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4日,通道侗族自治县万佛山镇木脚村“村企合一”基地。黄俊 摄
2019年11月26日,在通道侗族自治县举行的侗年节上,精彩的芦笙比赛深受游客喜爱。陈基健 摄
■县情简介
通道侗族自治县位于湖南省西南边陲,怀化市最南端,湘、桂、黔三省(区)交界处,素有“南楚极地”“百越襟喉”之称。全县辖9镇2乡、152个行政村10个社区,总面积2239平方公里,总人口24.17万,有侗、汉、苗、瑶等24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88.1%。通道是湖南省成立最早的少数民族自治县,也是革命老区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湖南省深度贫困县、湖南省旅游强县、湖南省特色县域经济(文化旅游)重点县。
2019年12月28日,记者徜徉在通道侗族自治县坪坦乡皇都侗文化村,鼓楼里、凉亭内、风雨桥边,游人如织。游客们观看侗族原生态表演,打糍粑、杀年猪、合拢宴,参与篝火晚会,大家流连忘返。
脱贫攻坚,产业为先。该县扶贫办负责人介绍,通道在脱贫攻坚过程中,注重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积极探索“旅游+”模式,试点推进“村企合一”,走出一条用“美丽战胜贫困”的脱贫之路。
挖掘独特资源
让村民吃上“旅游饭”
在皇都侗文化村室内演出场,侗族大歌、琵琶歌、侗族服饰表演、竹竿舞轮番上阵。现场成为一片欢乐的海洋。
“我们都是演员,又是村民。”身着侗族服饰的侗族阿妹欧巧芳,一场舞蹈表演完毕,有些兴奋和自豪。她告诉记者,她是本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过去寨子穷,交通不便,游客不多,欧巧芳也选择外出务工。
“村里成立了皇都民俗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我拿固定月薪,唱着侗歌摘‘穷帽’。”欧巧芳乐呵呵地说,穷寨子成了风景点,咱老百姓也吃上了“旅游饭”。正说着,她指着不远处说,她丈夫吴运勇在景区开了一家民族服饰店。
记者来到这家“侗布衣杉”民族服饰店,只见里面摆满琳琅满目的侗族服饰。一名侗族阿哥正在手工赶制侗族服装,他就是吴运勇。吴运勇过去在浙江从事服装行业,2016年回到皇都侗文化村创业,从事侗族服装的制作和销售。
近年来,依托“民俗、生态、红色”三大资源,通道大力实施“旅游+”扶贫,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通过奖补、减免门店租金等方式,补贴4万至20万元不等,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农家饭店、旅游商店、农家客栈等。
“政府还帮我装修了这个两层楼的门面,我拎包入住。”吴运勇说。随着村里游客越来越多,吴运勇的生意越来越好。服装远销云南、广西等地,2018年全家收入突破10万元。
依托A级景区建设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通道强力推进以景区、园区、合作社、休闲农业、龙头企业“五带动”为主的“旅游+”模式,举办“大戊梁歌会”“芦笙文化艺术节”“侗族过侗年”等节会活动,进一步丰富旅游业态,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越来越多的贫困人口吃上了“旅游饭”。
目前全县有4A级旅游景区4个、3A级景区4个、旅游侗寨17个、传统村落28个、历史文化名村2个,三星级以上乡村旅游点9家、特色民宿及农家乐111家。持续带动4000余贫困户在旅游岗位就业,解决农村人口就业3.5万余人。
扶智扶志
激发村民们的内生动力
在坪坦乡双层村,见到记者来访,村民杨庆拉着记者去瞧瞧他家新买的小汽车。
贫困户买小汽车?记者正疑惑,杨庆兴奋地说:“搭帮党的政策好,我做手艺活赚了钱,2018年脱了贫。眼见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我2019年10月就买了车。”
2014年,杨庆一家因病致贫。彼时,杨庆和村里人说话,头都抬不起来。
“我们注重既扶智又扶志,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县委宣传部驻双层村第一书记、帮扶工作队队长吴林勇介绍。
杨庆会做泥工,也会贴砖盖瓦,驻村工作队和村支两委一方面鼓励他摒弃“等、靠、要”思想,自力更生,另一方面组织他去县里参加“民间工匠培训”。
“建设村部楼、危房改造、帮助村民改厕、修水泥路……”杨庆掰着手指头说,经过培训,近年来,他手头的活干不完。
为杜绝“保姆式”扶贫,杜绝“养懒汉”政策,该县组织联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员挨家挨户宣传,鼓励贫困群众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实现脱贫致富。同时,深入开展扶贫扶志行动,鼓励发展油茶、茶叶、水果、中药材等产业,引导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和就业,实现有就业意愿的贫困劳动力精准就业全覆盖。如今,“脱贫攻坚是干出来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等观念,已深深扎根在侗乡多数村民内心深处。
双层村的脱贫户吴友锋,看到村里的马路硬化了,就利用生态优势,种植了6亩茶叶,还养殖了稻花鱼。得益于内生动力被激发,2018年,他主动申请要脱贫。2019年底,吴友锋被评为怀化市脱贫攻坚“最美脱贫示范户”。
村企合一
让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2017年以来,通道陆续在该县的牙屯堡镇文坡村、双江镇琵琶村、万佛山镇木脚村建立村级公司,试点推进党建促脱贫“村企合一”发展模式。通过“基地+”“生态+”模式,发展生态种养、休闲观光、花卉苗木、乡村旅游等产业,带动村民实现稳定脱贫致富。
“村企合一”,即,以村党支部为政治主体,以村级公司为经济主体,“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村上的“两委”成员既是委员会成员又是企业职工。依托农村“三变”改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实行人头股、土地股、发展股、扶贫股、管理股、公益股“六股分红”。此举把农民组织起来跟着党组织,走集体经营、抱团发展、共同富裕的发展路子。
走进通道牙屯堡镇文坡村的侗锦传承基地,只见10余名村民正在编织侗锦,织机吱吱作响。“我在家门口上班,和城里人一样‘朝九晚五’,工资有两三千元。”40岁的脱贫户粟念礼说。
2017年8月,文坡村注册成立由财政全额投资入股的通道锦绣文坡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该村突出特色产业“侗锦+”,构筑以“侗锦”为核心,农业产业、乡村旅游为两翼的“一核两翼”产业体系。推行“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建立合作社、产业龙头与贫困户共同参与的利益联结机制,让群众参与发展、分享红利、脱贫致富,带动近4000人走上致富路。
文坡村党委书记、公司董事长粟田梅介绍,村公司的侗锦传承基地与湖南大学及湖南侗脉文化创意发展有限公司合作,村公司负责基地管理和组织生产,对方则负责创意设计、市场营销、产品销售等。目前,该村侗锦文创产品年销售额达420万元。
万佛山镇木脚村注册成立木脚农业生态有限责任公司,突出“生态+”,坚持产业融合打造农业综合体。他们依托村级公司,流转土地近千亩,开发特色水果采摘园、玄参等中药材基地150亩,迷迭香700余亩。木脚村党支部书记、公司董事长吴菊凤介绍,“村企合一”让集体经济有序发展,村民收入持续增加。
目前,该县“村企合一”模式已在全县推广。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雷鸿涛 吴祥淼 吴洪亮
编辑: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