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宇的铝编小摊前有不少顾客,大家被他的作品所吸引。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刘琦 摄
长沙晚报5月30日讯(全媒体记者 刘琦)入夜的长沙,没了初夏的燥热。5月30日,华灯初上时分,“烟火气”慢慢多了起来,街头巷尾也热闹不已。摆摊做铝编的手艺人嘉宇迎来了一天中最忙的时候。
在位于坡子街的火宫殿总店门口,嘉宇的摊子前不时有不少游客围观。铝条在他手里格外听话,不一会儿就变成了一件工艺品。顾客给他姓名,只用十几分钟,他就能用铝条编出文字来。这种“私人订制”类的“业务”颇受欢迎。
43岁的嘉宇从去年7月开始在这里摆摊。“这里管理规范,我们只需要出一点管理费和卫生费,带上桌椅和材料,就成了一桩生意。”嘉宇是辽宁人,做铝编已有7年。
他向记者展示了自己的手机相册,骑着单车,3年时间去了400多个城市。“学这个是为了旅行,无论去哪里,总要吃饭。”在朋友的介绍下,嘉宇来到长沙,“这里氛围好,收入比较稳定”。
周一到周五晚上,加上周末全天,是嘉宇的工作时间。“用金属编东西是一种传统老手艺,这铝条可以做很多有意思的小玩意儿。”一边同客人交谈,一边做铝编,嘉宇忙得不亦乐乎。平时,摆摊为他带来每日四五百元的“营业额”,到周末节假日收入则更高。
“最开始也不会,就买回人家做的作品,仔细琢磨。”慢慢地,嘉宇成了“老口子”,他也慢慢爱上了长沙这座城市。“长沙的烟火气,让我留下来。”他说。现在,他经常一边做铝编,一边开网络直播,炉火纯青的手艺也征服了不少素未谋面的“粉丝”。
谈到政府对摊贩的支持,嘉宇格外开心。“摆摊成就了‘草根’的事业,也支撑起很多像我一样的手艺人的生活。政策好,我们也要自觉搞好卫生,不占道,让这座城市的烟火气越来越浓,让更多人爱上长沙。”他说。
相关新闻
浏阳步行街等特色街区试点摆地摊
长沙晚报5月30日讯(全媒体记者 颜开云 通讯员 彭显利)5月27日,中央文明办发布消息:在今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中,已明确要求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考核内容。记者近日从浏阳市城管局了解到,今年4月该局就出台了《关于助力“三间”经济的十条措施》,其中包括放宽场外促销宣传审批条件、允许商家在划定区域进行摆卖。
“措施的出台是为了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助力浏阳夜间、乡间、网间 ‘三间’经济,给市民、商户带去实实在在的优惠和便利。”浏阳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记者注意到,“十条措施”中的第二条措施明确:在确保安全、不影响行人通行的情况下,允许商家开展场外促销(节假日)、形象策划、品牌宣传活动,并可以搭设舞台。
第四条措施则规定,在步行街等符合条件的特色街区,允许商家在划定区域、固定时段报辖区中队备案后进行摆卖。
“我们的美食文化节办得非常成功,可以说很大程度得益于城管部门相关政策的放宽。”4月28日至5月5日,涵盖美食、音乐等七大主题的淮川街道首届美食文化节就在步行街商圈火爆开场,共吸引线上线下1100余家商户参与,累计总人流量达30万人次,带动商圈周边消费额近亿元。
浏阳市城管局将审批权下放至城管淮川中队,所有促销活动一律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并通过上门服务实现企业、商家“零跑腿”。同时,对街头艺人表演、街头特色摊担采取相对开放的管理方式,经城管淮川中队备案后,允许在特定区域内开展文化特色活动。
据了解,浏阳市城管局还与淮川街道办事处联合出台了《关于打造特色街区促进商贸繁荣的实施意见》,旨在将步行街打造为“促销活动特色街区、街头文化特许街区、广告招牌创意街区”。
下一步,浏阳将在步行街试点并取得成效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对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的科学管理,如设立擦皮鞋、卖糖葫芦、卖糍粑等摊贩疏导区。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刘琦
编辑:高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