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独臂将军”做手术的是一把木工锯
红军后代讲述“坚强无畏精神”的故事:我父亲就是贺炳炎将军身边那个“红小鬼”
鸡公坡战役原址。
“独臂将军”贺炳炎被医生用木工锯锯掉受伤右臂的医疗室。
一把木锯就是截肢用的手术刀,没有麻药就用毛巾塞在嘴里,让人用麻绳捆住自己……如果不是多次听父亲亲口述说“独臂将军”贺炳炎的故事,红军后代袁均尾怎么也无法想象,父辈们在战火纷飞的年代经历了什么。
6月28日,“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深入绥宁县,来到红军战斗过的地方。在红二军团湘西游击队司令部旧址,同乐社区支委委员袁均尾给三湘都市报记者讲述了这个让他们全家铭记数十载的故事。
■记者 陈普庄 何佳洁 实习生 刘品贝
鸡公坡上,通讯员和师长都挂了彩
20世纪30年代,中国工农红军先后四次征战绥宁。
1935年12月21日,红二军团10000多人在军团长贺龙、政委任弼时、副政委关向应率领下,进入绥宁县桃坪(今属红岩镇)至黄土坑(即今黄土矿)一带。
红军大部队开进了黄土矿,鸡公坡山上驻守着国民党第六十二师一八四旅企图阻挡红军西进。
鸡公坡是雪峰山腹地绥宁县主峰之一,海拔1208米,山势险要,地理位置独特,是洞口通往洪江、会同、贵州的战略咽喉,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双方兵力相差悬殊,国民党队伍有20000多人。
22日上午8时起,卢冬生率红四师、贺炳炎率红五师与驻守鸡公坡撑架岭的国民党军陶广部队第六十二师一八四旅激战。
此役,红军共歼国民党军官兵220多人,红军亦有170多人伤亡。其中,红五师74名指战员壮烈牺牲,师长贺炳炎右臂负重伤,血肉模糊,骨头全碎了,只留下一点皮连着肩膀。他昏厥在地。
军医判断必须立刻撤到战地医院做手术,但醒来的贺炳炎拒绝了:“不,我不能下去!”他想从担架上爬起来,但未等他坐起又晕了过去。此时,贺龙随总部机关离开黄土坑,正向西疾进,听说贺炳炎身负重伤,急忙策马折回,来到黄土坑战地临时救护所。
这时,贺炳炎经抢救,伤口不再流血,人也渐渐清醒。
和贺炳炎一起被抬下战场的,还有红五师通讯员袁公仕。在那场战斗中,袁公仕尾椎骨在战斗中被子弹打穿了。也正是因为这次重伤,袁公仕在战斗后只得留在黄土矿镇,一辈子没再上过战场。
贺炳炎问战友:小鬼,你怕不怕
“被抬往战地医院的路上,贺炳炎将军忍着剧痛还问我父亲:‘红小鬼,你怕不怕?’我父亲立刻回答:‘不怕。’我父亲记得很清楚,贺炳炎当时对贺龙说:‘贺总指挥,没……什么关系,……挂了……点花,我的身体好,不碍事……’”
“很严重,右臂的骨头全打碎了。”军医贺彪悄悄地对贺龙说:“弹头在右臂大骨处炸开的,只剩下几根筋连着。必须截肢!如果不立即截肢,还会有生命危险。”
为了给贺炳炎争取手术时间,贺龙下达命令:全体指战员再坚持打3个小时。
然而,此时战地医院仅有的医疗器械已驮运转移。医生从老乡那里找来一把锯木头的锯子,权当是“手术刀”。
麻醉药也没有了,有人建议用吗啡。
暂时清醒过来的贺炳炎听说吗啡“吃少了不管用,吃多了损伤大脑,还可能上瘾”,一把将吗啡打翻在地。他示意大伙给他嘴里塞了块毛巾,并把他绑在了门板上。
医生开始用木锯锯贺炳炎的胳膊。贺炳炎忍住剧痛,死命抠住临时当手术床的门板边,熬过那艰难的一刻……手术终于做完了,前后共用了2个小时零16分钟。
手术后仅6天,贺炳炎再次率部驰骋沙场。
“我父亲到死都记得这件事。贺炳炎展示出的坚强、无畏的红军精神,深深影响着我父亲,也影响着我。这是红军留给我们家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会将这个故事代代传承下去。”袁均尾告诉记者。
来源:三湘都市报
作者:陈普庄 何佳洁
编辑:向宏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