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王新法女儿王婷在薛家村采摘茶叶
3月6日,离打赢脱贫攻坚战只有300天,中央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召开。当天,湖南石门县南北镇薛家村田科军等贫困户采摘的第一批明前茶在“京东”上线。作为接力父亲帮扶的王婷,远在北京开启了“薛家村共富茶京东众筹营销活动”。
8个月时间,王新法和王婷父女俩终于见了一面。王婷没有想到,这也是见父亲的最后一面。2016年夏天,退役军人王新法从湖南石门县南北镇偏远的薛家村“新家”出发,辗转1天赶到古称石门的老家石家庄。
此次与其说是相聚,不如说是相援,作为不远千里到薛家村扶贫的名誉村主任,王新法嘱咐女儿想方设法为南北镇捐赠一套彩超设备。无论再忙碌他都心心念念惦记着这事,但人生无常,2017年2月,王新法累倒在薛家村扶贫一线。悲痛过后王婷接力扶贫,经过她的牵线搭桥,价值360多万元的医疗设备送到了南北镇卫生院等6家基层医疗机构。
8年,这是宜章县委书记王建球在一个集中连片贫困县坚守的时光。在他的支持下,宜章县好人协会从关爱一个个困难个体发展到主动参与脱贫攻坚中心工作,结对帮扶了2500多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
2019年12月31日,王建球参加了好人协会文明实践工作总结大会。与其说是工作总结,不如说是爱心总汇。1月2日腊八节,好人汇聚,带着油米和衣服,慰问困难群众,让他们吃好穿暖。
80天一次,这是刘泽成到泸溪县长坪村探亲的时间。刘泽成是长沙市贫困人口最多的县(市)——宁乡市老粮仓镇扶贫办干部,他的妻子王德微是深度贫困县泸溪县长坪村的驻村干部。丈夫远在300多公里外的宁乡扶贫,王德微只好带着婆婆和11个月的儿子一起来到了长坪村驻村扶贫。
此次与其说是探亲,不如说是探望。夫妻俩共同去看望一个资助的贫困儿童。
一个退伍军人与一个亲人,父女接力扶贫;一个县委书记与一群好人,干群合力扶贫;一个驻村干部与一个爱人,夫妻并肩扶贫……在湖南推进“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清零行动中,正是在脱贫路上涌现出干群一心、舍我其谁的奋斗精神,正是在“清零”行动中迸发出浓浓的亲民情怀,湖南贫困群众吃穿无忧,上得了学、看得了病、住得了房,收获多多,幸福满满。
以打赢为目标,将贫困群众的冷暖安危时刻放在心上,干部尽锐出战,一战皆胜,彰显民本大情怀。
“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是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直接关系攻坚战质量。”去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主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掷地有声。习近平强调,打赢脱贫攻坚战,要一鼓作气、越战越勇。
春风吹,战鼓擂。行动是最好的宣言,奋斗是最好的答卷,三湘大地加快推进“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清零行动。
“今年要实现一脱贫三促进六覆盖。”1月2日,在新年首个工作日,湖南省委书记杜家毫专题调研民生保障工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饮水安全这些重点民生均涵盖在内。
去年春节前夕,杜家毫前往安化县,走访慰问贫困群众。在冷市镇东风桥安置区贫困户黄友连家,得知其儿孙不回家过年,杜家毫当即与她儿子张顺安通电话:“你母亲身体很好,就是想多看到你们。希望你早日回家陪陪老母亲,照顾孩子们上学,一家人团团圆圆过春节。”听到省委书记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黄友连顿时红了眼眶。杜家毫嘱咐当地干部,要始终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聚焦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时刻把老百姓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
一年多来,杜家毫和湖南省委副书记、省长许达哲的足迹遍布三湘大地的贫困村落。让贫困群众吃好穿好,学有所教,病有所医,住有所居,这是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的使命重托,也是不忘初心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为民情怀。
在省委书记、省长的率先垂范下,湖南20位省级领导对口联系指导20个贫困县脱贫摘帽,聚力解决深度贫困地区“三保障”难题。湖南各级党政领导挂帅出征,各级干部尽锐出战。
