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崀山绝壁采药人:崖壁打滑,铁皮石斛花也没全开

来源:潇湘晨报 作者:伍婷婷 编辑:杨雁霞 2020-06-21 10:22:45
时刻新闻
—分享—

生长在悬崖上的野生铁皮石斛。

辣蓼草与酒曲成品。

山中十几种叶子染制成的乌饭。

崀山,杨梅红了。

采药人刘叙勇在百米左右的悬崖上采摘铁皮石斛。这种命悬一线的采摘,是世界 上最危险的工作之一,刘叙勇却习以为常。组图/记者金林

铁皮石斛花泡水据说有消炎的功效。

李叔姣用辣蓼草做酒曲。

李冬秀给外孙喂乌饭,乌饭很受当地人的喜爱。

风光绝美的崀山镇。

崀山镇,镇上居民在自家超市门口跳舞。

往来不绝的游客,被崀山的绝美风光吸引,他们迫不及待地攀上一座座山峰,感受“征服”的乐趣,却甚少有人剥洋葱般剖开它的内涵。

我们在一年中最忙碌的节气——芒种,到达邵阳新宁崀山镇。这时,崀山到达一年中最绚烂的时候。人们频繁地深入大山,寻找丰富的食材和风物。在崀山,人和山之间,休戚与共,赤诚相待。

崖壁上采摘铁皮石斛花

55岁的采药人刘叙勇从里屋搬出几捆30多斤的绳索,朝屋外探了探天气,“好家伙,天晴了”。今年春分,他和兄弟在崀山辣椒峰景区周边的石壁上种下十多亩铁皮石斛,这会儿花开正盛。当地人以芒种天晴为好兆头,几天前,有人下了15斤铁皮石斛花订单,刘叙勇特意挑了芒种这天上崖壁采摘铁皮石斛花。

野生铁皮石斛是崀山特殊物种,有消炎功效,当地人称其为“仙草”。它对生长环境要求较高,大多长在与地面垂直的崖壁上。因为采摘,野生铁皮石斛几乎绝迹,刘叙勇则遵循野生铁皮石斛的生长环境,在崖壁上种植铁皮石斛。此时盛开的铁皮石斛花常用来泡茶或做菜,是山民应对山野生活的良药,也是养生佳品。

刘叙勇家祖辈三代以崖壁采药为生,崀山的崖壁于他而言都是“熟悉的老朋友”。但连日雨天,山中湿气氤氲,崖壁上水分并未干透,保险起见,他喊来老表李洪海做搭档。两人绕周边走了一圈,最后选择辣椒峰景区进门处的一块巨石,那里的铁皮石斛花更多。站在巨石下抬头望了望,刘叙勇就估摸出石头的高度。“一百米左右,一根绳索只有八十米,我必须用两捆绳索。”说完,他又回家拿了一捆绳索。一切准备就绪,他们扛着绳索和自制“马凳”上山。这块突兀的巨石周边并没有现成的上山之路,需一路披荆斩棘才能登顶,负重前行的刘叙勇并不把它当回事,他们如履平地,不一会儿就登顶了。

种植的铁皮石斛长在巨石的中间位置,刘叙勇必须从山顶放绳索下至崖壁。他在悬崖边扫视一周,找出植被较多的凸出位置,卸下绳索。两根八十米的绳索拼接稳当后,一端系在竹子上,一端绑在腰间“马凳”上,他检查完绳索,在腰间缠上布袋,跟老表交代了线路后,慢慢走下峭壁。这种命悬一线的采摘,是世界上最危险的工作之一,刘叙勇却习以为常。在与地面近乎垂直的崖壁上,他一手拉着绳子,一手将采摘的石斛花送入布袋。一个方向采完,他朝老表大喊“放绳”,并通过脚蹬石头弹跳来调整方向。这时绳索划过崖壁,一些小碎石从山顶掉落,他一偏头,轻巧避开,继续采摘石斛花。在巨石下看他采摘的我们,心时常提到嗓子眼,而他在崖壁上如履平地,忽左忽右,忽上忽下。

三小时过去,天气突变,一场暴雨毫无征兆地落下。这时刘叙勇体力耗尽,在山顶守绳索的李洪海估摸着老表的体力,默契地放下所有绳索,助力刘叙勇平安落地。下到坪地的刘叙勇笑着解下布袋,倒出半袋铁皮石斛花,这场惊心动魄的崖壁采摘才算圆满完成。

