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华菱涟源钢铁有限公司炼铁厂,工作人员在查看高炉出铁情况(2018年4月7日摄)。新华社发(孔遥宣 摄)
新华社长沙12月19日电 题:驯炉记:把“钢铁巨兽”变“现金奶牛”
新华社记者苏晓洲、史卫燕
“身高”上十层楼、“体重”上万吨、“体温”上千度……湖南华菱涟源钢铁有限公司的高炉,外形黝黑沉闷,浑身热浪滚滚,成天有几千吨通红的铁水翻腾,“性子”十分“火爆”。“涟钢”人,却以“比铁硬比钢还强”的意志和手段,把高炉“驯养”成了源源不断创造效益的“现金奶牛”。
影响高炉 千忙万忙都是白忙
地处湘中丘陵腹地的“涟钢”,厂外只有条不能通航的小河。和那些通江达海或毗邻矿山的同行们相比,生产条件“先天不足”。
“涟钢”总经理肖尊湖介绍,公司铁矿石从海港进长江,经岳阳入洞庭湖,沿湘江到湘潭再运抵涟源,一路要用海轮、江轮、火车、汽车四种交通工具。生产出来的产品,也要这么运出去。
“长途运输造成物流成本占总成本六分之一。我们这个内陆万人大厂要实现‘突围’,主要靠‘精益生产’提效率、降成本、增活力。” 肖尊湖说。
在“涟钢”厂区,记者到处能看到“千忙万忙 影响高炉等于白忙”的提示语。
“涟钢”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严立新告诉记者,特大型钢铁企业炼铁是龙头,而高炉是核心。把高炉“驯”得服服帖帖、“养”得稳稳当当,效益才有保障。
过去,“涟钢”高炉经常“闹情绪”“发脾气”“泡病号”,以致很多时候订单来了,铁水却少了,面对市场干瞪眼,吃了不少苦头。
“现在钢铁行业都在抢抓国家‘三去一降一补’带来的‘政策机遇期’。”严立新说,“痛定思痛,我们认识到要形成核心竞争力,必须提高高炉‘驾驭力’。高炉长周期高产稳产是头等大事,谁影响高炉,谁就是‘涟钢’的罪人!”
身穿“铁锈红”色工装的总经理助理、炼铁厂厂长曾飞骏告诉记者,“涟钢”通过强化“铁前生产保障”、对外部问题影响高炉“零容忍”,划定“保铁”红线和底线等措施,用“铁腕机制”落实“以高炉为中心”。
在湖南华菱涟源钢铁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为8号高炉更换风口(2016年6月16日摄)。新华社发(孙远平 摄)
驯养高炉 人要比铁硬比钢强
7号高炉车间主任涂春林说,如今“涟钢”人“位子”“帽子”“票子”,都绑定“炉子”。高炉稳顺,最高月奖10万元;高炉出“状况”,最高月罚10万元,各级责任人还要在党委会、支部会、职工会等各种场合公开检讨,影响岗位调整、职级晋升……
在这种氛围中,“涟钢人”琢磨“炉子”蔚然成风,涌现了很多在全国钢铁行业叫得响的“驯炉”高手。
7号高炉炉前技师贺小军有双“火眼金睛”。他能“透视”厚厚的炉壁准确判断炉温,能根据电脑繁杂参数曲线判断炉况趋势;
6号高炉值班室工长刘圣乾是个“发明家”。他策动“边缘气流布料矩阵”等技术革新,减少了炉况波动,提升了煤气利用率;
“涟钢”的“护炉工作室”,云集专家教授、高炉工艺工程师和青年技术骨干,护炉措施周周有改进、月月有创新,借助信息化、自动化乃至人工智能技术,高炉被 “驯”得越来越稳,“养”得越来越棒。
“打铁全靠自身硬。操作高炉不仅是门技术活,关键时刻还要奋不顾身!”曾飞骏说。
炼铁厂在一次外围设备维保期间,预先埋设好的氧枪意外烧坏导致高炉出铁受阻。面对险情,贺小军和同事分成4组,每组2个人,每次20分钟,靠隔热棉垫脚,浑身淋水降温,轮番冲进温度高达100多度的炉缸,拼命打出一个铁口通道,一举排除了故障。
此情此景,让“涟钢”上下都对贺小军率领的这支“敢死队”肃然起敬!
驾驭高炉 内陆崛起产业栋梁
以精益求精的态度,“驯养”看似“傻大黑粗”的高炉,“涟钢”成效显著:6号高炉虽已投运15年,但现在燃料消耗还在降低,一年来多产铁5万吨,是全国同类高炉中著名的“高产寿星”;7号高炉和8号高炉,“利用系数”“燃料比”“煤比”等各种“健康指标”,都跻身行业前茅……
严立新说,仰仗高炉稳产高产,“涟钢”成长为亚洲最大薄规格热处理钢材生产基地,高强钢、耐磨钢研发和生产“领跑”全国,在汽车乃至高铁用钢等高端领域不断发力。
随着生产经营屡创佳绩,“涟钢”从2015年亏损近10亿元陷入困境,到2016年一举扭亏为盈,今年预计将实现销售收入500亿元。如今的“涟钢”,不仅近万名职工待遇稳步提高,还带动了下游配套产业集群“娄底钢铁新城”崛起,增加了社会就业,造福了一方百姓。
“我们的高炉利用系数达到2.55左右,这是行业先进水平,但降成本、增产出还有提升空间。”曾飞骏说,“明年我们要对标钢铁工业世界领先水平不断努力,让高炉更听话、更强大!”
来源:新华网
作者:苏晓洲、史卫燕
编辑:何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