2019年,湖南组织30多万名干部进村入户,历经前后3轮摸排比对,摸清了“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突出问题底数,虽然“两不愁”问题已解决,但“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共涉及14.32万户46.19万人(包括部分非贫困对象)。针对这些问题,湖南省委、省政府明确解决办法,压实工作责任,实行一月一调度,逐项逐户逐人对单销号。
图为郴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宜章县委书记王建球在贫困户家中了解情况
“种地为肚圆,养猪为过年,种菜只为换点油盐钱。”这是8年前宜章县贫困老百姓的顺口溜。作为罗霄山集中连片扶贫攻坚县,2011年该县贫困人口31.5万人,占郴州市贫困人口的31%。如何帮助这些困难群众脱贫致富成为宜章县委、县政府头等大事。
滴水穿石,久久为功,脱贫攻坚更需要这种精神。2011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为期10年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2年初,踏着这个节点,王建球从另一个贫困县县长的岗位上调任到宜章县履职,从县长到县委书记,这一干就是8年。
几年来,王建球和县委副书记、县长张润槐带头走遍全县246个行政村,重点走访、解决贫困村“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坚持在调研中发现问题、解决难题,健全和完善相关制度机制。在调研中,如听到贫困群众反映看病难、报账难而且满意度不高的问题,王建球召集各方及时会商决策,完善了一系列的健康扶贫政策,搭建“一站式”结算平台,实行“一揽子”政策保障、“一张卡”看病就医、“一站式”即时结算、“一张单”明示待遇,有效打通健康扶贫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火车跑得快,还靠车头带。一个好的“领头羊”带动了一个好人协会助力帮扶。宜章汇集了3.6万名宜章好人,成立了全国首个以好人命名的好人协会组织。好人协会主动承担了74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对接帮扶脱贫任务,利用协会县乡村三级全覆盖的优势,发动身边好人从细处着手,暖心帮扶,将贫困群众的冷暖安危、衣食住行落到细处。
领导带头,向上向善。玉溪镇樟涵村年仅11岁的小女孩吴金玉,自小患有佝偻病,家庭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没有钱治疗,以致于越长大症状越严重。2018年9月,王建球下乡入户时,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将吴金玉送到郴州市儿童医院治疗,医疗费用要近4万元。在医疗报账之外,加上后续康复治疗,还差1万多元费用没有着落。王建球自己带头捐款,建议县好人协会、社会扶贫网等发起募捐,短时间就筹集善款10007元。
施之以爱,报之以恩。女儿身体康复了,吴金玉父亲申请加入到好人协会。如今,宜章全县有3500多名贫困户主动加入了好人协会之中,由一个个受助者变成了现在的助人者,“好人帮穷人、穷人做好人”现象在宜章大地蔚然成风。
以问题为导向,聚焦解决“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等突出问题,开展靶向治疗,一治即愈,实施民生大改善。
经过上一轮驻村扶贫工作队精准帮扶后,泸溪县浦市镇长坪村在2017年底顺利脱贫出列,但“三保障”方面的个别突出问题依旧存在,这成了新一轮驻村扶贫工作队的重点攻克难点。
2018年4月,长坪村迎来了新一轮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其中一位个子高挑姑娘格外打眼。因为,她不是一个人来的,而是拖家带口,带着婆婆和11个月的儿子一起来的。
姑娘叫王德微,是泸溪县电视台的新闻主播。而王德微的爱人刘泽成在把妻儿和母亲安排好后,便匆忙奔赴了另一个扶贫战场——宁乡市老粮仓镇。
从此,小两口各自扎在扶贫工作上,相距300多公里,每隔两三个月才能见上一面。而每天的电话中,交流最多的也是扶贫。驻村后的王德微首先把关注的重点瞄准了最需要帮助的人群——“因病致贫”贫困户。
80岁的贫困户李代秀在九年前就查出有心脏病、高血压等病。用她自己的话说,好像成了个废人。为了不给儿子添麻烦,李代秀通常自己硬扛着,偶尔去乡镇医院打点滴。
2018年4月,在王德微的张罗下,李代秀住进了湘西州人民医院,安装了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前后住院40余天,尽管花费了15.7万元,但报销后自己仅掏了1.3万元。手术去掉了老人家的“心病”,同时,针对高血压等慢性病,李代秀每个月吃药以往要120元的药费,现在报销后每月只要20元。
