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智造”领跑者 长沙新增203家企业完成智造升级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陈登辉 编辑:宋芳 2019-07-23 09:38:44
时刻新闻
—分享—

今年初的长沙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长沙要坚持以智能制造为统领,以产业链建设为着力点,加快动能转换,落实“三智一自主”产业布局,推进智能化改造扩面升级,打造更多智能化企业和产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争当智能制造领跑者。

一转眼,2019年已经过半。这位领跑者,不仅跑出了速度,也跑出了精彩。

全市智能制造企业“扩面”,上半年新增203家,提前完成了600家的目标。5月举办的2019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上,24家全球工程机械50强企业同台亮相、18万人次观展、现场订单和采购金额逾200亿元,盛况空前;4月,《关于促进园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出台,鼓励园区聚精会神发展高端先进制造业;6月针对人工智能发展给出5亿元的政策“礼包”,提出打造若干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园区。

利好政策纷至沓来,大小展会相继举办,产业链平台陆续成立,企业积极性空前高涨……“智造”领跑者的步伐,正在加快。

位于宁乡经开区的湖南好益多乳业生产基地内,工人在智能化的包装流水线上工作。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黄启晴 摄

位于宁乡经开区的湖南好益多乳业生产基地内,工人在智能化的包装流水线上工作。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黄启晴 摄

智造扩面

新增200余家企业完成智造升级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胡衡华曾多次指出,要将企业“入规、升高、上市、扩面”作为当下全市经济工作的主抓手、牛鼻子,集中精力激活市场主体,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打牢根基。

这四项要点中,“扩面”正是指的智能制造企业扩面提质。

提起长沙的智能制造,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三一、中联等领军企业。诚然,这些大型企业在智能制造方面先人一步,他们的智造升级,已经从生产环节扩充到产品、研发、配套甚至是售后。

但对于产业发展来说,百花齐放显然比一枝独秀更具意义。

位于宁乡的湖南德景源科技有限公司,一条锂电正极专用精密陶瓷匣钵生产线已经批量生产半年。

“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加持,使我们的产能提高了10倍,每年可生产300万只,所需人力从20个人降至七八个人。”企业负责人表示,除了生产效率的提高,机器替代人还使得生产稳定性大幅加强,产品不良率从20%降至5%。

“以龙头企业为主导,以智能制造为抓手,带动产业上下游生态链协同发展,长沙的实践与德国模式非常相似。”中国工程院制造业研究室首席专家董景辰认为,相比之下,长沙市委、市政府在产业智能升级的主导性上更为明显,这种自上而下的推动,再加上智能制造的产业基础和科教资源,形成了长沙高质量发展的独特模式。

像这样走向智能制造的企业,长沙今年已呈井喷之势。

据统计,2015年至2018年全市已有智能制造试点企业464家。2019年的目标是新增136家,全市累计达到600家。

让人惊喜的是,仅半年时间,就新增了203家,全市智能制造试点企业累计达到667家。

政策加油

5亿元礼包扶持人工智能

智能制造旨在实现制造业的技术升级,最终实现一个低功耗、低成本、快速响应、高效率、柔性化、智能化、面向客户的绿色制造。

归根结底,这是一个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智能化过程,而人工智能通过对大数据的挖掘和运用,已经成为企业解锁“智造”能力的一把“金钥匙”。

但人工智能也是一个资金密集、人才密集、科技密集型产业,要想让人工智能成为未来长沙智能制造的“智力支持”,政策扶持不可或缺。

今年6月,长沙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将设立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每年列支5亿元,用于支持全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重点支持产业集聚、企业引培、研发创新、示范应用、人才培养、金融创新、生态优化等7个方面,抢抓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黄金窗口期,全力打造领跑全国、特色鲜明的人工智能产业高地。

这份《意见》在吸收一线城市成功经验的同时,也结合了长沙的发展实际,门槛更低、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

如《意见》提出,支持人工智能企业做大做强,对主营业务收入首次超过500万元、1000万元、2000万元、5000万元、1亿元的企业,按照晋级补差原则分别给予20万元、30万元、50万元、100万元、200万元的奖励。

由于人工智能产业大部分是小微企业,资金的扶持对于他们来说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所以政策门槛更加宽松,如对主营收入的要求降至500万元,补贴却更高了。

对于这份政策大礼包,湖南超能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肖湘江总结了八个字:真抓实干、真金白银。“真抓实干是指政策的制定征求了各方意见,我也参与了其中的座谈,大家提的意见,都在政策中有所体现,而且出台得非常快速;真金白银是说每一条政策都是干货,都是实实在在的资金支持,对于企业来说非常珍贵。”

展会喝彩

智造实力引发全球关注

5月1日,随着中联重科全新一代履带起重机ZCC9800W抵达长沙国际会展中心,这块21.3万平方米的土地上,“长”出了一片“机甲丛林”。

几天之后,2019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隆重开幕。为期4天的展会,吸引了全球1150家企业参展,其中22%为国际企业、51%是省外企业。整个展会展出的大型设备超过300种,总参展展品近万种。

更吸引人的是,全球工程机械50强主机企业来了近一半:卡特彼勒、约翰迪尔、日立建机等共24家,还有潍柴动力、易格斯等14家世界500强配套(件)企业。

参展商Satin Sachdeva来自印度,他表示,长沙拥有三一、中联、山河智能等行业龙头企业,都是世界顶级的公司,“印度对海外投资持开放态度,如果有机会,我们一定会到长沙来投资”。

无人操作、可远程遥控的挖掘机,自己会节油节电、双动力混合的工程设备,还有操作舒适、全部联网的重卡……展会上一台台智能化设备,变身为“订单收割机”,许多展品在开展首日就被抢购一空。

据统计,展会期间现场订单和采购总金额逾200亿元。

作为工程机械之都,长沙又添一张世界级名片。

科研先行

多家研究院提供智力支持

智能制造的推动,离不开产学研的深度融合。

今年以来,长沙先后组建或成立了一批产业链平台,包括长沙新一代半导体研究院、长沙市湖湘军民融合促进中心、长沙军民先进技术研究有限公司、刘经南院士(专家)工作站、方滨兴院士工作站等。

“这些科研机构为长沙智能制造的未来发展,凝聚了智力资源,搭建了产业平台,为当地的制造业提供了智力支持。”长沙智能制造研究总院院长李仁表示,长沙抓住了信息化和智能制造的风口,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上下功夫,在设计智能化、生产智能化、管理智能化、运维智能化、产品智能化上深耕发力,下好了创新“先手棋”。

前不久刚成立的长沙新一代半导体研究院由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20家国内一流高校、行业龙头企业联合筹建,主体功能包括技术创新、产业引领、人才集聚、试验验证、市场衔接、配套服务等。

“长沙新一代半导体研究院是一个开放的、柔性的、自主的研究院,大家共同合作,解决人才、知识产权、项目经费等有关问题,按照任务区分、人才支配等做法具有较强的先进性。”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光电技术研究所所长张春熹说。

“产学研的深入融合,将推动长沙的智能制造发展驶入‘快车道’。”李仁表示。(记者 陈登辉)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陈登辉

编辑:宋芳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