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玲波在为邻里磨刀。(资料图片) 通讯员 摄
湖南日报记者 龚柏威 通讯员 熊腾飞
陈老倌是个磨刀匠,他出门磨刀,总会在胸前别枚党徽,对孤寡老人、残疾人从来不收钱。如遇上要磨匕首的愣头青,他非但不磨,还要教训。
3月21日,南县南洲镇,记者见到陈老倌时,正是他“最郁闷的时候”,屋外艳阳高照,他却因腰椎老伤发作不能出门。只有聊起他的“磨刀经”,老人才显得格外精神。
陈老倌名叫陈玲波,今年71岁,党龄已有45年,也许是长年弯腰磨刀的缘故,老人的背一直佝着,脸上的皱纹如刀刻一般。
陈老倌是1998年开始磨刀的,开张那天,他拿着高音喇叭喊:“陈老倌磨刀锋快的,残疾人磨刀不要钱!”其实,陈老倌的家庭条件并不好,他原本是个下岗职工,生育了4个儿子,50岁的时候,陈老倌操持磨刀的小生意,就是要为一家人谋生计。
每天早上10时许,陈老倌出门磨刀,方圆10余公里内,走街串巷,晚上8时左右才收工。“磨刀喔,陈老倌磨刀锋快的!”南县义工协会的人说,在一些老南县人心里,这声吆喝不仅仅能唤醒记忆,更能温暖人心。“他说我生活不容易,从来都不收我钱,听到他熟悉的声音,我就感到舒服!”水果街的熊娭毑说。
磨了20余年刀,陈老倌磨出了自己的一本经,他将那些需要免费磨刀的人家庭地址一一记下,摸索出每家下一次需要磨刀的时间,及时上门服务。陈老倌把这称为“结对子”,这些年来,“结过的对子”已经无法准确计算,但免费的人群一年年在拓宽。
“我是一名党员,我要跟着党中央的政策走。提倡关心残疾人时,我要提供帮助,关心空巢老人时,我就要尽自己的能力。”陈老倌说,每晚磨完刀回家,他就看新闻,看看中央最近在关注哪些人群,他就要对这些人群实施精准帮助。现在,和他“结对子”的有孤寡老人、残疾人、重病患者和少数民族人群,人数超过了300户。
陈老倌在走街串巷的过程中,还洒下了更多的爱心。2008年,汶川地震,他当天就把身上磨刀攒下来的50余元捐了,回到家还动员儿子们献爱心。南县创建文明卫生城市后,他又会沿街拾捡垃圾,并把它们分门别类放进垃圾桶里……
正如磨刀需要两面推送,陈老倌的另外一面也同样“锋利”。“我是有点多管闲事!”陈老倌说,如果有人开饭店或者摆宵夜摊找他磨刀,他会不厌其烦地告诫别人要诚信经营,千万别用潲水油等坑人的东西;如果一些小年轻找他磨“匕首”类管制刀具,他会劝阻乃至报案。这20多年来,他阻止了200余件可能发生的流血斗殴事件。
东红社区有个叫曹建的居民,他说他从孩提起,就看陈老倌磨刀:一张长木凳,几块磨刀石,一个电磨机,一桶清水,一双大手捏着刀在磨刀石上反复推送。多年过去,这个壮汉渐渐成了一个佝偻老人,他从事的行业也许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凋零,但他的精神会永远温暖人、激励人。
■点评
陈玲波今年71岁,磨刀21年,一直坚持给一些需要帮助的特定人群免费磨刀,还会管一些“闲事”。作为一名老党员,他多年来跟着党中央的政策走,对一些特殊人群给予关爱,做的虽然都是一些小事,却温暖了很多人的心。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龚柏威 熊腾飞
编辑:徐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