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段特殊时期,换个角度看,这也是一段难得的经历。不少人通过各种方式记录下自己的经历或观察到的故事,这些故事苦涩中透着美好,故事里包裹的是亲情、友情、爱情——这些让我们在任何时候都无所畏惧的温暖。(本版整理/本报记者刘祺力)
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来袭,无论在前方坚守,还是在后方支援,不少人用自己的方式奉献着力量。疫情也许暂时隔开了相爱的人,但隔不断爱。
老夫妻相约病好一起回家
因为儿子感染新冠肺炎从武汉归家,造成94岁的李爷爷和84岁的黄奶奶老两口疑似感染,两人在陕西西安市胸科医院肺结核二科住院治疗。该院护士长付康说:“住院以来,老两口相濡以沫,不离不弃,互相陪伴,我们这些医护人员看在眼里很是暖心。”
9日上午,黄奶奶因为确诊后病情变化需转至唐都医院。走时,黄奶奶依依不舍地说:“我不想走,我想陪着你……”护士吴洁告诉黄奶奶,“李爷爷不能和您同坐一趟车,您先走,爷爷随后再去”,黄奶奶才依依不舍地上了120救护车。
黄奶奶走后,李爷爷呼吸衰竭,科室主任庞健健与主治医生张琦全力讨论、会诊。庞健健安慰李爷爷说:“您一定要配合我们的治疗,情况好点之后,我们就可以和黄奶奶视频通话了。”在医护人员的安慰下,李爷爷这才安心。经过抢救,94岁的李爷爷目前病情平稳。转危为安后,李爷爷录下语音发给老伴:“加油看病,看好回家。”
儿子种下樱桃等待母亲回来
“我吃了樱桃,把核留下来,种下去,等发芽长成树结了樱桃,你回来就能吃樱桃了。”这是武汉儿童医院皮肤科医生卢静静与儿子优优视频时的对话,孩子告诉她,等她回来时,要给她奖励水果。
卢静静是武汉儿童医院皮肤科的一名医生,目前,她在江汉方舱医院“前线”支援。她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大儿子快满6岁,小女儿只有1岁多。
2月2日,正在科室值班的卢静静接到任务,去支援社区隔离点管理疑似病人,4日,她又被调到江汉方舱医院支援。优优得知妈妈要去抗疫,自己很长时间不能见到妈妈时,伤心地哭了。担心儿子不解,卢静静向孩子解释了新型冠状病毒的相关知识,她劝慰儿子说:“让你最爱的奥特曼军团帮我一起去战斗,打败病毒,好不好?”
“妈妈,你和病毒战斗的武器是什么呢?”“妈妈,今天你打败了多少病毒?”每次卢静静和孩子们视频时,小家伙总会问她打败了多少病毒,然后每天算加法,算一下妈妈的战果。“对于妈妈不在家这件事,孩子其实还有点懵懵懂懂,但他知道我在用白衣战士的武器和超级病毒斗争。”卢静静说。
两位老友主动请缨战“疫”
“老钱,现在疫情严重得很,没有紧急的事情别在外面瞎溜,赶紧回去。”在安徽芜湖无为市泉塘镇钱井村疫情防控检查点,来自上马自然村的钱玉宝和钱扬付对村民说道。
钱玉宝和钱扬付自幼在泉塘镇长大,他们一个75岁,一个78岁,都是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看到疫情日益严峻,许许多多人在前线发光发热,两名老人坐不住了,他俩一起来到钱井村疫情防控检查点,要求加入到疫情防控工作。起初,志愿者说疫情防控很危险,劝两位老人尽快回家。二老却说:“我们在这,村里人多多少少会给点面子的,工作也会容易得多。”最终,志愿者们同意他们加入。自从两位老人加入志愿者后,疫情防控检查点工作变得轻松了不少,因为他们的乡音能让村民更信服,更加理解防疫工作。
对于村民们的点赞,二老高兴地说道:“这么一大把年纪,能够为村里做点事,我们感觉无比光荣。我俩虽然没有当过兵,但是我们却成为这场战‘疫’上的亲密战友!”