“要晴一两天才行,崖壁打滑,石斛花也没全开。”见到弟弟刘叙武时,他将崖壁上的铁皮石斛长势说了一番。两人估摸再晴几天,石壁上的铁皮石斛花就会全部盛开,到时候就要加几个人手上崖壁采摘。见刘叙勇手上磨破了皮,刘旭武烧开水,用新摘的石斛花泡了杯茶递给哥哥,“石斛花也有消炎功效,这个时节,我们经常用它来泡茶”。

雨一直下,刘叙勇和弟弟坐在躺椅上,续了几杯石斛茶后,卸下疲惫。他们望向门前的峭壁,笃定今年的铁皮石斛又是一个丰收年。

酒曲草长成之际,做成今年最新酒曲

在崀山镇,“开门见山”,人们的生活始终围绕着大山进行。芒种过后,新一轮山雨欲来,小镇居民又将如何打发这湿漉漉的仲夏?

用酒!

崀山本地米酒大多采用手工制作的草曲酿制,米酒醇香,后劲十足。它是山居生活的必备之物,小镇居民每餐都离不开它。此时,山中气温节节攀升,辣蓼草(酒曲草)长势刚好,正是做新酒曲的好时候。

李叔姣夫妇趁雨后初歇,在屋门口采了不少酒曲草,他们正打算赶制今年最新的酒曲。做酒曲除了原料讲究,更关键的是发酵的温度是否把控到位。每年做酒曲时,李叔姣都会回到九龙村老家,那里跟广西全州交界,海拔比镇上高,温度也比别处低几度。又加上村落被大山包围,有自己独特的小气候,是做酒曲的理想场所。“这里大概保持26℃以上,适合酒曲发酵。”李叔姣说。

他们一早从镇上买回由马蹄细辛、麻黄、甘草、桂枝等十几味中药材配制的酒曲方子,拌和屋门口的酒曲草。因家里停电,李叔姣拿出家中藏了150多年的碾槽将中药材和酒曲草研磨成粉。做酒曲是耗时耗力的活,这份粉末只是其中的一个步骤。这边忙完,紧接着她又去洗大米,洗净的大米需要晒个大太阳才能用石磨研磨。那天运气不错,周边黑云压城,但九龙村一直大太阳。经过大太阳晒制的大米在石磨的推动下粉质均匀细腻,用它跟药材粉再次拌和,放进石臼,经水的充分调动和木槌的反复舂捣,看似不搭调的三种粉末激发出自身的黏性,变成粉团。李叔姣当即喊停,“做酒曲的粉团不能太糯,它只要能成团即可”。她说粉团糯过头,里边的分子结构破坏,就不能保证酒曲发酵成功。

李叔姣循着老一辈的经验,每一个步骤都小心翼翼进行。她将粉团揉捏成一个个小丸子,用拇指在中间戳个洞,这些小丸子又变成了一个个小草菇。酒曲形状的变化并非随心所欲,这个特意留出来的洞是用来装发酵“引子”的。见李叔姣的小草菇铺满簸箕,她婆婆从太阳下拿出去年的酒曲捣成粉,撒在这些小草菇上。“老的酒曲是新酒曲的发酵引子,这些小洞沾上粉末,在适宜的温度下就开始发酵了。”这时,婆媳俩又拿来稻草团在木桶里,为“小草菇”做了个温暖的“窝”,“稻草是保暖用的,这样做成的酒曲大概过一天一夜就能发酵成功”。

发酵成功的酒曲颜色变白,再经大太阳晒干,就能长久保存。这样的酒曲根据分量的多寡可以酿制米酒,还可以做成甜酒。

李叔姣婆婆已经用前几天新制的酒曲酿了一缸米酒,当她揭开锅盖,酒香扑鼻,随时可以上灶蒸馏了。“山里人离不开酒,上山做事需要喝酒提劲,山中潮湿环境需要喝酒养生。”李叔姣说,这些新制的酒曲她都会送给亲友,让大家酿制一缸米酒来对抗潮湿的雨季。

