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3岁的何正伟,自2010年从部队退役后,在益阳南县劳动监察工作岗位上一干就是8年多。今年7月,他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评为“全国人社服务标兵”。
熟悉他的人都说,何正伟身上,有一股常人不具备的韧劲和拼劲,这得益于他曾经的军旅生涯。不管是作为一名军人,还是作为一名执法者,他凭着一种忘我和执着的追求,躬行于自己钟爱的事业,用行动诠释了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
质变从被侦察连长挑出来的那一刻开始
2004年,刚满18岁,来自益阳南县的何正伟应征入伍。
“你,那个大个子,对,就是你,站在这边来。”刚下送兵列车的何正伟,新军装上的大红花还未摘下,便被一名上尉军官从新兵队伍里挑了出来。
得知自己是被侦察连长相中,被抽调到伞训示范班的那一刻,何正伟突然觉得自己刹那间成熟了。
凭着过硬素质,何正伟成为同年兵中最早参加跳伞的幸运儿。新兵结束后,何正伟如愿分到了侦察连。在那里,练体能、练业务、练技能,他从没落下一项。
2008年“5·12”汶川地震发生后,何正伟所在部队奉命参加抗震救灾。5月13日凌晨,作为首批到达灾区震中的空降兵战士,他带领本排35人组成救援小组,冒着余震的危险,积极搜救幸存生命。
走到绵竹汉旺镇中心小学门口,突然听到废墟里有微弱的哭泣声,透过瓦砾的缝隙,他看见一位已经身体僵硬的年轻老师保持着生命最后的姿态,护卫着依然哭泣的两个学生。
“一定要救出这两个孩子!”何正伟和战友们顶着余震仔细勘察现场后发现,孩子所在的位置太深,不能盲目施救。整整一晚,他守在废墟边,不停地和他们说着话,通过小小的缝隙给孩子喂酸奶、喂葡萄糖水,维持着两个孩子微弱的生命。
天一亮,何正伟指挥战士们迅速施救,大家小心地用木头撑起水泥板,锹挖坏了,撬棍断了,就用双手抠、用双手刨。5个小时后,10位战士用血肉模糊的双手将两个孩子救出。休息5分钟后,何正伟带领战士继续奔向另一个灾情地点展开营救。
因为在抗震救灾中表现突出,何正伟荣立二等功。
一等功成为他军旅生涯最好的总结
何正伟是同年兵中的“获奖专业户”,不仅连续五年被评为“优秀士兵”,而且从三等功到一等功拿了个遍。
2008年11月,经个人申请,支部推荐,层层考核选拔后,何正伟光荣地被选中参加新中国成立60周年国庆阅兵任务,并担任空降兵徒步方队第一排面一班班长,协助中队领导和教员管理并组织排面训练。
“最难忘的是2009年9月18日,正式阅兵前的最后一次全员全装演练。”回忆起往事,何正伟说,当时由于训练靴底部的钢钉突出,脚板被扎穿,鲜血浸透了靴子,“我告诉自己千万不能掉链子,最后咬牙坚持到演练任务圆满完成。”
“有人说,只是一次演练而已,何必这么拼。其实说这话的人不知道,我在部队学会的不仅是军事技能,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遇到困难不往后躲、遇到突发情况不乱阵脚,这才是好兵。”何正伟动情地说。
2009年10月1日,何正伟和战友一道,以最优秀的状态,接受中央首长和全国人民的检阅,“现在回想起来,整个过程我一点印象都没有,因为精神高度集中,满脑子想的都是按规定动作做好,圆满完成任务。”
阅兵结束后,何正伟荣获个人一等功一次。
脱下军装依然不改军人本色
2010年3月,何正伟退役回到地方。一年后,他走上劳动监察工作岗位。
“按照政策,我原本可以选择去省城或者市区工作,但是,全家人都支持我回到老家南县,为家乡父老服务。”何正伟说,“一个好兵,不管是在战场,还是在地方,都能发热发光。”
何正伟说到做到。他连续7年被评为局先进个人,2016年获得全市劳动监察工作先进个人。
2016年11月,30余名四川籍农民工来到南县劳动监察局维权。原来,他们在某乡镇电网改造工程工地做事几个月,包工头不仅没有支付工钱,还把所有人赶出了工地。身无分文的他们回不了家,步行十几公里才赶到县城。
得知情况后,何正伟第一时间与乡镇有关负责人取得联系,敦促工作人员及时调查处理,并个人拿出600元,帮助大家暂时解决吃饭问题。
接下来的日子里,何正伟带领队员赶赴乡镇,经过多次交涉,终于为农民工们讨回了15万余元工钱。当农民工颤抖地接过钱,粗糙的汉子们眼冒泪花:“何队真实在,我们遇到了好人。”
厚厚的20多本笔记,记录着他8年来为普通劳动者维权的足迹,也换来他化解纠纷零差错的业绩。8年来,他凭着退伍不褪色的军人本色,情系于民、时刻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工作态度和作风,成功为云南、安徽、四川、重庆、吉林等外省市籍农民工处理突发欠薪案件7起,涉及工资金额810余万元,人数1120人,协调处理劳资纠纷56起,协调金额540余万元,被亲切地称为劳动者的“保护神”。(记者 施泉江 通讯员 周仁 徐建新 丁国平)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施泉江
编辑:向宏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