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园丁欧正云:扎根乡村32载,双肾衰竭仍耕耘

来源:中华网 作者:贺玉平 寻扣飞 编辑:何冰 2019-07-12 23:18:54
时刻新闻
—分享—

“小时候我在想,若不能当振臂一呼天下人云集的英雄,至少也要当振臂一呼50人云集的‘小英雄’,也就是老师。”正是怀着这样一个念头,欧正云扎根乡村教师岗位,一干就是32年。

欧正云,大学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1988年毕业后,分配在湖南省宁乡涌泉山中学任教。2002年9月,平调到宁乡喻家坳中学,教学至今。

从教至今,欧正云的家安在学校,成了真正的“守校人”;因为过去常年担任班主任,至今都可以叫出每一个毕业学生的名字。32年来,家访路程加起来至少有10000多公里;最令人敬仰的是,老师其实已身患肾病多年,却依然坚守三尺讲台,每天一边讲课一边与病魔斗争……

因为心中的崇高信仰,32年里,欧正云从不懈怠,成绩斐然,也因此,先后被评选为宁乡县“师德标兵”、“优秀班主任”、宁乡市“党建管理先进个人”和长沙市“优秀教师”。今年,又被入选了由湖南省教育基金会主办的“2019年度湖南最可爱的乡村教师”。

近日,笔者一行前往宁乡市喻家坳中学,对欧正云进行了专访,听老师讲述32年如一日服务乡村教育的故事。

欧正云正在备课。

走进学生心里,他是大家的“好朋友”

欧正云今年53岁,说话带着浓郁的宁乡口音,脸上永远挂着笑,眉眼弯弯,给人一种和蔼亲切之感,一点都不像一个被肾病折磨十多年、双肾衰竭的病人。说起自己钟爱的教育事业,老师十分健谈;虽然被肾病折磨多年,却给人非常乐观之感。这便是欧正云给人的第一印象。

天有不测风云。因长期重繁重教学任务,2012年,欧正云肾病加重。为保证老师健康的身体,学校便不再让老师担任班主任,只担任语文教学。

虽然不再担任班主任,为保证高质量的教学成绩,老师从来没有停止与学生课后的交流、探讨。于是,在办公室、走廊边、餐桌旁、树荫下、足球场,都能看到欧正云和学生们在一起共同学习的场景。学生有时恭敬地叫他“欧老师”,有时又会亲切地称他为“欧大哥”,甚至有同学叫他“欧爷爷”。而欧正云和孩子们交流的话题也很是多样,甚至包括明星和游戏。

“虽然我不是很懂这些,但为了更加了解孩子们,我可以去学习。”欧正云笑呵呵地说,“怎么走进学生的心里?最主要就是把自己的身份放低,像朋友一样去关心他们。”也正是因为这样,全校的学生都很喜欢这个总是笑眯眯的欧老师。

教学有妙招,他是全能的“欧老师”

不仅是和学生“做朋友”有一套,欧正云在教学上更是有“妙招”。

自参加工作以来,除了没有教过英语,语文教师、数学教师、历史教师、政治教师……他不停地变换着身份,几乎“全能”,哪个学科缺教师,他就主动顶上去。学科的变化,面临着专业知识的补习,上一节课,他往往比别人多花两到三倍的准备时间,并且还主动创新教学手段,只为了让学生们在快乐中学习。

如今,作为专职语文老师,如何让大家爱上写作?欧正云自有“法宝”。在修改作文时,他会把学生叫过来面对面修改,一对一指导,写得好的还会打印出来在全班进行分享;此外,他还会要学生坚持写周记,题材不限,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每篇周记欧正云都会认真进行批阅。

欧正云正在给学生指导作业。

“我们不管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的问题,都喜欢找欧老师交流。如果有不方便面对面说的话,我们就用写周记的方式倾诉。通过这种方式,我们的观察能力、写作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采访中,学生潘虹这样说到受自己尊敬的老师。

行走10000多公里,他是家访“活地图”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欧正云深谙这个道理。从事教育行业以来,家访成了他的习惯,成了他工作的一部分:每学期每个学生家里至少要去两次。据不完全统计,32年来,他家访的路程加起来至少有10000多公里。但凡学校其他老师要去做家访,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找他,因为他是一张“活地图”,没有他找不到的山湾旮旯。

欧正云表示,个别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存在一些误区,他会利用家访的机会,上门讲学,用身边事例打动家长,让家长们知道读书的重要性。这些年,在他的努力下,成功帮助了40多个家庭贫困孩子返校复学。

