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宜章:“贷”动产业扶贫红红火火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贺威 编辑:宋芳 2019-06-01 11:01:13
时刻新闻
—分享—

百姓点题

赵桂仁:宜章县莽山瑶族乡永安村贫困群众。

2015年,我发起成立了永安村新屋场种养专业合作社。2016年初,合作社遇到资金困难,大家一筹莫展,贫困户本来就缺资金、没资产,怎么办?

改革攻坚

扶贫小额信贷是国务院扶贫办、国家银保监会等部委联手为贫困群众量身打造的金融信贷产品。政策规定在脱贫攻坚期内,贫困群众可免担保、免抵押,享受政府贴息,获得每户贷款5万元以内的资金发展产业。为把好政策落实落地,我省宜章县精心开展试点,创新了一系列方法和路径。5月下旬,全国扶贫小额信贷工作现场会在宜章举行,20多个兄弟省市来此“取经”。

“三员”全程帮扶,资金贷得到、用得好

入夏,莽山瑶族乡永安村新屋场专业合作的猕猴桃、黄桃长势喜人。合作社基地不远处的村金融服务站,贷款、存钱、电商、扶贫特惠保都可以一站办理。

“家门口就可以办理贷款。”驻村帮扶的干部告诉了赵桂仁这个好消息。于是,赵桂仁等合作社成员决定增资扩股。2016年4月,他们向金融服务站的“信贷管户员”递交申请后,贷款很快就打到了账户上。“我们8户贫困户每户贷了3万元,共24万元,解了燃眉之急。”赵桂仁说。

不仅有“信贷管户员”,宜章县还对每一个用贷的贫困户明确一名科技特派员、一名产业指导员进行结对全程帮扶,及时解决具体困难。

全县积极推进“四跟四走”产业扶贫思路,确定重点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拿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60%用于产业扶贫。

像赵桂仁一样,有劳动能力、有技术、有项目的贫困户,在扶贫小额信贷等其他扶贫财政资金的资助下,他们自主干、主动干、抱团干,该组20户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今年,赵桂仁等8户贫困户的扶贫小额信贷全部如期归还。

对于有发展意愿、有劳动能力,但没有找到理想项目的贫困户,“三员”帮助牵线搭桥,与其他有项目的农户抱团发展。目前,全县通过扶贫小额信贷自主创业或抱团发展的贫困户有4903户,每户年均增收4000元以上。

放贷全程监管,资金还得了、发展可持续

天塘镇梓竹村竹源合作社,几栋厂房养鹅,几百亩山地种脐橙、西瓜,生产基地已初具规模。2016年,贫困群众肖均信借了4万元扶贫小额信贷,和同村的肖问兵等4户贫困户组建了这个合作社。正当缺资金时,另外三户共借了15万元扶贫小额信贷投进来,雪中送炭帮了大忙。

其实,从肖均信提交申请的那一刻起,“三员”就开始对产业投向、贫困户诚信程度等展开实地调查、签字的“双走访”“双签字”,确保精准滴灌、专款专用。

此时,扶贫小额信贷的中枢机构——宜章县金融扶贫服务中心自主开发的管理系统开始运转,对每一笔贷款的情况进行跟踪监管。对即将到期的贷款,设立“红黄蓝绿”四级预警,适时提醒乡镇和支行,再由“信贷管户员”根据不同预警级别,实地进行处理,确保按期还款。还完善了风险补偿机制,县财政配备了4500万元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金。

对于到期贷款,县里还根据不同情况区别对待,灵活采取展期、无还本续贷等方式处置。县里还对按期还款的贫困户按贷款额度的2%、带贫主体按贷款额度的5‰予以奖励。

3年来,肖均信的竹源合作社累计获利44.6万元,共带动贫困户工资性增收58万元。脱贫不忘谢党恩,肖问兵、肖均信两人向党组织提交了入党申请,被村党支部列为入党积极分子。

类似于肖问兵、肖均信的脱贫故事还有很多。宜章正是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用活用好扶贫小额信贷。截至今年4月底,全县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4.29亿元,收回2.92亿元,没有出现逾期贷款,实现了贫困户增收和贫困地区发展的双赢。2018年宜章实现整县脱贫摘帽。

改革者说

唐蓉省扶贫办开发指导处处长

省扶贫办联合省农村信用联社在麻阳试点,创新推出扶贫小额信贷模式,解决贫困户“贷得到”的问题。宜章在麻阳的基础上深入探索“用得好”“收得回”“可持续”的措施,创新了扶贫小额信贷的路径和方法。总结完善试点经验,我省坚持一手抓精准发放,能贷尽贷;一手抓规范管理,防控风险,全面推开风险防控“五步工作法”,即宣传提醒到位、全面排查预警、及时化解风险、合理缓释风险、分类处置逾期,确保了扶贫小额信贷健康可持续发展。(记者 贺威)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贺威

编辑:宋芳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