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路边鲜花夹道,屋后小桥流水,常德聂家桥乡实现“诗意栖居”

来源:潇湘晨报 作者:李姝 编辑:姜媚 2020-05-30 11:13:27
时刻新闻
—分享—

如果你居住在城市里,来到常德市汉寿县聂家桥乡,你会由衷羡慕这样的乡村生活:一条条笔直大道,不会让开车的人感到颠簸,途径林荫,途经稻田,道路最后延伸至村里,变成一条条小径,包围着农户们的房屋,小径两边是各色鲜花,农户的房屋后面,一条小河,上有石桥。

近年来,聂家桥乡党委政府全力推动党建工作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以 " 党建 +" 模式引领乡村治理,构筑 " 同心圈 ",凝心聚力,治理乡村人居环境,效果明显。2017 年至 2019 年,聂家桥乡连续三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优胜单位、得分连年排名全县第一;2019 年二季度、2020 年一季度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 十佳 " 乡镇;堤北社区、太子村、武峰村被市委市政府授牌为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武峰村被民政部评为全国农村幸福社区建设示范单位;堤北社区党总支被市委评为优秀党组织。

党建引领下的聂家桥乡有多美?请随记者一起探访聂家桥乡。

屋后就是小公园," 三格式 " 厕所排清水

在聂家桥乡的太子村,小道两旁,都种满花草。罗家塘的荷叶正翠绿,塘边是凉亭,周围是花丛、草地。在太子村,记者发现,不少农户在屋前屋后种植蔬菜都有讲究,一畦畦菜地用红砖齐整地围住,像是花坛。

不过,要看一个农村环境怎样,最关键的是看厕所。太子村党总支书记全诗银告诉记者:" 经过‘厕所革命’,太子村完成 535 户村民的厕所整改,几乎全村覆盖。"

记者来到在太子村一家农户,在房屋和菜地之间," 三格式 " 化粪池,前两个沉沦仓写着 " 有害 " 字样,第三个写着 " 无害 "。" 第一格,农户可以取农家肥,第二格是半清水,也可用于浇灌,第三格是无害清水,通过净化池净化后可以直接排放。" 全诗银介绍道。通过过滤净化后,厕所排放物就变成清水。

这个农户家不远处,是一条小河流,河流清澈。" 这是我们厕所排出来的水。" 全诗银自豪地说。

聂家桥乡党委书记解哲告诉记者,全乡 80% 的农户进行了 " 厕所革命 ",配套了 " 三格式 " 或 " 四格式 " 化粪池,并开展了 " 化肥、牲畜肥、农药零增长 " 行动。

如此高效的厕所革命和党建分不开。为提升基层组织治理能力,乡党委抓住合乡并村契机,新组建了 8 个村(社区)党总支,调整充实了 16 个支部,为 5 个非公有制经济体建立了党支部,建立了乡机关支部和老干支部,形成 " 支部组织、党员带头、群众参与 " 的运行机制,并通过分数激励、明确责任人、严格考评等方式 ,党员队伍有活力,群众积极共建共享,乡村面貌有了质的改变。

党建工作也让武峰村的面貌焕然一新。

在武峰村,长寿廊旁一池绿水,一口古井。一个老石磨作为时代的见证者,从农用工具变成了小公园一景。武峰村的 " 月亮湾 " 是村中小公园,傍晚时分最热闹,那是大妈们的广场舞时间。

" 我们争取每个村至少都有一个‘微公园。" 解哲说。

为纵深推进人居环境治理,聂家桥乡实施了全县唯一的高效节水项目、对辖区河湖进行了综合治理、生态护坡,硬化村组道路 94 公里、硬化沟渠 40.8 公里,清淤沟渠 10 公里;投入 300 万元绿化道路 50 公里,亮化了 8 个居民点;打造秀美庭院 1200 户;安装摄像头 80 个,实现监控全覆盖;新建文化小广场 13 处、民俗文化墙 30 处。三年来,聂家桥乡累计投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资金 2000 余万元。

围绕扶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脱贫,238 名贫困人口脱贫

党建是聂家桥乡改善人均环境的绝招,更是脱贫的关键。村里的环境美了,老百姓走在路上心情美;而要让老百姓走进家中也乐呵呵,还要靠脱贫致富。

堤北社区,是聂家桥乡脱贫攻坚的典型。堤北社区地处聂家桥乡境南,是由原来的堤北村和中牛村合并而成。全社区原有建档立卡贫困户 60 户 238 人,已实现脱贫 57 户 232 人,未脱贫仅 3 户 6 人。

堤北社区是常德市委组织部的扶贫联系点。

2019 年 4 月,市派驻村帮扶工作队进驻堤北社区,在市委组织部的精心指导下,在市县后盾单位、援建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堤北社区牢固树立 " 围绕扶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脱贫 " 的导向,坚持以党建引领脱贫攻坚,围绕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把党建工作融入脱贫攻坚的全过程、全方位,不断完善 " 党建+" 模式,全面提升工作水平,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充分体现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经过一年的努力,堤北社区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9 年,堤北社区获得 " 常德市先进党组织 "" 常德市美丽乡村 " 等荣誉称号。

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长走访慰问贫困户

市驻派工作队队长杨祺钧和记者讲了一个故事。村里有一个 90 岁高龄的老支书,名叫朱九破。朱九破家附近就有两户贫困户。贫困户朱清海因为身体原因致贫,朱九破便自己联系资源,介绍朱清海的儿子儿媳外出打工,时不时地登门,给朱清海加油鼓劲,去年朱清海做了手术,家里条件好了,精神也好了起来。对于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朱德富,朱九破便指导朱德富两口子发展庭院经济,种蔬菜、养土鸡,并牵线搭桥,介绍两家口子将劳动成果销往村里的扶贫车间,朱德富一家的生活也好了起来。

" 目前我们社区有 86 名党员,通过动员党员参与社区工作,一名社区干部带领小组党员划段包干,社区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杨祺钧说。

通过以党建引领,激发了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堤北社区依托圣迪服装、达诚教育拓展基地、竹木交易市场、爱心超市等,为社区 28 名贫困群众提供了合适的岗位。在圣迪扶贫车间成立党支部,设立了 " 党员先锋岗 " 和 " 扶贫就业岗 ",以优先贫困人员、每月薪酬 3000-7000 元的优惠条件,使贫困人口稳定脱贫有了产业支撑,贫困群众自食其力、改变贫困现状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提升。

" 文明实践 + 扶贫基地 " 助力脱贫

2020 年以来,汉寿县把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作为扶贫帮困、打通服务群众的 " 最后一公里 " 的重要抓手来打造。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大力整合资源,打造各类文明实践基地,这又给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春风下,聂家桥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县驻村扶贫工作队通过多方组织协调,整合常德市圣迪服装有限公司原有生产线,在圣迪服饰位于堤北社区的 " 扶贫车间 " 挂牌成立了 " 文明实践 + 扶贫基地 " 文明实践基地。

走进 " 扶贫车间 ",一排排锃亮的大型编织机正欢快地运行着,占地 1800 平米的厂房宽敞明亮,100 多台缝纫机整齐排列,几十名贫困户工人正在忙碌。

邱东阳是一名贫困户,一家三口人,仅他一名劳动力。" 去年五月开始来扶贫车间打工,一个月能赚 4000 元,管理完善,工资准时,我很满足!"

截至目前,扶贫车间共招收了 13 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就近就业,既实现了贫困户就业增收,迅速脱贫,也让他们能兼顾家庭,为群众解决了邻近就业增收和照顾家庭的双重目标。

来源:潇湘晨报

作者:李姝

编辑:姜媚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