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物理奥赛上拿到专属的中文获奖证书
近日在以色列举行的第50届国际中学生物理奥林匹克竞赛中,湖南师大附中陈俊豪获得金牌。记者 黄京 通讯员 苏小玲 摄
7月17日,是湖南师大附中陈俊豪同学的17岁生日,他为自己送上了一份最有意义的生日礼物——一块国际中学生物理奥林匹克竞赛的金牌。7月7日-15日,第50届国际中学生物理奥林匹克竞赛(IPhO)在以色列特拉维夫举行,陈俊豪和其他4名队友组成的中国代表队全部夺得金牌,团体总分也获得世界第一。
教练、老师、同学眼里,陈俊豪的优秀似乎是“天生”的,非常人能及。但他却说,金牌、荣誉和成功光靠天赋远远不够,必须靠毅力来凑。
■记者 黄京 实习生 杨嘉仪 赵瞳铱
【奥赛金牌】 拿到专属的中文获奖证书
每年的IPhO,都被业内视为一场高难度赛事,汇集了世界各地最厉害的中学生一决高下。而今年的比赛赛题难度,更是远超往年。到底有多难?陈俊豪笑着打了个比方:“以往4个小时能做完的题,今年可能5个小时都完不成。”他坦言,在做第一道题时,就把草稿纸用得差不多了,计算量大到惊人。虽然最终也没完成全部的题目,但陈俊豪对正确率很有把握,胸有成竹走出赛场。
最终,中国代表队拿到总成绩世界第一、5名队员全部拿到金牌,并一举包揽所有个人单项第一!陈俊豪说,最让自己和队友傲骄的是,在这场国际大赛颁奖典礼上,别的国家选手上台领奖时屏幕打出的都是英文名字。“但我们上去时,组委会特别为我们打的名字是汉字!”此外,别的选手都只有一份英文证书,但他们却有两份—— 一份英文的,一份是专属中国队队员的中文获奖证书。“这是属于我的荣耀,也是中国的荣耀,特别自豪。”
【成功秘诀】 严格自律,永不放弃
初二以前,陈俊豪一直在家乡衡东县的学校读书,没有参加过校外培训,也从未提前学过课程,但他对物理却情有独钟,走上物理学习之路。
但即便是“学霸”,陈俊豪也遇到过很多挫折。高一时,在强手如林的物理竞赛组,既要备赛又要兼顾文化课,陈俊豪一时间有些无法适应,甚至动过放弃比赛的念头。“但最终我还是坚持下来,而且不断调整学习方法。”
“相当自律”是竞赛主教练蔡任湘给陈俊豪的一大评价。蔡任湘说,几年的训练中,他坚持做好每日计划,而且按照自己的节奏,一点点接近并达到目标。在最初进入国家集训队的50位选手中,陈俊豪排名第35,并不算突出,但在高强度的训练考试中,他却十分自信,完成了集体课程学习后,他甚至还会给自己加码,每天都完成既定的学习计划才肯休息。所以在最终选拔中,他成功闯入前五强。
湖南师大附中里有个标志性建筑——“攀登碑”,能获得国际奥赛奖牌的附中学子,都能获得这样一份“荣光”,把自己的名字刻到“攀登碑”上。3年前,第一次走进附中校园,陈俊豪便在这块碑前留影,期待能在这块碑上留下“陈俊豪”三个字。在17岁生日这一天,他终于做到了!
【家庭教育】 父母更关注他的身心健康
陈俊豪的父母都是乡镇卫生院的医生,工作很忙,他是外公外婆带大的。“对于学习上我们从未给他过多过高的要求,只要尽力就好。”他的妈妈彭女士说,自己是“淡定型”妈妈,比起学习成绩,她更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他小学有一年放暑假,我们每天都回得晚,没等我们说什么,他就每天都煮好饭等着我们回来炒菜。”彭女士认为,这样的孝心比考满分更难得,所以给了儿子很多鼓励。
在班主任李艳老师心中,陈俊豪是一个阳光开朗、充满爱心、“智商情商都很高”的学生。训练再忙,他也会抽空参加爱心义卖、研学等各种活动。比赛前,他的手受伤了,李老师发现了,有些焦急,陈俊豪立刻发信息安慰老师。之后几天,他的手恢复了,就录了一个小视频发给李老师:“您看,我的手已经可以写字了。”这让李艳倍感暖心。
链接
“金牌摇篮”重视创新人才培养
据统计,湖南师大附中学生参加中学生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地理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共夺得金牌31枚、银牌10枚和亚洲金牌11枚。国际金牌和奖牌总数稳居全国第一,被业内誉为“奥赛金牌摇篮”。
该校校长谢永红表示,学校历来重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从奥赛中走出来的孩子,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自主性方面明显强于普通人。也正因为如此,绝大多数奥赛尖子生都能成为某一专业领域的高端人才。”
来源:三湘都市报
作者:黄京
编辑: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