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许达哲: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来源:新湘评论 编辑:高芹 2018-11-05 16:07:55
时刻新闻
—分享—

中共湖南省委副书记、省人民政府省长 许达哲

  近年来,湖南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在推进生态强省建设方面取得积极进展,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任务依然十分繁重。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提高政治站位,抓好责任落实,加大环境污染问题整治力度,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为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作出新的贡献。

  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系列重要论述,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我们要深刻领会、深入贯彻,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到湖南的具体工作之中。

  强化政治担当,坚定信心决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动我国生态环保实现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增强“四个意识”,向党中央看齐,向总书记看齐,向中央方针政策看齐,就要体现在具体工作、实际行动之中。在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方面,我们更要有走在前列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在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中体现政治担当,把绿水青山保护好,把湖南好山好水好风光的优势体现和发掘出来,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湖南贡献。从生态资源看,湖南是“七山一水二分田”,山水资源和生物物种丰富,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就提到湖南有范仲淹、黄永玉笔下的优美生态。目前,全省湿地保护总面积75.59万公顷、淡水面积1.35万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59.68%,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3个、省级自然保护区31个、国家级森林公园59个。这是我们推进绿色发展的优势所在。从发展平台看,拥有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等国家级平台和绿色发展、循环经济发展的系列试点平台,以及重金属污染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环境保护重金属污染监测重点实验室等70多个国家级、省级环保科研平台。这是湖南绿色发展的有力支撑。从工作基础看,这些年我们抓湘江保护和治理“一号重点工程”,抓洞庭湖水环境综合整治“五大专项行动”及生态环境专项整治,抓全面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抓环境治理战役及“夏季攻势”,既集中解决了一批矛盾突出、群众关心的环境问题,又为下一步决胜污染防治攻坚战积累了丰富经验。可以说,湖南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道路,有基础、有优势。我们一定要增强生态环境保护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坚定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心和使命担当,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使全体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切实武装头脑,做到学用结合。一要入脑入心。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深刻回答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强大思想武器。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就是要深刻把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自然观,切实增强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深刻把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道路;深刻把握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想,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二要学思贯通。对照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要求,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和本企业的实际情况,深入思考怎么结合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找准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的关键点,把生态文明建设与转型升级结合起来,依托绿水青山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深入思考怎么结合当地的风俗习惯和文化特点,加快形成绿色生活方式;深入思考怎么解决制约长远发展的瓶颈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不断增加优质生态产品有效供给。三要知行合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要在实际行动上见真章。我们要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体现在行动上,算大账、长远账、整体账、综合账,以壮士断腕的决心重拳整治生态环境,以抓铁有痕的作风细化落实污染防治攻坚任务。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对湖南工作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以高质量发展守护好一江碧水,以“一湖四水”为主战场,确保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落实、责任落实。

  认清环保形势,切实增强紧迫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已进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也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从湖南实际来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形势严峻,主要表现在“三个依然突出”。发展与环境的矛盾依然突出。湖南省是有色金属之乡、农业大省,历史遗留环境问题累积严重,重点采矿区、少数湖库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全省产业结构偏重,能源消费结构以煤为主,清洁能源比例不高。民生环境问题依然突出。去年,中央环保督察组进驻湖南的1个月时间里,就收到了不少群众投诉,反映的都是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环境问题。环境治理基础薄弱的问题依然突出。全省环境监测网络还不健全,信息化水平不高,环境管理不够精细化;污染防治科技攻关力度不大,企业投入不够;城乡环保基础建设不平衡,农村生活污水普遍直排,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才刚刚起步。我们必须认识到,跨过这个关键期、攻坚期、窗口期,还有不少难关要过,还有不少“硬骨头”要啃,还有不少顽瘴痼疾要治,如果现在不抓紧,将来解决起来难度和代价会更大。要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强化全社会的节约意识、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增强全社会的行动自觉,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努力走好湖南特色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路子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否真正在湖南落地生根,最主要的是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是否牢固树立,看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否形成,看污染防治攻坚战任务是否完成,看人民群众是否从中得到实惠。我们必须走出一条高质量、高效益、低污染的绿色发展之路,把长江岸线变成美丽风景线,把洞庭湖区变成大美湖区,把“一湖四水”变成湖南的亮丽名片。

