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记者 姚学文
12月20日,长沙市重大产业项目观摩团成员冒着寒风和蒙蒙细雨,来到位于芙蓉区隆平高科技园的华智国家水稻分子育种研发基地观摩。记者跟随观摩团走进基地,感到耳目一新:几个月前这里还是一片繁忙和杂乱,而眼前已变得静谧、整洁、美观。
寒冬里,绿草吐芳香,树叶迎风舞。1栋、2栋研发大楼之间裙楼上的“华智生物国家水稻分子育种中心”横牌,向世人昭示,这里建设的是国家水稻分子育种中心。
华智水稻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健介绍,项目主要建设研发中心、人工气候室、种子资源库、网室及恒温培养室、会议及展览中心、信息中心等,分两期建设。目前,4栋高楼建筑面积达5.5万平方米的主体工程已完成,正在开展外墙和室内装修,园区绿化也全面开展。
项目去年10月13日正式动工,工程进展顺利。各项工作基本符合预期。
接下来,将进行实验室等设施设备搬迁。搬迁完毕后,公司面貌将焕然一新。
由隆平高科等12家国内骨干种业公司共同出资设立的华智,虽然成立已有4年多,但一直租用场地办公。
“华智基建项目建设速度很快,将来会成为长沙的一张新名片。”领头参加华智基建项目观摩的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胡衡华高兴地对张健说,“等你们实验室搬迁到新址后,我还要来看望大家。”
张健清楚地记得,这已是胡衡华第三次来基地。张健介绍,华智成立和基地开工以来,国家农业农村部,省委、省政府,芙蓉区委、区政府和隆平园区领导也都纷纷前来调研。
基地项目为何如此牵动各级领导的心?因为这里要打造中国“种业硅谷”!
据介绍,该基地是2013年经国家批准,由华智水稻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部省共建、国助民办、种业共享的国家级分子育种研发创新平台。分子育种是一种比传统育种更快捷、更高效、更精准的育种新技术,是标志着种业是否拥有现代种业关键核心技术的制高点。目前,全基因组选择技术在少数几家跨国种业巨头的商业化作物育种中应用很多年了,已经很成熟,在我国才刚刚起步。
值得高兴的是,华智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短短几年,这里已组建一支150余人的种业高科技研发平台,拥有了国际一流水平的分子育种实验室,并取得一系列令人关注的成果:成功开发3000多个水稻SNP分子标记,与中国农科院黎志康老师合作开发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稻56K基因芯片的设计和应用技术;开发和验证2000多个玉米SNP分子标记,开始进军玉米分子育种技术服务市场;开发验证抗稻瘟病、白叶枯病和细条病、褐飞虱等200多个目标基因SNP标记。利用分子育种技术,在3年时间内,华智将抗白叶枯病、稻瘟病和抗褐飞虱的基因聚合到商业大规模应用的育种材料中去,这是一般常规育种3年里无法做到的。作为“种业硅谷”建设的核心项目,它掌握着全球领先的分子育种技术,承担着种质资源创新研发关键育种材料的创制、品种测试、种子质量分子检测、生物信息功能基因深度解析等功能。它的核心价值在于,运用基因技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育种,能够将高产、米质、稳产、抗逆、抗病、适应机械化生产等市场和消费者需要的综合农艺性状的种子更加精准、更加快速、更加有效地选育出来,才能有国际竞争力。
张健信心满满地说,新的种业研发中心建成后,必将助力研发团队在科研成果产业化、分子育种实用化、种子检测简捷化、生物育种信息化等方面取得更加令人满意和突出的科研成果。“华智正在引领湖南乃至全国,开展一场现代种业技术创新的革命,我们的发展方向是推进产学研科企合作和种业健康发展。”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姚学文
编辑:徐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