山中十几种叶子染制一顿乌饭

天蒙蒙亮,李冬秀就挎着竹篮进山了,她要采集十几种树叶做乌饭。

每年农历四月,崀山流行吃乌饭,当地人还将四月初八定为“乌饭节”。“我们也称‘牛节’,这天是牛的生日,吃乌饭给它庆生,也保佑家人平安。”李冬秀说,以前的“牛节”这天,人们天未亮就要去外边割回满担草送到牛栏前让牛饱餐一顿,家中老人则在牛栏门前摆上长凳或供桌,以一碗热气腾腾的乌饭,烧香化纸祈祷这一年兴旺平安。孙辈们也会被拉到牛栏前给牛作揖,看牛吃草,感激牛给家庭的恩赐。在依靠牛耕田地的年代,乌饭节后就是芒种,牛也要跟随人一起投身忙碌的劳作。

今年的芒种节气刚巧赶上闰四月,虽然过了“乌饭节”,但山中草木葱郁,当地人仍乐此不疲地上山采摘叶子染制乌饭。一顿乌饭,需要杨桐叶、枫叶尖、乌饭藤、鸭屎木、黄茅草、嫩杉尖、折耳根、鸭脚板等十几种植物染色调味。若要染黑十斤糯米,需要堆满整整一竹篮树叶。除了传承老一辈过节吃乌饭的传统,当地人说不清乌饭和他们生活的必然联系。其实,这些草木中杨桐叶和乌饭藤是把米粒染黑的主要植物,它们都是山中草药,能抗过敏。乌饭也是崀山人应对山中恶劣环境的方式之一。

清晨的山林被雾气包裹,李冬秀凭着记忆中“乌饭节”采叶的路线,找寻一一对应的树叶。这时,阳光从树缝透到地面,照亮了破土而出的各色小蘑菇。她顾不上捡拾这些,继续挥动柴刀向前摘叶子。她不光要辨识可制作乌饭的树叶,还要选择不同树龄的树叶,树太小叶子太嫩味道不足,树太老叶子太粗水分不够,她必须找到两者之间的树叶。这一趟筛选,直到烈日当头才采足染色的叶子。

吃乌饭,需要一天一夜的等待。李冬秀采摘回去的树叶洗净后放入石臼,用木槌捣碎出汁。汁液和渣滓一起浸泡半天,直到沉淀出一桶浓稠的青褐色汁水,才将渣滓过滤,放入糯米浸泡。要想得到乌青色的糯米,浸泡又需要半天时间。这些环节在时间的作用下环环相扣,直到第二天一早,白色糯米充分吸附草本的味觉和色泽,染成粒粒乌青色,乌饭染制才算大功告成。经过草木浸染的糯米在李冬秀反复搓洗之下,依旧不改颜色,这时,它可以上甑了。用木甑隔水蒸制染色的糯米,可以更好地上色,且能锁住最初的原香。李冬秀点燃柴火,不一会儿锅中热水沸腾,甑上白花花的雾气漫溢,大约半小时后,传出草木香气,乌饭熟了。这时的乌饭由乌青色变成深紫色,还不能吃,它还需要跟腊肉完成最后的翻炒。乌饭沾上腊肉煸出的油脂乌黑发亮,再裹上腊肉,香气四溢,撩拨着大家的食欲。

乌饭出锅,李冬秀照例喊上大哥和女儿一家,同享这顿美食。在她看来,乌饭更像“打牙祭”,是家里的团圆饭,吃了它,就可以平安度过每一个日子。

芒种,崀山人耕种拾趣两不误

芒种,是崀山人最忙碌的时候,也是他们制造野趣最多的时候。

傍晚,小镇人提着桶子寻找稻花泥鳅

这时,秧苗填满了水田缝隙,池塘里储满了水,大雨湿透了的山林,扶夷江水还未大涨,正是山野风味正酣时。每到傍晚,小镇上就有人提着桶子去往田垄,他们在找寻秧田里的稻花泥鳅。此时正值仲夏,低温上升,秧田里储水不多,但是淤泥足够肥沃,正是稻花泥鳅活跃的时候。小镇居民把握这一时机,有的是去下地笼,有的则是收地笼。我们在小镇青年周建的带领下走进田野,这时往秧田里下地笼的居多,他们寄希望于次日清晨多点收获。也有几位老伯在自家田里收地笼,看他们收获不多,好几个地笼收起来也只有五六条瘦泥鳅。“放了好多天了,地笼收了继续放,可能一丘田里的泥鳅有限,该换个地方了。”老伯寻思着原因,将这些地笼又移至另一丘储水较多的秧田里。泥鳅更喜欢在没人的时候频繁出没,有经验的小镇居民都会将地笼下到自家秧田,他们会在傍晚放下,到次日天蒙蒙亮收起。第二天一早,他们会提着装满小泥鳅的水桶放在街边,不需要叫卖,那些懂行的人只要看一眼,就会掏钱买些回家。