湖南90后小伙逆行武汉当义工
截至2月9日,“90后”湖南长沙人郑能量已在武汉街头穿梭了16天。1月25日早上,郑能量和家人一起吃了顿饺子,把女友送上回家的高铁后,一个人开车到了武汉。抵达武汉的这些天,郑能量每天驾驶“湘A”牌照的车穿梭在武汉的大街小巷,为医务人员和有需要的市民提供免费接送服务,还义务帮助运送医疗物资。“我叫郑能量,就该传递正能量!”郑能量说。
1月26日,郑能量加入了武汉抗疫公益志愿者联盟123志愿车队,成为一名志愿者,车队负责人为他落实了住宿。“大家好,我叫郑能量,是抗击新冠肺炎的志愿者之一……如果您家有孕妇、儿童、老人需要用车紧急去医院,我们将免费为您服务,我的电话号码是1314520****。”1月27日,郑能量把这段话推送到各医院、酒店、志愿服务群,开上他的车忙碌起来。这些天,郑能量穿梭在武汉城内,先后帮助有需要的市民出行、接送医护人员上下班、义务运送医疗物资,甚至协助运送死亡的患者。
郑能量家住在长沙市雨花区桔园社区,不是武汉人,未在武汉读过书,也没有亲人在武汉,他为什么要去武汉?郑能量说,家里条件不好,母亲身体也不好,是靠政府救助和社会爱心帮助渡过很多难关,“我想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回报社会”。
1月28日,一位乘车的护士让他很感动。上车后,护士看起来相当疲惫。当了解到志愿者们每天不间歇地提供免费服务时,她从包里拿出一个鸡蛋递过来,并要求跟他合影留念,“她还微信留言说,永远记得我们一起抗击疫情”。
■战役日记
你们努力呼吸,我们必尽力守护
不少病人外周静脉条件差,经常几个护士轮流或一起找静脉,只是为了开通一条生命的通道,尽快让药物注入发挥作用。每个人或弯着腰,或蹲着,汗流浃背,连手指上的细小静脉都不放过。每次成功置入静脉留置针,大家都会欢呼!
使用无创呼吸机的病人很容易口干,她们会不断要求喝水,我们每次兑好温水给她们喝,无力用吸管吸水的,就需要用去掉针头的针筒抽吸温水送到嘴里慢慢注入。脱离呼吸机几秒钟的时间他们的氧饱和就会下降,就会明显气急,因此喝水时间也不能太久,又不能太急,怕呛着。元宵节时,我负责的病房两个病人给我们送祝福,他们一边喘气一边在说,我们赶紧给他扣上无创呼吸机面罩。只要你们努力呼吸,我们必尽力守护!加油!热干面!(首批上海市援鄂医疗队队员刘燕)
疫情排查中抓获潜逃14年杀人犯
近日,浙江绍兴诸暨市陶朱街道一名网格员开展疫情摸排工作时,发现一处出租房3楼门窗紧闭,敲门也没人回应。但周围居民表示,该出租房内一直有人居住。随后的几天,辖区网格员多次敲门,但始终没有人开门。于是,辖区网格员将此事反映给了当地派出所。
民警调查发现,居住在该出租房的男子姓刘,今年42岁,14年前犯有命案。2006年,刘某在广东某厂杀害了同宿舍的工友李某后就一直潜逃在外,流窜多个省份,本以为现在是特殊时期,“居家隔离”会很安全。目前,刘某暂被羁押于诸暨市看守所。
疫问医答
一次性医用口罩为何总有股“药味”
问: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时,总感觉有股淡淡的“药味”,为什么会有异味?会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吗?
答: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南院药剂科药师付洁表示,口罩直接与人体的呼吸系统接触,因此在一次性医用口罩出厂前需进行消毒处理。一次性医用口罩一般有3层无纺布,脆弱的无纺布一般不采用高温消毒法,而是用环氧乙烷杀灭细菌、霉菌及真菌,消毒之后需要静置7天用于解析,在环氧乙烷残留量低于要求值之后,才能包装出厂。医用绷带、缝线、注射器等不耐受高温消毒的物品,都能用环氧乙烷来消毒。新买的一次性医用口罩有味道,除了其本身材料的味道外还会夹杂着微量的环氧乙烷消毒后残留的味道。如果买到的新口罩上有非常刺鼻、难闻的怪味,有可能是问题口罩。符合规定的一次性医用口罩出厂时,环氧乙烷残留量对人体是不会产生伤害的,因此,通过正规途径购买的合格口罩,大家都可以放心使用。
病人戴呼吸阀口罩对他人造成风险?
问:部分口罩上有呼吸阀,请问疑似患者或者确诊患者佩戴这样的口罩,会对周围空气带来风险吗?
答: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冯录召表示,呼吸阀是一个单项的阀门,呼气排出气体,正压将阀片吹开,可以迅速将呼出的气体排出,排气过程中没有过滤层。如果病人佩戴这种口罩,可能会将病毒排出,所以确诊和疑似的病人不应该佩戴此类口罩。根据目前疾病的认识,新冠病毒最主要的传播方式还是患者呼吸道飞沫近距离传播和接触传播。
来源:快乐老人报
编辑:高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