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前方战疫,我在后方支援。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一线,活跃着不少白发英雄。一线之外,更多的老年人在默默奉献。有人坚守敬老院守护好一院人,有人捐出大半辈子积蓄,有人在社区忙碌……这一个个身影,筑起抗击疫情最坚实的“大后方”。(本版采写、整理/本报记者王宇时刻新闻记者李慧芳)
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来袭,而河南南阳有5个县(市)29个乡镇都与湖北接壤,防控压力不小。这段时间,在南阳市镇平县安子营镇敬老院,70岁的院长马玉明和老伴王秀香一直守在敬老院,确保带领院里的50位老人打赢这场防疫战。
过年前到现在没回过家
“老王,该测体温了!36.6度,正常。今天有没有身体不舒服?”自从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每天上午,马玉明都会带着工作人员逐一为院里的老人测量体温并记录在册。这是敬老院防疫工作的一部分。
安子营镇敬老院住着52名老人。春节前得知疫情爆发后,马玉明了解到老年人体质相对较弱,属于易感染人群,马上意识到“敬老院防疫工作马虎不得”。于是,马玉明当即下达封院的指令。除了民政局工作人员来配送消毒剂、口罩等物资外,马玉明要求所有人一律不得进出。
马玉明的家离敬老院只有一公里路,但从春节前夕至今,他和老伴还没回过一趟家。在马玉明看来,敬老院就是自己的家,“多年来与这些老人同吃同住,他们也把我当成家人,危难时刻,应当不离不弃”。
全封闭式管理筑牢防线
马玉明对敬老院实行全封闭式管理,“暂停一切活动,老人不外出、家属不探视、回家老人暂不返院,倡议老人家属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进行问候和拜年。对封闭前返院的外出老人,实行单独居住观察14天,彻底切断敬老院的疫情传播途径”。
马玉明还提出暂停集体用餐,将一日三餐送到老人房间,避免交叉感染。在敬老院里,马玉明是最忙碌的一个人,除了测量体温,他每天还组织两次对院里全面消毒。天晴时,马玉明带着工作人员给老人晾晒被褥,勤洗衣物,注重通风透气,保持房间的空气流通。
马玉明的老伴王秀香也没闲着。她是院里的“后勤部长”,每天搞卫生、做饭等都由她来带队。除夕那天,为了让大家在敬老院过出年味,王秀香给老人们包饺子,还通过广播唱起拜年歌。
自编段子为老人解闷
马玉明会上网,能及时了解外界信息。担心院里的老人每天宅在房里太闷,闲下来时,马玉明就通过广播将每天看到的新闻告诉院里的老人,并科普防疫知识,叮嘱大家务必戴好口罩、勤洗手。有时,马玉明还会讲讲自己编的段子,给老人们解闷。
虽然院里实行了全封闭管理,但王秀香表示,后勤保障做得很充足。春节前,马玉明和她进行了一次大采购,“囤积了充足的肉、蛋、面,足够吃到3月份”。青菜也不用愁,王秀香在院里开辟了几块菜地,如今正是白菜、萝卜丰收的时候,“院里老人每天都能吃到新鲜蔬菜”。
住在院里的王保生说:“我们年纪大了,身体抵抗力差,听院长的话不出门,我也打电话不让家里来看我了。春节年年有,今年不拜年,也叮嘱他们不要出门。院长很辛苦,我们不能添乱,不出门就是为疫情防控做贡献。在这里,我们住得很踏实。”
组建小区“逆行志愿者”队伍
摸排人员信息、排查车辆、消毒杀菌、统计数据……在没有硝烟的防疫阻击战场上,许许多多的老年人舍小家为大家,活跃在街道社区,为居民筑起一道坚固的生命防线。
从大年夜开始,湖南长沙市芙蓉区马坡岭街道新安社区60多岁的方照祥,就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上下班”防疫了。张贴防疫海报、巡回宣传防疫知识、劝阻居民不要串门……看到居民聚集在户外聊天的,方照祥一个个将他们劝回;看到居民不戴口罩的,方照祥耐心讲解疫情的严重性和佩戴口罩的重要性;小区里如果有人要打麻将,方照祥会到麻将馆把准备聚众的麻友“凶”回去。除了这些,方照祥还带着上门摸排的志愿者们,一起摸排了整个小区。他不仅自己天天戴着红袖章第一个到社区报到,还动员女儿方帅也加入志愿者队伍。