除了稻花泥鳅,小镇田垄中间的水塘也是一处野趣宝地。正是螺蛳肥美季,这时候大小螺蛳从水底爬到岸边,它们尤其喜欢附着在石块上,会摸螺蛳的人只要找块石头,从下往上摸,从不会失手。若是螺蛳不过瘾,还可以过渡到旁边的水坑,这里躺满了体型较大的田螺,走完一条水坑摸到的田螺可以剔出一大碗田螺肉。小螺蛳去除沙子后切掉尾部,可以做成嗍螺用来消夏;田螺取其肉,用酸辣椒和紫苏爆炒,何止是开胃,直接可以拐走几碗米饭。

小镇居民的野趣远不止这些,除了田野,他们还经常将目光放到扶夷江或者山林中。正值梅雨季节,一场场雨浇透了茂密的山林,也唤醒了野蘑菇。在崀山镇小住的那几天,几乎每天清早都能遇到拿着纤维袋和柴刀进山的人,他们成群结队进山采蘑菇。采蘑菇需要运气,有时候看着他们满载而归,在街上分享各自的收获,有时候则看到他们一身湿透,纤维袋里还是空荡荡的。“这时候有松针的山林长枞菌,那些落叶较厚的地方则会生不知名的野菌子。”胡先生说,枞菌一般新鲜的直接炒来吃,那些不知名的蘑菇他们不敢乱吃,用来制作干菌子,在菜园青黄不接的时候才拿出来吃。

崀山镇被山水包围,除了“吃山”,还可以“吃水”。小镇居民闲暇之余,会穿过老街到窑市码头,撑起竹筏沿岸边撒网。“这时候江水稍涨,水浑浊,很多小鱼小虾就躲在岸边。”张先生颇有经验,他每到这个季节就会下点小网,忙完农活后再去收网。龙舟下水那天,只见他撑着小木筏去岸边收网,网兜里躺着鳜鱼、翘嘴,还有一些小刁子鱼,虽然数量不多,但这顿河鲜足够他晚上佐酒。

这些时令风物,丰富了小镇居民的餐桌,也让忙碌的人们腾挪出闲暇的时光。在崀山,芒种虽忙,但大伙儿却能用闲心编织出更有趣的生活样范,他们一边劳作,一边品味生活的苦乐。仿佛只有这样,漫长的夏日才可以很快地熬过去。

小镇青年凑份子买回新龙舟

嘭嘭……嘭嘭……有节奏的鼓声从崀山镇窑市老码头传来。“新龙舟下水了!”随着镇上居民一声吆喝,大伙儿纷纷朝老码头涌去。

两艘颜色艳丽的龙舟分别从两岸拖至扶夷江。为庆祝今年龙舟第一次下水,小镇青年们买了几箱鞭炮。随着对岸龙舟划动,人们鼓劲声起,鞭炮噼里啪啦就未停过。码头边挨挨挤挤都是人,洗菜洗衣服的人们也放下手中活计,端详着一艘刚拖入水中的新龙舟。小孩们迫不及待地爬上龙舟,学着大人的样子击鼓助威。而刚下过雨的扶夷江江水泛黄,岸边不时漂浮着上游冲来的大树根,看龙舟的人不在乎这些,依然在树根出现的位置点燃一串串鞭炮庆祝。这是崀山镇青年们凑份子钱买的新龙舟,刚从长沙运回来。为了调试新龙舟,他们约好对河的六坪村青年做赛前演练。两艘龙舟下水,鞭炮声、鼓声、呐喊声传出,打破了扶夷江的平静。这是今年以来,镇上最热闹的时刻。本以为有一出好戏看,但窑市这边外出工作的年轻人还没全部归位,人手不足,新龙舟并未启动,只有六坪村的龙舟在水里表演了几个回合。大老远赶来看龙舟训练的人嫌不过瘾,只好悻悻而返。

六坪村青年在自己的龙舟上玩过瘾后,换上窑市的新龙舟划了几个回合,直呼“鼓声声音不对”“船身不够正”……离龙舟赛还有一个月,新龙舟的问题要加急处理,训练队伍却没回来,这会儿有人急了,“人都凑不齐,怎么赢比赛?”“凑了份子钱的陆续会赶回来,五月初四那天全部归位。”操办小镇龙舟赛的周先生回答。

