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讯(全媒体记者 尹玮 通讯员 胡冰)昨日上午,“体验长沙”媒体艺术驻留计划成果展开幕。此次展览在谢子龙影像艺术馆举行,将持续至5月15日,免费对市民开放。
3月31日,第三届“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在长沙开幕,其中有一项“体验长沙”媒体艺术驻留项目,邀请7位青年艺术家在长沙驻留一个月并开展创作。如今一个月过去了,他们带来了怎样精彩的作品?答案就在这个成果展上。
这7位艺术家及其作品分别是:来自印度尼西亚的Mariyam Yasmin Baagil带来的摄影艺术《旅行故事:体验长沙》、来自菲律宾的Breech Asher Harani带来的视频艺术装置《BALHIN》、来自葡萄牙的Claudia Oliveria带来的装置艺术《纸.gif 》、来自德国的Matthias Schafer带来的数字社交媒体艺术装置《关于抖音短视频特征的研究》、来自葡萄牙的Rita Patela带来的装置艺术《地图》、来自韩国的Seyoung Ok带来的影像艺术装置《浓缩记忆》、来自北马其顿的Stefan Palitov带来的多媒体VR装置《黏土塑造者》。
记者在展览上看到,这7件作品形式多样:就展现手段而言,除了照片、视频外,还有各类装置艺术;就作品主题而言,有的关注市井生活,有的聚焦非遗元素,有的呈现城市历史。其中不乏一些脑洞大开之作,比如来自北马其顿的小哥Stefan Palitov,就使用了目前很火的前沿科技VR(虚拟现实技术)。要想感受他的作品,得戴上头戴式显示设备,俗称VR眼镜。当你戴上眼镜后,就会看到老师傅是如何创作一件陶器的。不过视角很独特,不是站在旁观者角度去看,而是站在陶器角度去看。没错,观众就仿佛是那团陶土,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在老师傅的手下是如何一点一点地捏成型的。
为了创作好作品,各位艺术家殚精竭虑,比如“扫街”就是必须做的工作。来自印度尼西亚的Mariyam Yasmin Baagil,整天带着自己的照相机走街串巷,老城区的不少大街小巷都留下了她的身影。来自韩国的Seyoung Ok则充分体现了自己的“吃货”本色,在太平街扫街时饱尝星城美食,当然吃饱喝足后更有动力扫街了。在扫街过程中,艺术家找到了自己的创作灵感。从成品来看,这些作品主要是用外国人的方式讲好长沙故事,但也有一些艺术家另辟蹊径,选择用长沙元素讲好家乡故事。来自菲律宾的Breech Asher Harani的创作灵感来自家族迁徙的回忆,但表现手法则借鉴了长沙的剪纸、帛画、皮影、黏土技艺。
在过去一个月中,7位艺术家通过实地考察长沙的历史文化地标,“感受长沙”;通过与长沙媒体艺术相关高校、企业及机构深入对谈,“体验长沙”;再到举办成果展,“融入长沙”。这些精彩的艺术作品,等待市民朋友前来欣赏。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尹玮 胡冰
编辑:徐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