1949年以来长沙的体育发展。
据档案记载,1949年10月1日,原湖南省体育场(又一村)接管后即移交长沙市人民政府,改名为长沙市人民体育场,面积为2.5万余平方米,拥有400米跑道、半圆形田径场、5个篮球场、3个排球场、1个足球场,由市文教局管理。当时,在充分利用原有体育场地、设备的条件下,开展了多种多样的竞赛活动。
1953年5月,长沙着手筹建长沙市劳动人民体育文化中心,用以工代赈的劳动力,将位于劳动路、城南路、胜利路和老铁路方位内的中央地带,修建成一个马蹄形体育场。1958年,省体委拨款5万元,将长沙市劳动人民体育文化中心升级,建成内有足球场、400米田径场、42级(排)看台的大型体育场,可容纳观众5.1万人,集会时看台等场地可容纳10.5万人。当时,这个体育场可供全国、全省田径、足球比赛用,是省内最大的一个体育场地。至此,长沙市的体育运动场地设施实现跨越式发展。
1975年:春季马路赛参赛者和观众陡增
随着体育运动不断深入人心,马路赛跑在长沙开始活跃起来。1954年,长沙市就出台了冬季马路赛相关文件。1965年,在长沙市体委、团市委、市总工会和市妇联的联合发动下,于正月初三举办了长沙市春节环城马路赛跑运动,倡导春节新风尚。此后,马路赛在长沙几乎成为常态。记者注意到,市档案馆馆藏的体育档案中,1975年长沙市的春季马路赛档案不仅全面,其内容更是充满了“看点”。
据档案记载,1975年的长沙春季马路赛于3月23日举行,参加比赛的有来自全市175个系统和单位的运动员共2688名,其中男运动员2030名、女运动员658名,这是历年来参赛运动员最多的一次,是此前一年的春季马路赛参赛运动员的三倍多(1974年春季马路赛运动员共700多名),可谓人气陡增,大有“爆棚”之势。参赛的运动员中,有知识分子、有郊区社员,还有人民解放军战士。年龄最大的68岁,最小的14岁。此次马路赛分男女两组,其中男子组全程8000米、女子组全程4500米,吸引了数万名观众。比赛结束后,对所有到达终点的运动员发放了精美的纪念品,并对男子组前50名和女子组前25名颁奖。
在档案的相关记载中,记者了解到,为响应1975年的长沙春季马路赛,此前全市约有10万人参加了长跑锻炼,许多基层单位还开展了“长沙—北京”“长沙—韶山”的象征性长跑活动。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周和平
编辑:高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