每年芒种过后,崀山镇外出的小镇青年陆续回家,他们凑起份子钱,在端午节当天办一场热闹的龙舟赛。对小镇年轻人来说,这场赛事比其他任何节日都要隆重。那天,扶夷江上汇集五艘龙舟,崀山镇沿河的村子都会派出青年参加比赛,他们一个村或几个村组成一队,代表村子比赛。虽然这场赛事只是青年们的一场切磋,但设置了奖金和名次,于他们而言,是否拿名次事关村子的荣誉,没人敢马虎应对。“比赛当天,我们还会在老码头这里杀猪摆酒,大概要摆二十多桌,比别人办喜事还热闹。”周先生补充道。

年轻人在端午节前赶回家参加龙舟赛,已成了崀山镇约定俗成的规矩。龙舟赛临近,扶夷江边龙舟训练频繁起来,数着日子盼儿孙们回家的老人则从每一次龙舟训练的呐喊声中获取欣慰。他们听到呐喊声越来越响,意味着回来的年轻人越来越多。而平日冷清的街道因年轻人返乡也多了一些生气,小镇又渐渐恢复了往日的热闹。

退休回乡的老人四年打造花园式庭院

又一个黏腻的仲夏,雷诒和家的庭院里聚满乘凉的街坊。人们摇着蒲扇,驱赶夏日的闷热。

这是崀山小镇上最为特别的一道风景,雷诒和的老伴花了四年时间,亲手打造了一个花园式庭院。这个庭院开放后,街坊们不管天晴下雨,茶余饭后的休闲时光都在这里消磨。打牌、拉家常、带孙子、做美食,一座庭院承担起人们的生活日常。

我们被小孩嬉戏打闹吸引,偶遇这个庭院。这是个居家的中式四方小院,因男主人移步造景,显得宽敞无比。从街边拐入庭院,错落有致的绿植掩映圆形拱门,营造出曲径通幽之感。穿越拱门,一个长方形庭廊配上弧形的休闲座椅,跟围墙对称。置身庭院中,精心打造的假山、水车、小桥流水、八角亭等小细节多得数不清。围墙一隅几棵大树伸出树冠,正好遮住八角亭一角,这构图,足见男主人的巧心思,大概他不想浪费了院中的老树。那些未造景的空旷之地也放上了花架,栽种了各式各样的花,绣球、山茶、玫瑰,还有很多不知名的藤蔓。70岁的雷诒和架了板凳放在院子空旷处,她慢腾腾地端出焯水的四季豆放太阳底下晾晒,这份烟火气使得这个院子更有亲切感。假山旁边还有一个圆形拱门通往后院,旁边特意用雕琢的窗棂隔断,又多了一层意犹未尽的意味。

“还没全部做完,我老伴有空了就做一点,这个院子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是他自己琢磨出来的。”说起这个庭院,雷诒和颇感自豪,她老伴并非科班的建筑师出身,职业甚至挨不上边,却能在退休时完成这样的庭院。“他做过很多工作,裁缝、司机、宾馆老板、批发部老板,但唯独没有接触过建筑。”街坊们也觉得不可思议。雷诒和只是笑,只有她知道,这不是老伴的一时兴起,他走南闯北,看过很多类似的院子,在广西开宾馆时,他就有意识地收集素材。见到好看的石头,有趣的木头,还有一些可以造型的植被,他都会捡回家。“假山的石头就是他在广西捡的。”雷诒和老伴没有学过木工,也没有做过砌匠,但是他的庭院里大到亭子、水车的木工,小到门廊的造型,都是他亲手完成。她猜测,居住的崀山给了他灵感,而这些审美则是他做裁缝时得来的。

“我们一大家子都在外做生意,我和老伴退休回家也只有四年时间,他可能为了消磨时间,打造出他理想的院落。”雷诒和说,老伴打造院子,她开始种树种菜,都在回归崀山山居生活。这座院子经时光打磨成型后,男主人也成了附近的名人,很多农家乐都喊他去帮忙打造院落,他比做生意时更忙了。但是,他只要有时间,回到家后又继续做风景的搬运工,为院落添砖加瓦。

又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院子里的两只八哥争相叫起来,在拱门处玩牌的街坊们往遮雨的庭廊挪了挪,追逐打闹的小孩儿穿过庭院,找到躲雨的地方后就不再吵闹。这时,雷诒和踩着小碎步跑去庭院收起还未晒干的豆角进屋,一切都如电影镜头里的慢动作。