  抓结构调整。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能源、交通运输、农业投入结构优化调整,从源头上防治环境污染。调整产业结构。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强化监管,压实责任,严防落后产能“死灰复燃”,形成淘汰落后产能的常态化工作机制。大力培育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发展,集中资源要素促进补链强链延链。加快传统产业绿色改造,创建一批绿色园区、绿色工厂和“两型”工业企业,推广应用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工艺和装备,全面推进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等传统制造业绿色化改造。大力推进“散乱污”企业整治,引导洞庭湖周边地区培育发展符合生态绿色要求的工业企业,统筹推进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调整能源结构。强化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考核,进一步降低单位GDP能耗。加快实施“以气代煤”“以电代煤”工程,推进“气化湖南”工程和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建设,减少原煤消耗,全省能源消费总量2020年控制在1.785亿吨标准煤以内。调整运输结构。完善全省交通运输网络和枢纽节点,推进空港、陆港、水港和信息港建设,探索污染减排补贴机制,鼓励和引导企业选择铁路、水路运输,提高非公路货物周转量比例,积极推广新能源汽车。调整农业投入结构。力争农作物化肥用量连续三年实现负增长,持续提高全省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恢复发展绿肥1500万亩以上。大力发展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积极推进主要农作物生物农药替代化学农药。

  抓治建并举。严格执行“十个严禁”,重点解决当前突出环境问题。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筑牢生态安全防线。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开展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建立健全重点污染源档案、污染源信息数据库和环境统计平台,摸清污染源底数,为加强污染源监管、改善环境质量、防控环境风险、服务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提供依据。聚焦大气、水、土壤三大领域,突出长株潭区域大气同治、洞庭湖水环境整治、湘江流域重金属(土壤)治理三大重点,打好蓝天、碧水和净土保卫战,确保到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绿色发展水平显著提高。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区域统筹、综合治理,编制湖南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从发展格局、空间布局、污染物排放、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提出区域差异化的环境准入要求,建立覆盖14个市州的环境管控体系。积极开展造林绿化行动,稳定并提高森林覆盖率,加强重要自然生态空间管理,探索建立统一高效的自然保护地管理体制机制。加强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加快构建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耕地保护新格局。加大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力度,重点开展“一湖三山四水”等主体生态功能区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县以上城市污水管网建设,增强污水处理能力。加快城市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新建、扩建一批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处理设施,统筹处理城乡生活垃圾,提高设市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占总处理能力的比例。

  抓重点带动。以点带面,实现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相统一。持续推进湘江保护和治理“一号重点工程”。完成湘江保护和治理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并向“一湖四水”延伸。加大流域遗留污染治理力度,加快推进退矿复绿,有效管控流域污染地块风险,湘江流域干流和主要支流水质稳定在III类标准以内。着力推进洞庭湖生态环境整治工程。加快实施洞庭湖生态环境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城乡生活污染治理、采砂秩序整顿等十大重点任务和大通湖、华容河等九大片区集中整治,改善和提高洞庭湖湖体水质。推进长江岸线生态修复与治理。科学规划岸线保护开发,编制实施岳阳港总体规划,推动实现港口岸线合理利用。加大沿江码头整合力度,引导港口码头集约化发展。强化崩岸治理,推进长江岸线湖南段66.3公里崩岸河段河道险工险段治理。开展入河排污口整改提升、饮用水水源地专项整治、化工污染专项整治、固体废物排查整改四大专项整治行动。实施长株潭等地区大气同治工程。加强长株潭及传输通道城市大气联防联控,抓好污染减排、降尘控车、执法监管,突出特护期管控,确保重污染天数明显减少。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重点抓好一、二级水源地污染防治,抓好上报生态环境部的163个问题整改。同时,推动县级以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排查整治,加强良好湖库保护。强化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开展柴油货车及船舶超标排放专项治理,加快淘汰老旧车船,依法强制报废超过使用年限的船舶。建立完善机动车遥感监测网络,抓好重型柴油车污染管控。

