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激发内生动力:从思想上走出贫困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彭业忠 陈昊 编辑:李丽 2019-02-14 15:27:58
时刻新闻
—分享—

  激发内生动力:从思想上走出贫困

  ——自治州探索走出精准扶贫好路子(二)

  相关报道湘西自治州探索走出精准扶贫好路子

  扶贫对象识别:不漏过一户贫困户

  相关评论:

  只有“我要富”,才能脱真贫

  湖南日报记者 彭业忠 陈昊

  2月13日中午,花垣县十八洞村村民施成富家格外热闹,游客进进出出拍照留念,自家开办的农家乐里坐满了食客。施成富、龙德成老两口一会忙着和游客合影,一会热情地握着吃完饭的游客双手说:“下次再来哦,欢迎你们哦!”

  走在十八洞村,让人感受最深的就是挂在村民脸上的笑容。不管是游客问路还是找人,村民们总是乐呵呵地操着不熟练的普通话耐心解答。这种发自内心的精气神,让人如沐春风。

  “脱贫致富贵在立志,只要有志气、有信心,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着力激发群众内生动力,贫困群众首先从思想上走出了贫困。

  扶贫先扶志,治贫先治根

  人穷不能志短,扶贫必先扶志。这一点,十八洞村党支部书记龙书伍感受最深:“提振精气神,让精神的力量发挥先导作用,才能激发出无穷的力量。”

  从2014年9月开始,十八洞村举办了十多期道德讲堂,请身边人讲身边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火车轮下救人的龙兴刚、拾金不昧的杨秀富、自力更生脱贫的杨进昌等,让村民们听在耳里、记在心里。

  在典型引路的同时,实行正向激励。十八洞村创新推行的“思想道德建设星级化管理”模式,让村民们纷纷“比学赶超”:村民以组为单位互相评分,当场统计宣布结果。评分内容包括社会公德、个人品德等六大块,每户按家庭成员计平均分,90分以上为五星级家庭,80分以上为四星级家庭,依此类推。每到年底,还要评选出村道德模范、优秀村民、自力更生脱贫等典型,并予以奖励。

  在第一次“思想道德建设星级化管理”评比中,村民杨峰家被评为3星级。因为家贫,妻子抛下年幼的孩子一走了之,杨峰情绪低落,成天呆在家里无所事事。为了一家人的生计,老父亲只得外出务工。这次评比,让不到30岁的杨峰深受触动。在花垣县委驻十八洞村精准扶贫工作队帮助下,杨峰考了驾照,借钱买了一辆工程车跑运输,又在家里开起农家乐,再加上猕猴桃产业分红、土地流转租金等,如今家里年收入十多万元。

  改变,悄然发生。曾因不准电杆架在自己田里而“大闹村部”的施六金,在村里修建停车场时,主动无偿让出1亩多地;供职于花垣县某公司的龙进,常忙里偷闲回村参加修路、改水等公益活动;在浙江宁波打工的施兰玲两口子,也回来开办了农家乐……

  “投入有限,民力无穷;自力更生,建设家园”,在脱贫攻坚战中凝聚的十八洞精神,让十八洞苗寨散发出无穷魅力。

  典型引路,群众脱贫动力大增

  “十八洞村通过让群众比起来、动起来,在比较中找差距、在比较中争荣誉、在比较中树信心、在比较中下决心,进而克服‘等靠要’思想,从思想上走出贫困。”自治州州委书记叶红专说,“脱贫攻坚,关键是要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主体意识,饮水思源、感恩前行,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脱贫致富。”

  对贫困群众来说,致富带头人的典型引领作用同样是巨大的。

  全国人大代表、古丈县牛角山村党支部书记龙献文带领群众发展乡村旅游、种茶叶搞养殖,村里各项建设红红火火,去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达13618元;龙山县惹巴妹手工织品有限公司负责人谭艳林,按照“公司+车间+农户”经营模式,带动2000余名贫困群众就业,去年获得了“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

  自治州以典型引路,配套出台产业扶贫引导资金,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既让口袋富起来,更让脑袋富起来。“比学赶超”之势,由十八洞村蔓延到自治州各地。

  龙山县靛房镇万龙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田宗华,养了100只山羊,当起了羊倌,年收入5万余元,去年主动递交脱贫申请书。

  永顺县塔卧镇科甲村村民杨世计又是种中药材又是搞养殖,一家人去年搬进了新修的2层小洋楼。他在主动申请脱贫时对扶贫干部说:自己富了不会忘记乡亲,以后要带着大家一起干!

  凤凰县菖蒲塘村万亩果园飘香,闲不住的“女子嫁接队”由原来的16人发展到现在的112人。以前只是做家务的妇女们,如今常年奔忙于贵州、重庆、四川、陕西等地,年创收超过200万元。其中,许多人依靠果树嫁接技术,实现了自主脱贫,更带动了贵州铜仁、重庆酉阳等地的水果产业发展……

  想脱贫、敢脱贫、能脱贫,自治州贫困群众正是在不断的“比学赶超”中,获得强大的精神力量,激发出了战胜贫困的无穷动力,印证着“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真理。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彭业忠 陈昊

编辑:李丽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