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记者 颜石敦
通讯员 蒋仁义
1月31日,临武县万水乡万水洞水库,水面烟波浩渺,一如往昔迷人。水库不但灌溉该县万水乡、麦市镇等地万亩农田,还为周边3万多群众提供安全饮水。
上世纪50年代,为修建这个水库,临武县万水乡下横村56户村民舍小家为大家,义无反顾地离开了居住几百年的家园,全部搬迁到该乡上下潢村黄泥洞自然村。
60多年过去,黄泥洞自然村的这些乡亲们生活得如何?在黄泥洞村口,记者遇到年过半百的黄朱文,他是一名“移民二代”。
这些年,黄朱文发扬父辈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传统,一边开荒搞种植,一边发展养殖业,成了村民们发财致富的“带头大哥”,收入也如芝麻开花节节高,生活一年比一年好。
“去年,黄朱文家靠务工、卖龙虾等收入不低于10万元。如今,他家盖起3层小洋楼,大儿子还在城里买了商品房。” 上下潢村党支部书记黄顺昌悄悄地告诉记者。
走进黄朱文家的小洋楼,干净整洁,屋子里洋溢着一股浓浓的炸肉香味,桌子上堆满了年糕、糍粑。黄朱文的妻子看到来了客人,立即端茶倒水。
“天气这么冷,你们来到我们这山沟沟里,没什么招待大家。”喝完茶,黄朱文带领记者参观了他的油茶林和龙虾养殖基地。
黄朱文头脑活泛,吃得苦。2017年,他带头成立油茶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吸纳80余户村民加入。在合作社的带动下,目前,黄泥洞自然村的村民种植蔬菜、水果、中药材、油茶等1100多亩。
“万水洞水库是当地重要的饮用水水源地,为保护水生态,我们开荒没动用挖机,是一锄锄开垦出来的。”黄朱文说。
黄泥洞自然村周边山高路陡,土层薄、石头多,记者拿起锄头用力挖下去,震得虎口发麻。然而,去年黄朱文和20多位村民开荒600多亩,种植油茶树6万多株。浇树用的水,都是黄朱文和村民手提肩挑上来的,其中艰辛自不待言。
山坡上,漫山遍野都是油茶树,绿油油的,为这个萧条的季节增添了无限生机。
春节后气温回升,油茶树进入快速生长期,剪枝、杀虫、施肥,黄朱文有得忙了。油茶树市场前景广阔、经济见效快,3年就可挂果,今年,黄朱文打算再开荒种植600亩油茶树。
黄泥洞自然村水利条件优越,黄朱文在向荒山“进军”的同时,也向水下“进军”——养殖小龙虾,再开辟一条致富门路。但此前,他和村民都没养过小龙虾,怎么搞?
小心驶得万年船。黄朱文跑到湖北、广东等地学习小龙虾养殖技术,为降低风险,去年他只试养了3亩小龙虾。黄朱文在池塘边搭了一个小板房,每天吃住在这里,在他的精心料理下,每亩小龙虾年产值达1.7万元。
初次养殖小龙虾大获成功,黄朱文今年决定扩大养殖规模。目前,已流转水田60亩,改造基本完成。开春后,他就赴桂阳县正和镇极乐小龙虾养殖基地调苗。
“现在国家移民政策越来越好,建房、发展生产等都有补助。今年,政府还将黄泥洞自然村列入规范农村建房示范点。”黄朱文兴奋地说,“这么好的政策,我们一定要撸起袖子加油干,我和乡亲们都有信心把我们的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颜石敦 蒋仁义
编辑:徐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