尽管已经70岁,当看到街道和社区号召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做好防疫工作时,家住长沙市安子岭社区的卢孝东也坐不住了:“我是党员,我有45年的党龄,理应做好表率。”卢孝东不仅主动请缨加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还自发组建了一支50余人的小区“逆行志愿者”队伍,坚守在小区的防疫服务岗位。每天,卢孝东与物管工作人员及小区志愿者来来回回在小区里忙碌,喷洒消毒液,宣传防疫知识,在楼道里张贴防疫倡议书,逐一入户对居民的武汉疫情接触史情况进行排查……有些居民心疼他年纪大,劝他多休息,卢孝东却不肯,依然每天忙碌着。
长沙市芙蓉区西龙村55岁的戴玉林,在鼠年伊始迎来了她的退休生活,原本答应了两个女儿,退休后回家帮忙带外孙。但自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她一个人承担起了整个村委会的后勤工作,每天煮茶、订饭、搞卫生、消毒等都是她。此外,她还利用自己常年从事财务工作的特长,每天晚上跟村委会卫健专干一起,加班汇总统计摸排台账和数据。戴玉林每天的工作看似很普通,却是村里防疫工作人员最坚强的后勤保障,让所有防疫工作人员感到温暖。
退休工人捐款50万元不留姓名
2月10日上午,家住浙江杭州火炉尖社区85岁的方尚德,将1万元现金捐给社区用于抗疫。
方尚德是一名5级伤残退役军人,每次出门需要拄拐,取到这笔钱极为不易。早在一个星期前,他就拿着存折去邮政银行取钱,但被告知至少一周才能办理业务。这个星期,方尚德再次去取钱时,得知银行接到了继续延迟办理的通知,只有部分银行接受办理。最终,方尚德拄着拐走了4个小时,跑了3家邮政储蓄银行才取到1万块钱并拿到社区。在全国各地,像方尚德这样为抗击疫情捐款的老人有很多。2月8日,浙江建德市84岁的章素英捐赠出10万元积蓄,说“这不是捐款,是一种力量”;2月9日,山西省晋城市退休干部郭毛德,捐出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10万元积蓄,用于疫情防控工作;2月10日,重庆万盛街道万新社区87岁的倪素英,将自己30年来积攒的20万元捐出,用于万盛街道疫情防控工作……还有很多老人,捐款捐物都不肯留下姓名。其中包括江苏常州一名退休工人捐款50万元。这些温暖人心的善举,就像涓涓流水,不断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汇聚力量。
微信群里宣传权威防疫知识
在新冠肺炎疫情快速蔓延的同时,铺天盖地的网络信息充斥视线,真伪难辨。这时,在小区业主微信群及时传达权威防疫知识,阻击谣言,成为许多老年人自觉承担的责任。家住湖南长沙市湖中社区70岁的彭国强,就是其中一员。
从疫情开始蔓延起,彭国强就每天坚持通过电视、微信等渠道,学习如何有效预防新冠肺炎的知识,密切关注新闻动态资讯,随时在小区业主微信群里为大家答疑解惑。同时,对于网络流传的一些谣言,彭国强也及时辟谣,并提醒大家“不信谣、不传谣”。彭国强说,在微信群里普及防疫知识,既增强了居民的防护意识,也提升了大家抗击疫情的信心,这让自己很欣慰。
辟谣
蔬菜表面会附着新型冠状病毒?
谣言:超市里蔬菜水果被人摸来摸去,如果有携带新型冠状病毒的人摸了,则会将蔬菜水果感染。
真相:概率非常低。2月9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处研究员冯录召表示,新型冠状病毒通过飞沫、直接接触来污染农产品的概率非常低,目前没有证据证实新型冠状病毒可通过消化道传播。把饭菜洗净煮熟、饭前便后洗手可以预防病毒经消化道传播。
可以用微波炉给口罩消毒?
谣言:有传言,用电熨斗熨烫或用微波炉加热后口罩可重复使用。
真相:医用外科口罩在出厂前已消毒可直接佩戴。无论是用微波炉、电烤箱还是蒸锅加热口罩,一方面口罩内部结构会被破坏,口罩无法再次使用;另一方面,微波炉、电烤箱和蒸锅由于处理了医疗垃圾可能被污染,不能再用来加热食物。
戴多层口罩才能防病毒?
谣言:将多个口罩重叠戴,多重保护更安全。
真相:华中科技大学研究者将单个一次性医用口罩和双层一次性医用口罩叠加使用,对比两者在不同抽气流量下的颗粒过滤物效率,结果显示在较低抽气流量下,两组颗粒物的过滤效率几乎没差别。我们平时呼吸也就是处于较低抽气流量,一层口罩和两层口罩并没区别。两层口罩并不能使防护效果增强,反而影响通气功能,而且会造成资源浪费。
来源:快乐老人报
编辑:高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