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紫千红才是春
——二论在新起点上彰显长沙省会担当
晨风
扼东西咽喉,为南北要冲,引领长株潭,辐射全湖南。特殊的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经济地位,决定了长沙应该是一座始终把自身发展放在长株潭一体化乃至全省“一盘棋”中落子谋势的城市。站位全局、服务大局,是长沙彰显省会担当的应有之义,也是做大做强做优长沙的必经之路。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在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互补才能互惠,共生方可共赢。就城市发展而言,不是把一个城市做得越大越好,而是应该把重点放到促进城市群的发展上。加速各城市间的分工、协作、融合,往往能够形成百舸争流、百花竞放的发展格局,产生远超“单打独斗”总和的经济效应。长沙的城市建设,就是要往城市群方向发展,而不是摊大饼,不是“独善其身”“独惠其身”。只有辐射推动长株潭一体化发展和全省共同发展,长沙才能发展得更好。
世界城市群发展的一般规律表明,中心城市与周边地区之间关系会经历一个先集聚、后辐射的过程,到一定阶段后,集聚愈强则辐射愈远。长沙发展到今天,经济总量、规模工业总产值、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均进入了“万亿元俱乐部”,创造出了占全省30.5%的GDP、30.6%的消费、38.5%的进出口总额、43.2%的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经济首位度进一步提升。长沙已经有实力和能力发挥辐射带动功能,在加快长株潭一体化进程中担当更大作为、作出更大贡献。
没有一盘棋,就没有一体化。推进长株潭一体化,对三市来说,既要种好“一亩三分地”,又要跳出“一亩三分地”,做到目标同向、任务同步、行动同频。长沙作为中心城市,更要有开放包容的胸襟、协同发展的理念,积极推动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的长株潭规划、交通、产业和公共服务一体化。
从城市规划和交通讲,一体化就是大家都朝一个方向发力。坚持“一条心”“一张图”,推进规划融合,加快对长株潭三市总体规划修编的无缝对接。长沙南部片区聚焦长株潭一体化打造融城生态圈,湘江新区依托高校资源规划建设湘江智谷·人工智能科技城,可以双向对接株洲、湘潭,为今后长株潭布局湘江科技走廊提供平台。现在,长沙“修路就修到自己边界”的现象、“路通了产业跑了”的想法以及狭隘的门户之见和地域情结少了。长沙打通高速公路、国省干线“断头路”“瓶颈路”,依托长株潭城铁开通跨市运营公交线路,实现的不仅是方便快捷的出行,更是快进快出、大进大出的物流、信息流、人才流、资金流。一进一出之间,激活的是经济发展的活力。
一体化不是一样化,而是产业发展“差异化”“特色化”基础上的“一体化”。某种意义上,产业“差异”得越好,一体化就越好。现在,长株潭三市的产业基础都不错,长沙麓谷、株洲动力谷、湘潭智造谷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共同成就了全省工业的半壁江山。但实践中,也还存在融合度不高、协调性不够、同质化竞争等问题,须在产业布局、项目设施、科技创新、人才引进、招商引资上整合资源、融合发展,构建起既竞争又合作、既互补又互助的产业生态链。长沙资源有限,不可能什么都发展;长沙认定要做的事,也不能满足于一般水准。在产业一体化特别是产业链建设中,长沙更多的是主攻价值链高端,加快集聚优质生产要素,推动实现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价值链有效嫁接。长沙产业发展的高端化升级,能够在周边地区带动配套产业发展,也必然带来产业转移的“溢出效应”,这对株洲、湘潭产业发展都是有力推动和促进。产业一体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三市就都会协同发展、共同发展。
一体化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产业资本跟着人才走,人才跟着城市的公共服务走,是城市发展的趋势。一段时间来,长沙的“人才新政”“房价洼地”“营商环境”,引起了各方面广泛关注,成为吸引高端人才落户的重要竞争力。实践证明,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质量,伴随而来的是城市吸引力知名度的“水涨船高”。在这个过程中,长株潭三市乃至全省各地都得到了实实在在的益处。同时,长沙推动优质的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资源向株洲、湘潭辐射,将极大促进公共服务一体化,形成更加普惠便利的民生网。这也是体现长沙省会担当的重要内容。
“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在长株潭一体化中看长沙,长沙发展才能更好;在长株潭一体化中看湖南,全省经济实力就会倍增。这是“跳出长沙看长沙”的发展辩证法。长沙的生产要素、产业链、公共服务等,不仅要同株洲、湘潭联系起来,而且要同全省联系起来,应该从全省范围来建链、强链、补链,促进资源要素自由流动与合理配置,进而更好促进长沙发展、带动全省发展。
“春江浩荡暂徘徊,又踏层峰望眼开。”长沙作为中心城市,既有集聚功能又有辐射功能,既有引领作用又有服务作用,理应在率先发展中带动长株潭一体化乃至全省发展。这是长沙应有的胸怀与情怀,也承载着全省人民的期望与期待。
来源:湖南日报
编辑: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