  抓城乡协调。坚持区域协同、城乡并重,从整体上谋划城乡生态布局、功能分区,加快补齐农村生态环境短板。大力推进黑臭水体综合整治。完善区域纳污体系规划,强化源头治理,出台全省城镇黑臭水体整治奖补方案。加强已经完成整治的黑臭水体日常监管,实现长治久清。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力整治农村生活污染,全面清理农村生活垃圾,开展生活污水治理示范村建设,推进“厕所革命”;大力整治农村空心房,严格落实“一户一宅”和“建新拆旧”政策;继续实施“百城千镇万村”工程,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强力推进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制定农田污染控制标准,建立完善农业面源污染监测防控机制,加快构建覆盖全省的农业环境监测预警网络。促进养殖业转型升级,建立规模养殖准入制度,科学划定禁养区,推进规模养殖场配套粪污处理设施建设,抓好整县推进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进一步规范河流、湖泊、水库等天然水域养殖行为,全面禁止天然水域投肥投饵养殖。

  创新完善生态环保体制机制

  加快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推动实现生态环境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深入推进环境资源监管制度改革。根据中央关于地方机构改革精神,统筹生态垂直管理体制改革,重新组建湖南生态环境机构,统一政策规划、标准制定、监测评估、监督执法、督察问责等工作,打通地上和地下、岸上和水里、城市和农村,确保改革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强化落实环境保护督察制度。对中央环保督察反馈的意见和问题,逐一抓好整改落实。对已经完成整改的问题和信访件组织开展“回头看”,认真查漏补缺,防止整改滑坡、污染反弹;对目前仍在持续推进的长期整改任务,进一步明确整改时间节点、阶段目标任务,定期调度、加强督办;对整改进度滞后的问题,实行按周调度,并适时启动问责调查。同时,强化省级环保督察,分两批组织对14个市州和部分重点县市区开展省级环境保护督察,实现省级环境保护督察全省覆盖。各地区各部门要提高站位,积极配合督察组工作,认真抓好反馈意见整改,并举一反三,制定和完善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全面提升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水平。

  健全完善环境保护责任体系。落实党委、政府责任。按照“党政同责”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主要领导是本行政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责任人,对行政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负总责,要做到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要环节亲自协调、重大案件亲自督办,并层层压实责任,层层抓好落实。落实环保“三管三必须”。严格落实“一岗双责”,管发展的必须管环保,管生产的必须管环保,管行业的必须管环保。环境保护部门要认真履行统一监督管理职能,发改、经信、国土、水利、林业等有关部门要积极做好相关领域环境保护工作,做到分工协作、共同发力。落实企业污染治理主体责任。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推进环境保护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健全环境信用评价、信息强制性披露、环保黑名单管理等制度,倒逼企业落实污染防治责任。严格进行责任追究。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和环境问题调查问责制度,对损害生态环境,生态环境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监管不严格、造成严重后果的,要真追责、敢追责、严追责,终身追责。建立环保考核评价制度。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和评价考核办法,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严格落实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办法,考核结果作为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奖惩和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切实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

  加快建立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提高环境监管能力。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体系,提升核与辐射监管能力,加快建设生态环境大数据。健全多元环保投入机制。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全面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的价格和税收优惠政策,推行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制度。按照“谁污染、谁付费、谁治理”原则,落实企业污染治理和环保设施建设责任,提高企业治污的积极性。在不增加债务风险的前提下,要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对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项目的信贷支持。提高科技支撑水平。充分运用市场化手段,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开展对策研究,实施长株潭大气污染成因分析、洞庭湖总磷污染成因解析、湘江流域土壤污染迁移转化规律及其生态效应等一批重大研究课题,提出有效治理对策,确保科学施策、精准施策。(选自《新湘评论》)

来源:新湘评论

编辑:高芹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