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人说“幸福”:就像退休金一样,涨了又涨

来源:三湘都市报 编辑:宋芳 2019-07-27 10:24:44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新中国成立70年来,湖南和全国一样,取得了令人自豪的辉煌成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三湘大地处处‘旧貌换新颜’。”7月25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湖南专场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召开,展示70年来,湖湘大地发生的深刻变化,获得中外记者纷纷点赞。

湖南70年的发展变化,可以用从贫困落后到全面小康、从百废待兴到百业兴旺、从内陆封闭到创新开放、从温饱不足到人民幸福“四个跨越”来概括。在一个个值得骄傲的数据背后,是普通市民越过越甜的小日子,是生活无忧的满足感,是脱贫后的自强自信,是创业中的感动和安心,是走出国门的骄傲。

三湘都市报记者走进普通百姓家,听他们诉说湖湘大地的深刻变化,感受他们满满的幸福与获得感。

幸福

“幸福感就像退休金一样,涨了又涨”

7月26日下午,明晃晃的太阳照耀着大地,在长沙市开福区伍家岭街道蒋家垅社区的一间老院里,茂密的樟树叶撑起一片阴凉。午休过后,不少老人聚在一起聊天喝茶。

65岁的莫桂科刚下楼,就被邻居招呼着去屋里检查水管。“老旧小区毛病多,多亏有莫师傅。”邻居说。这位热心肠的普通老人见证了长沙这座古城数十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更能明白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莫桂科是望城铜官人,父亲是一名制作陶瓷的手艺人,家里有6个兄弟姐妹,他是老大,“那会孩子都吃不饱饭。”

“1970年,我就出来参加工作了,为了养家。”思绪拉回到49年前,老人眼里迷上一层雾。“那时候去工地上做苦力,一个月30多块钱,工资都补贴给家里。”后来,他成为坪塘水泥厂的工人,从一个月19元的工资开始拿起,后来慢慢加到28元、33元,直到21世纪才拿到400多元。

“上世纪80年代,新房子里只有3件家具。”1981年,单位给他分了一间38平方米的房子。“筒子楼,公共厕所都不分男女的。”搬进新家,餐桌都没有一张,“那个时候物质生活太匮乏了,有孩子后就更是捉襟见肘。夏天两件衣服穿了十几年,冬天就一件毛衣。”

2009年,莫桂科退休了,从刚开始退休金200多元一月到现在3000多元,他心里感触良多。按照他的话来说,“幸福感就像退休金一样,涨了10倍不止”。

■记者石芳宇实习生周文卓

感触

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生活的变化真是翻天覆地,很满足了。”老人告诉记者,他在蒋家垅社区一片住了44年,亲眼见证了这里从烂泥路变成柏油路,从一片漆黑到装了路灯到处亮堂,从周围一片菜地到商业大楼拔地而起。“现在生活富足了,不愁吃穿,交通也方便了。”

2015年,他把住了10年的老房子翻新,配上最新的家电。“现在的家电真的好咧,我用的是三门冰箱。”老人忍不住炫耀。

脱贫

“日子越过越香甜,很自信”

在湖南平江县童市镇傍上村,提起陈灿根这个名字,不少人都知晓。

44岁的陈灿根,丈夫为上门女婿,夫妻俩长期以收废品为生。早些年,母亲遭遇车祸,“头被撞了,花了几十万,一家人为此背负外债。”回忆艰难岁月,陈灿根有些哽咽,“当时一斤废品只能赚一毛钱,还得24小时待命上门收集。”

2016年9月,陈灿根成为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每年镇政府给予她两个孩子每人1500元的贫困补助。

2018年8月,陈灿根参加了当地组织的家政服务培训,并取得初级证书。不仅培训免费,还领取了800元生活费。从9月开始,陈灿根持证上岗,做起了月嫂,“以前平均1500元/月,现在我可以挣5000元/月,孩子的学费有了着落。”

“挣了钱,头抬得更高,日子也越过越香甜。”7月26日,说起一家人生活的改变,陈灿根乐呵呵地告诉记者,“连人也更自信了。”现在,她又开始学做催乳师,准备攒钱为儿子在镇上买房。

