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北京11月14日电 习近平11月14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特别值得媒体人关注的是,《关于加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意见》、《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 此外还有《关于加强和改进出版工作的意见》等已经会议审议并通过。
会议指出,组建县级融媒体中心,有利于整合县级媒体资源、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要深化机构、人事、财政、薪酬等方面改革,调整优化媒体布局,推进融合发展,不断提高县级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要坚持管建同步、管建并举,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坚守社会责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会议强调,科技期刊传承人类文明,荟萃科学发现,引领科技发展,直接体现国家科技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要以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为目标,科学编制重点建设期刊目录,做精做强一批基础和传统优势领域期刊。
会议强调,加强和改进出版工作,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加强内容建设,深化改革创新,完善出版管理,着力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出版体制机制,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丰富、更加优质的出版产品和服务。
县级融媒体中心如何建?2018年10月30日,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刊发了何福安的署名文章《县级媒体融合谨防三种现象》。以下为文章原文:
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这是一次县级媒体的深刻变革,将触及体制改革、资源整合、流程再造和传播网络重构等关键环节。当前,全国各地对照“时间表”“任务书”,正在有条不紊、紧锣密鼓地积极推进。
毋庸置疑,成立县级融媒体中心,可以加快推进“机构、内容、渠道、平台、人员、经营、管理”诸要素的深度融合,充分释放新闻生产力,切实推进县级媒体的转型升级提质,从而巩固加强基层舆论主阵地。对此,有县级老百姓形象地喻之为“一桩美满姻缘,两家过在一起,日子越发红火”。
俗话说,“好事”要办好,“好姻缘”莫辜负。但笔者发现,一些地方在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过程中,有些计划、方案或流于形式、应付了之,或无从下手、率性而为,或贪大求全、摆花架子,有悖媒体融合的初衷和使命。如若付诸实施,当地县级媒体整合、融合这桩“好姻缘”,恐有被“搅黄”之虞,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切忌“拉郎配对,虚拟融合”
一些发达的县级,报社的新老媒体运营绩效甚佳,有的经济实力甚至超过欠发达地区的地级媒体。两家传统媒体实力旗鼓相当,传播力、影响力都很强,而且各自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为此,有些领导满足于现状,态度上是“不必融”,行动上是“不想融”;有的甚至认为“强强整合将损耗双方实力”,会出现“1+1<2”的结果。
他们自以为所在地媒体融合早已施行,条件早已具备,成立县级融媒体中心走个形式即可:挂个牌子,成立个由两家媒体领导“混搭”而成的班子,发个红头文件向上汇报、向下通知,或媒体上亮个相“昭告天下”。如此这般,大功即成。
而实际上,人财物管理、策划运营、媒体经营,两家传统媒体还是各自操作、各行其道。试想,在直线上并行,媒体之间会交叉吗?至于交融、融合,那更是天方夜谭了。上述“虚拟操作法”,追求所谓的“实功虚做”,实质上是“不担当、不作为”的一种表现,理论上站不住脚,实践起来也会弊端多多。
成立县级媒体融合中心是一项纷繁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简简单单的拉郎配。成立县级媒体融合中心,需要有一个“从整合——恋爱期,到融合——蜜月期,直至步入婚姻殿堂——合二为一”的过程。这完全不是简单叠加的物理反应,而是深度融合的化学反应。看来,上述单位的虚拟想法,“虚火”过旺,对于巩固加强基层舆论主阵地建设这项重大工程,势必埋下病灶。
切忌“乱点鸳鸯,无序融合”
成立县级融媒体中心,将涉及诸多较为棘手的现实问题。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
机构编制问题
广电台、报纸(内刊)是县级的传统媒体,分属不同部门管理,而政务类主流新媒体由当地宣传主管部门主办。如若由宣传部牵头组建县级融媒体中心,不可避免会导致机构膨胀,遭遇机构编制这一天花板。
战略合作问题
县级媒体深刻变革来临,省级广电台、省级党报都意欲输出自己的技术或平台,构建“省县融媒体传播架构”。选择哪家进行合作,陷入两难。
主体确定问题
发达地区县级报社与广电实力相当,成立县级融媒体中心,将面临“一家融合另一家”的情况。无论哪一家被“吃掉”,搁谁都不好受。
面临上述难题,县级宣传主管部门一定要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此为行动纲领和根本遵循,切莫“乱点鸳鸯,无序融合”。
一般而言,“广播+电视+报纸+网站+客户端+微信+微博”是县级融媒体形态的媒体矩阵。从目前许多县级的有效实践来看,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以广播电视台为主导力量,以移动端传播为主要手段,比较符合县级的传播规律、受众结构以及资讯服务等各方面实际。
以广播电视台为主导力量,可以实现县级两大传统媒体的优势互补,达到乘数效应。广播电视台拥有先进的录摄播设备,有专门的音视频方面人才;同时,还建有内容丰富的影音资料库,信息可听化、可视化传播优势得天独厚。
而报社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新闻把关制度,有一批训练有素、文字组织处理能力过硬的采编人员。这支队伍与广电联姻,文字实力大增,表情达意更精准传神,无疑将会出现“电波增辉、满屏生色”的可喜局面。
以移动端传播为主要手段,符合现代信息传播规律。音视频是移动端的主要传播形态;移动传播,可以极大提高信息传播效果,符合县级受众获取信息的特点。
由此观之,“乱点鸳鸯,无序融合”的做法完全可以避免。
切忌“大操大办,无当融合”
县级宣传主管部门抢抓机遇,积极投身这场县级媒体的深刻变革。笔者注意到,在此过程中出现“三重三轻”现象,亟待予以纠正。
重渠道,轻内容
一些地方不从县情出发,投巨资建造“融媒体中心指挥大屏”,或者不惜血本打造“中央厨房”。看起来“高大上”,实际上“派不上用场”。“中央厨房”一年到头没开过伙,“指挥大屏”维护费高得惊人。而至于新闻内容的创优创新,则无暇过问。
重新媒体,轻旧媒体
一些县级宣传主管部门把新媒体当作是提升传播力的唯一救命稻草,不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研发。上上下下被弄得筋疲力尽,而苦心孤诣研发出来的一个个新产品令人眼花缭乱,传播效果差强人意。他们将传统媒体打上“陈旧、落后”的标签,不重视、不珍惜,表现出一种任其自生自灭的态度。这种“熊瞎子掰玉米棒”似的做法,不是将新老媒体进行融合,而是一种将其对立和割裂的做法。
重自主研发,轻引进嫁接
成立县级融媒体中心,某种程度上说,是传播平台、渠道的重构和升级换代。一个县级媒体中心热衷于投巨资研发“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传播平台,实际上往往得不偿失。新媒体发展日新月异,更新换代速度很快。古人说,“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县级融媒体完全可以通过与省级媒体的战略合作,让自己的客户端、频道、版块入驻省级移动媒体平台,“借梯登高”,运用省级媒体的分发平台和用户群,提升县级信息媒体的传播力。
来源:大河网
编辑:徐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