采访的这天,正是欧正云要去174班学生李斌家里家访的日子。“李斌学习很优秀,经常考班上第一。马上就放暑假了,这次家访一是为了和家长汇报这学期孩子在校学习、生活的状态;再一个就是和家长交流假期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同时征求家长对学校教育的建议等。”当天,这已经是这学期欧正云第5次来到这个家庭了。

欧正云在学生家中走访。

带着笔者一行人熟门熟路地来到李斌家,欧正云便和李斌的妈妈、爷爷很热络地交流起来。“我三个孩子都是欧老师的学生,老大老二中学毕业后,两人只要一回家,就会去学校看望欧老师,很是惦记老师的身体。目前老三在欧老师的班上读书,成绩有时不稳定,胆子也比较小,欧老师花了很多心思,我儿子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对于欧正云的教育方式,李斌妈妈黄爱华高高竖起大拇指,眼睛里流出了感激的眼泪。

双肾衰竭仍坚守,他是真正的“守校人”

喻家坳地处偏僻,如何让学校得到更好地发展,一直是欧正云思考的问题。2016年,得知从该校毕业的黄启平如今事业有成,有赞助学校的想法,欧正云马上从宁乡前往深圳,与黄启平进行沟通交流。在他的推动下,以黄启平父亲名字命名的黄梅生1000万助奖学金在喻家坳中学设立。

黄梅生助奖学金主要是用来帮助困难学生和教师,以及奖励优秀学生和教师。当赞助人了解到欧正云身体一直不是很好,便明确在奖教资金中每年拿出1万元作为对老师身体康复的费用补助。2018年,学校王日午老师被检查出患有肺腺癌,欧正云得知情况后,便将自己的补助金转给了王日午老师。

“其实,欧老师家里也很不容易,女儿刚刚毕业参加工作,他妻子则没有稳定工作,家里几乎都是靠他一个人支撑。”喻家坳中学语文老师刘瑞香,与欧正云共事17年了,在她眼中,欧正云是一个工作敬业、生活简朴、非常低调的人,“当初欧老师生病时,全校老师要给他捐款,都被他拒绝了。他总是说,世界上还有更多比他需要帮助的人。”

“虽然我现在每年治疗费用要5万多元,但大部分都可以报销,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让我们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所以,我们应该要关心更需要帮助的人……”欧正云笑呵呵地说。

说起欧正云的病,时间回溯到2012年的夏天。那时已经快期末考试了,一天,欧正云正全神贯注地给孩子们上课,突然觉得腰部一阵撕心裂肺的疼痛,直接倒地抽搐起来。其他老师慌忙打120将其送到医院,一查,欧正云竟然双肾已萎缩,肾功能已严重衰竭。

“当时担架将欧老师抬出去时,我们全校师生都哭着跑到楼下送他。”回忆起当时的一幕,喻家坳中学教学副校长王亚平仍是感到心痛。原来,欧正云早就知道自己有肾病,已经出现了全身水肿的现象。当时,他家人要他赶紧去医院检查,他却心系学生马上就要考试了,想要坚持教完这一学期再去,没想到病情却严重恶化了。

欧正云居住的宿舍。

考虑到欧正云的身体状况,有人劝他办理病休,却被他毅然拒绝了。他说,自己只有在学校里、在讲台上、在学生旁边,才能感觉到温暖,不会觉得空虚。

因为在欧正云的心里,学校就是他的家。30多年里,他把家安在学校,寒暑假也留校,成了真正的“守校人”。今天,女儿受到他的影响,也成了一名乡村教师。

就这样,欧正云一边坚守着自己的教育梦想,一边和病魔战斗。

在他的身上,留着长长一截引流管。而在他住的宿舍里,最显眼的就是那一箱箱的透析液。每天,欧正云都要腹透四次,每次长达近半小时。腹透的痛苦,他从不和外人说;腹透完后,他马上又神采奕奕地往教学楼走去。而在他教学的教室里,有一把椅子,他站着讲坚持不住了,就坐下来继续讲,就这样,他坚持了十多个年头……而他,还将继续这样坚持下去。

欧正云每天腹透用的透析液,每月要用15箱。

“只要我的身体还能坚持住,我就会继续站在这三尺讲台上,为乡村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欧正云的话语,分外铿锵有力;他的眼神,也写满了坚守。

采访完毕,离开了喻家坳中学。在回长沙的路上,32年的教学成果,助人为乐的精神,特别是2012年以来,带着病痛折磨竟依然坚持在教学岗位的欧正云老园丁的高大形象,在笔者的心头一直萦绕着,这是什么,能让老园丁有着常人难以克服的力量?或许,这就是心中那份崇高的信仰,坚定的信念吧。(贺玉平 寻扣飞)

来源:中华网

作者:贺玉平 寻扣飞

编辑:何冰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