相比冷清的镇上,庭院里从不缺热闹,雷诒和家开门,街坊们就陆续前去,直到晚饭时间才各自散去,人们早已习惯了它。这座庭院收容了崀山小镇忙碌之余的慢时光,也延长了街坊们的“今日份快乐”。

游玩攻略

进山前在崀山小镇吃顿中药材蒸土鸡

崀山,一个不缺美食的小镇。靠山吃山的最大优势是不同时令有不同的食物。崀山本地人,一日三餐都是饭,但每顿饭都有其讲究的菜品搭配。虽然朴素,但他们最擅长运用山野食材烹饪出适宜环境的食物。

进山前,一定要吃一顿中药材蒸土鸡。崀山四周都是山,山里蚊虫多、湿气重,肤质敏感者偶有过敏。而这道秘制菜品却是对抗过敏的良药。里边的中药材有时是峭壁上的铁皮石斛,有时是深山里的中草药,它们和土鸡搭配,经过高温和时间的打磨,揭开锅盖的那一刻,香气扑面而来,让人欲罢不能。这道菜是崀山石田村辣椒峰景区的特色菜,几乎每个农家小馆都做,土鸡现杀,经中药材熬制,需要一定时间,最好提前预订。

若不习惯早餐吃饭,每天早上六点左右,在崀山窑市街农贸市场前,卖豆腐脑的小摊准时出现。一碗豆腐脑1.5元,看似平平无奇,但老板娘用红、白糖调和的甜度配上豆腐脑的嫩、香,轻呷一口,些许惊艳。凉拌米粉也是不错选择,圆润劲道的米粉浇上秘制卤水,放卤猪耳或者大片牛肉,再点几滴山胡椒油,猛嗍一口,轻松赶走起床气。

崀山还有不同时令的蔬果,芒种之后的桃李、杨梅,秋季成熟的脐橙,还有一些山中野果,如猕猴桃都值得尝尝鲜。若已经爬上不同山峰,在山间小铺还可以买到牙签串起来的酸萝卜。

运气够好还能见到绝壁上烧龙头香奇观

崀山的每一座山峰都有自己的脾气,它能满足登山爱好者的不同需求。去辣椒峰,可以见到状如辣椒的丹霞石峰;登蜡烛峰,需踏上笔直的石阶登顶,惊险之余,能体会到一览众山小的乐趣。去八角寨,一脚踏两省,若碰上雨过天晴,能见到“鲸鱼闹海”般的云雾,运气够好,还能见识到绝壁上烧龙头香的奇观。而选择如缝隙般的“天一巷”,则需要足够的勇气穿越夹缝。

若不想爬山,只需选择住处的屋顶或窗台,就能看云卷云舒。一边是崀山,一边是南岭山脉的越城岭,一天中,不同时段的云雾在这些山之间上演无数戏码。晨起时,云雾包围大山,犹如仙境;将近中午,云雾升至山腰,像一条腰带;若是雨后,云雾从山脚慢慢升起,你走到哪儿,它走到哪儿。到傍晚,它一朵朵散开,像一团团棉絮。

雇个竹筏在扶夷江上看两岸风景

崀山是好玩的,地道的山居生活多了几分野趣。傍晚,可跟着当地人去田垄放地笼抓稻花泥鳅,天亮时去田间收获。还可以去水边摸螺蛳,有经验的小镇青年会告诉你选一块大石头,从底下往上摸,手浮出水面时就是一大把螺蛳。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还可以雇一个竹筏在扶夷江上看两岸风景,感受画中游的乐趣。

有地道瑶族庭院式民宿太阳谷专家楼

崀山打造了很多民宿,价格还算公道。这些民宿都能“开门见山”,适合惬意小住。值得推荐的有农庄、酒庄、民宿一体的戴先生酒庄,带着书香气的玉龙山庄,还有地道瑶族庭院式民宿太阳谷专家楼等,它们都在崀山核心景区,本身就是一道风景线。

20多个少数民族聚居一直有着神秘民俗

20多个少数民族聚居崀山,这里一直有着较为神秘的民俗风情,如四月八乌饭节、五月十五大端午的龙舟赛、十月十六八峒瑶族跳鼓坛等。若想知道崀山的另一面,不妨趁着这些节庆好好体验一番。

来源:潇湘晨报

作者:伍婷婷

编辑:杨雁霞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