“要是没有国家的好政策,我这心脏早就跳不动咯,更别说烧菜、做饭。”走进李代秀家,她正麻利地切着菜,见到记者来,精神矍铄地她拉着记者说个不停。
“治好病”让贫困户不再因病返贫,而“治愚”才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作为深度贫困县,泸溪县始终把教育作为“一号工程”来抓。
在长坪村,由于留守儿童父母长期在外,这些孩子的心也常常“飞”在外面,而爷爷奶奶在管教孩子方面有心无力,这些原因导致留守儿童以前辍学率大。“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作为一个孩子的母亲,王德微把这份特别的“爱”毫不吝惜地分给了村里的留守儿童。
贫困户钟广求的儿子儿媳常年在外打工,孙子钟玉缘前年读六年级时沉迷于网络游戏,因严重厌学而辍学。“听说你以后想当兵,可是如果你初中都不毕业,部队不可能要你。”王德微找来曾在消防队服役的爱人刘泽成过来现身说法。终于,钟玉缘回到学校,继续学业。如今,在长坪村,幼儿园、小学、初中都有,每一个孩子都有学上、上好学、爱上学。
这只是一个缩影,湖南聚焦问题、边查边改,采取靶向治疗、谋求“一治即愈”。如针对义务教育中的辍学问题,湖南全面开展“三帮一”劝学行动,明确一名教师、一名村干部、一名家长或监护人帮扶一名辍学学生,逐一对辍学学生进行劝学,并建立工作台账,实行销号管理,劝返一个销号一个。
隆回县金石桥镇高洲中学的小雷同学,因产生厌学情绪,一门心思想去深圳打工,为了外出还和父母闹起矛盾,经常闹失踪,父母看在眼里急在心里。2019年春季开学前,学校为她制定了专门的劝学方案,发动教师、家人、村干部多方做工作,终于让小雷高高兴兴复学入校。
一年间,该校已成功劝学复返8名学生。金石桥镇通过扎实开展“三帮一”劝学复返行动,全镇家庭贫困学生全面实现“应读尽读”。
去年来,湖南劝返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学生384人,劝返率达100%。
以满意为依归,社会扶贫让贫困群众“衣食住行”生活质量更高,激活社会力量,一扶到底,促进民意大提升。
今年春节,薛家村贫困户田美年和老伴在新家过了一个热闹年。住在好房子里,田美年开心地笑了。
“群众拥护不拥护是我们检验工作的重要标准。党中央制定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印刻在薛家村“与民共富军人帮扶团队”每一个人的心里。
图为王新法团队核心骨干、薛家村现任名誉村主任谢淼(中)在易地搬迁居住点支招民宿建设
依靠政策帮扶和社会帮困,田美年终于有了好归宿。从最初蜗居茅草棚到后来暂住石头屋再到安居砖瓦房,以王新法为队长的“与民共富军人帮扶团队”倾注了心力。
2013年以前,田美年老两口住在海拔1000多米高的深山老林里,与其说是房子,不如说是用木头搭建的茅草棚,棚顶是用杉木皮覆盖,常常屋漏偏遭连夜雨。生活也不方便,从山顶茅草棚到山下村里磨苞谷粉,来回都要大半天。
2013年,茅草棚失火了,村里将田美年老俩口安排在山下的一处条件稍好、有水通电的石头屋里,后来老俩口到湖北的女儿家住了一段时间,石头屋又让另一个无房户居住了,田美年老俩口又陷入无房可住的窘境。
一个退伍老兵的到来让田美年从失望之中看到了希望。2013年,就在别人安享晚年之时,60岁的王新法从石家庄千里迢迢来到了恩人的家乡薛家村。
“要让贫困户不愁吃、不愁穿,不愁住,绝不能让更多的田美年出现。”王新法发誓要让田美年有房可住。2014年初,他到处打听,终于在邻村找到了一个废弃的加工厂,加工厂没水没电,他自掏腰包解决了水电的问题,让田美年老俩口搬了进去。
王新法知道这个废弃的房子也不是久居之处,心想着要让田美年有一个像样的家。王新法和村里商量,下决心利用“三保障”政策将田美年搬进安居房。
从2015起,王新法全身心投入到危房改造等具体帮扶工作当中。为了让贫困户打心眼里满意,王新法和村里商量,将易地扶贫安置点选址紧挨村部,沿河而建,择水而居。
山下建房,山上找水。贫困户饮水安全至关重要,为了让贫困户在内的村民喝上健康、清洁的饮用水,60多岁的王新法豁了出去。薛家村6组17户、80余人以前的饮用水水源水质不好,而新辟的水源又面临枯竭。为了让村民喝上安全饮用水,王新法带着12个平均年龄64岁的村民,翻山越岭整整5天,漫山遍野地寻找水源,终于在六塔山半山腰的悬崖边上找到一处山泉。
2015年正月初八,王新法带着村民劈山开石,全力以赴建设饮水工程,奋战40余天后,建起两个蓄水池,铺设了5000多米长的输水管道,让6组村民全部喝上了干净水。
捧着一颗心来,拼尽最后一滴血走。由于积劳成疾,2017年2月,王新法累倒在扶贫工作岗位上。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心心念念想着田美年的安居、安家片的桥梁、未完全建成的蓄水池……
“老王脾气犟,他认准的路,再艰难也要走下去。他这么走了,我们母女怎么办啊…”王新法妻子悲痛欲绝。一旁的女儿王婷柔心安慰着妈妈:“这个家有我。爸爸能做的事,我也能做到!”