■记者卜岚实习生杨柳

幕后

“精准扶贫湖南样本”成型

陈灿根的故事,仅仅是湖南精准扶贫的一个缩影。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州大山深处的十八洞村考察调研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这一重大战略思想。6年来,精准扶贫从理念转化为实践,成为了农村扶贫开发的重要指导方针。

从“四跟四走”的产业扶贫新路子,到“一授、二免、三优惠、一防控”扶贫小额信贷新举措,以及“1143”劳务协作脱贫新模式、“互联网+监督”新平台等系列经验做法的落地,“精准扶贫湖南样本”已然成型。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深入贯彻“精准扶贫”政策,精准减少了农村贫困人口684万、6202个贫困村脱贫出列、31个贫困县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从13.43%下降到1.49%。

创业

“政府主动登门提供帮助,很感动”

“创业之初,资源不可能一步到位,没想到政府会主动登门提供帮助,真的很感动。”7月26日,湖南草花互动网络科技有限公司CEO杜正清告诉记者,正是有了政府的帮助,才更有信心把事业做大做强。

“2014年,全省都在提倡发展移动互联网产业,我们公司也是在这种背景下成立的。”湖南草花互动网络科技有限公司CEO杜正清说,“工商、税务的流程很便捷,政府很快就帮我们解决了公司的合法性。”

都说万事开头难。让杜正清意外的是,政府很关照公司的成长。“创业初期,政府就帮我们解决了房租补贴问题,给我们员工提供了公租房,拉通了到产业园区的免费公交车,还引进高级人才,为他们落户、办特殊经济补贴。”杜正清说,每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政府还会提供相应的支持,比如“税收返还”、“上市定向辅导”等,“对我们这些创业者来说,心里真的很踏实。”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随着长沙人才21条、优化营商环境等政策的出台,许多企业得以快速发展。

■记者杨昱实习生关茗予

连线

引进企业也沐浴优化营商环境春风

除了本土企业外,很多引进来的企业也同样沐浴着优化营商环境的春风。2016年5月,由湖南湘江新区管委会和岳麓区签约引进,猪八戒网入驻长沙。

“湖南是人才强省,这也是吸引我们入驻的关键性原因。”猪八戒网华中大区总经理任耀峰说,仅3年时间,公司就由最初的10人团队发展到近200人,吸引入驻企业600多家,提供了1000个就业岗位,为省内2000余家中小微企业提供创业孵化、科技咨询、知识产权、财税法务等各类全生命周期服务超过1万次。“创业过程中,政府极力地帮助我们,让我们很感动。”任耀峰说。

开放

湘菜走出国门带动陶瓷出口

从怀揣8000元摆地摊到年销售额过亿,湖南嘉美陶瓷总经理刘海长7月26日说起自己的创业故事,感触颇深。“1998年在南门口摆地摊,卖的是塑料桶、塑料盆,没想到一转眼做起了陶瓷生意。”

2002年,刘海长在广州出差时发现了餐饮器具的生财之道,经过一番调研后决定在长沙高桥租下门面。2003年,得知西湖楼酒家即将开业的消息,他带着创意主动上门推销产品,“西湖楼主打皇宫特色,所以我在餐具上加入了皇宫的吉祥图纹、农家耕种器具等元素,得到了认可。”就这样,刘海长赚得他在陶瓷生意上的第一桶金。

湘菜走出国门的过程中,餐具的重要性不可忽视。“马尼拉一家华人湘菜馆开业前,老板考察了长沙十几家网红餐饮店,最终找到我定制了几百套餐具。”刘海长得意地介绍,依据马尼拉的风土人情,他们在碗身增加了椰树、海岛等元素。

如今,刘海长深刻感受到湘菜走出国门后,外国顾客对本土产品的喜爱;也正是借着湘菜走出国门的东风,一家人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记者黄亚苹实习生薛欣妤

变化

出口商品可直接从长沙报关出关了

目前,嘉美陶瓷已拥有近1万平方米的仓储物流中心,年销售额超亿元,越来越多的国外中餐品牌希望刘海长提供餐具私人化定制服务。

更让他惊喜的是,2018年12月,湖南高桥大市场成国家级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让他的外贸效率大幅提高。“以前出口商品,由醴陵发货至广州,国内运货时间就要2-3天,现在可以选择产品从长沙直接报关出关,节省了不少时间,产品的货损率也更低。”刘海长说。

来源:三湘都市报

编辑:宋芳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