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红色故事丨“人民功臣”甘厚美,深藏功名数十年

来源:三湘都市报 编辑:宋芳 2019-08-24 11:25:40
时刻新闻
—分享—

res07_attpic_brief.jpg

92岁高龄的“人民功臣”甘厚美,胸前军功章光芒闪耀。记者 石芳宇 摄

8月22日,在浏阳市文家市镇大成村。高温酷暑蝉鸣阵阵,一处普通民居内却清凉惬意,重孙女给92岁高龄的甘厚美喂上一片甜甜的梨,老人脸上露出可爱的笑容。年事已高的甘厚美大多时候只能坐在轮椅上,但他胸前挂着的军功章却依然光芒闪耀。

1948年7月,甘厚美参军入伍,1948年-1958年间,他南征北战,在淮海战役李土楼战斗、关垭子战斗、牛蹄岭战斗等战场上表现英勇。1958年5月,他因伤病复发回到家乡浏阳。

出生入死,战场上屡立战功

南征北战的岁月里,甘厚美经历了大大小小的战役二十几场。

印象最深的是1949年7月,解放安康府时的战争。他主动要求支援前线,毫不畏惧用刺刀一连杀敌8人,狡猾的敌人趁他不备从后面偷袭,甘厚美用手夹住冲来的刺刀,右手臂和腹部还是受到重伤,心存死志的他紧紧抱着敌人滚下山,左腿摔成重伤,不省人事。直到清扫战场,战友们才发现满身是血的他。

甘厚美醒来的第一句话却是:“轻伤不下火线,让我留在战场。”

在战火硝烟里历经九死一生,他立下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5次。淮海战役纪念章、解放西南胜利纪念章、解放华中南纪念章等勋章成为那段岁月最珍贵的见证。其中,西北军政委员会颁发的“人民功臣”纪念章,历经时光淬炼依旧熠熠生辉。

淡泊名利,回乡后深藏功名

1958年,甘厚美在兰州市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文化速成中学完成学业后,因为伤病复发,经部队批准复员回乡。本有资格作为伤残军人复员的他,毅然拒绝了组织的好意。“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感到惭愧,党和国家给了我关怀,并送我去学习,可我一学完就回乡了,没能继续为祖国和人民做贡献。”

回乡后,甘厚美将军功章收了起来。“爸爸先是在文家市公社等地做些临时工,后来去了文家市煤矿。”甘厚美的大儿子甘本淼告诉记者。

“甘师傅吃苦耐劳,为人也低调,从没跟我们说过他立过战功的事。”甘厚美的同事孙见梅告诉记者,“那时候在煤矿上,他比我们大十六七岁。被安排到矿井下工作,却从不叫苦叫累。”

大公无私,从不追求个人利益

1959年至1961年,甘厚美因伤病复发,多次前往长沙进行医治,共用去1700余元。在当时,这是一笔很大的开销,文家市公社党委让他去县民政局报销,然后再回公社报销,他拒绝了。“我用的是我的转业费,这本身就是党和人民给我的,我不能这样去占公家便宜。”

不仅是个人不愿拿公家一分,甘厚美对家里的5个孩子要求也十分严格。在甘本淼眼中,父亲永远大公无私。他高中毕业后,便到生产队出工,干农活、做会计,之后又成了村上小学的代课教师,1977年恢复高考时考取了武汉交通大学。“全镇只有4人上榜,别人体检都是家长陪着,就我是一个人,还因为脾脏大了些体检没通过。”

“你们想要为国家工作,想吃‘国家粮’,就要自己去努力。”父亲的话让甘本淼一直记在心里,后来考取了茶陵师范,毕业后扎根乡村教育。其他兄弟也分别成了厨师、工人、个体户……

有人曾经问过甘厚美“立了这么多的功,家里负担那么重,为什么不找组织解决呢?”甘厚美却坚定地回答——“荣誉属于党属于部队,不属于我个人!”“我那么多战友牺牲了,我能活下来,还有什么资格向党和政府提要求。”

年事已高的甘厚美大多时候只能坐在轮椅上,但他胸前挂着的军功章却依然光芒闪耀。

■记者石芳宇

链接

光荣牌给谁挂怎么挂?

退役军人事务部印发管理规定(试行)

为进一步规范光荣牌相关工作,退役军人事务部近日印发《光荣牌悬挂服务管理工作规定(试行)》。

《规定》是对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为烈属、军属和退役军人等家庭悬挂光荣牌工作实施办法》的落实和细化。

据了解,国务院部署悬挂光荣牌工作以来,各地认真落实要求,有序推进各项工作。截至目前,全国共为3958万余户对象家庭悬挂了光荣牌,有力弘扬了拥军优属优良传统、推进了军人荣誉体系建设。但在悬挂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异地悬挂如何办理,对不珍惜荣誉恶搞光荣牌的行为如何处理,工作部门在悬挂光荣牌过程中的职责等等,需要从政策层面予以明确。退役军人事务部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认真全面梳理,在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基础上,制定出台了《规定》。

《规定》包括总则、悬挂范围、组织实施、生产制作和分发、监督管理、附则等6章,明确了给谁挂、谁来挂、怎么挂、怎么管等具体问题,规范了光荣牌制作、新发、补发、更换、收回、取消和恢复悬挂等全部工作流程,细化了各个环节的操作程序和工作标准。

■据新华社

来源:三湘都市报

编辑:宋芳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