接棒扶贫,一扶到底。王婷说到做到。她毅然辞去了北京的工作,完成父亲在薛家村未竟的事业。王婷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帮扶田美年老两口,在几经协调下,村里从帮扶资金中拿出6万元,将村民一所旧房子买下来作为田美年常年居住的住房。为了好住,王婷又筹集2万元帮助田美年装修了旧房,就连搬家,都动员军人帮扶团队为田美年搬家,2017年4月,在父亲去逝2个月之后,王婷完成了父亲的心愿——让田美年搬进了新家。
不只是田美年,薛家村所有贫困户都住有所安、居有所乐。28户贫困户进行了危房改造;通过易地扶贫搬迁,27户贫困户住进了环境焕然一新、设施配套、文化共享的幸福屋场,一楼家人居住,二楼用作民宿,贫困户生活越过越好。张贤英就是其中的受益者,她一家原来住在山高路远的木棚房里,一住就是20年。2017年,张贤英一家搬下山,住进了两层楼的新房,民宿开放以来,一个月纯收入可达1800元。
安居还要乐业。王婷发挥自身优势、整合社会资源,因地制宜,决定将薛家村1000多亩茶园打造成为有机茶、健康茶基地,让村民在有房安居之后有业可做。
王新法生前将村里的茶叶地进行了标准化建设,提高了茶叶品质,但茶叶的品牌还没有树立、销路还没有打开。为此,不顾怀着身孕的疲惫,王婷从2018年下半年起,数次往返薛家村与北京,开发了“共富茶”茶叶大品牌,在京东开通了薛家村茶叶直卖专区。2019年10月,薛家村有机茶厂开工,王婷抱着72天大的儿子到薛家村参加开工仪式。为了让茶厂顺利开工,即使儿子得了严重肺炎,她也顾不上,王婷只好托付乡亲们照料。王婷的辛劳指数换来了乡亲们的幸福指数,如今,一亩茶园村民收入可达5000元。
图为谢淼和薛家村原村主任在察看茶园建设,在茶园对面正在加紧建设茶厂
一对父女带动了无数公众到薛家村社会扶贫。王新法团队的核心骨干谢淼坚守在村里,作为“名誉村长”,她发动来自全国各地的140多个爱心人士加入到与民共富帮扶团队。
脱贫致富后的薛家村村民,白天耕作茶园、接待游客,傍晚在文化广场和游客共舞,夜晚听着屋后的潺潺溪水安稳入眠……
和薛家村村民一样,湖南贫困群众在教育、医疗、住房、饮水方面的获得感日益增强。数字就是最好的佐证,如完成62.1万户4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截至2019年底,湖南贫困家庭辍学学生劝返率100%,累计发放各项资助83.72亿元,覆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427.25万人次,解决贫困家庭子女上学难的问题;51个贫困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大病救治率99.3%,慢病签约服务率100%;解决了51个贫困县312.8万贫困人口安全饮水问题。
民心在一个又一个100%中牢牢集聚。被成功劝学回来的钟玉缘爱上了毛笔字,在新学期,他写下了2个大字:感恩。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张振中 杨娟
编辑: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