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革命文物“红”遍潇湘——湖南“把红色资源利用好”综述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卢小伟 王亚奇 实习生 张周梦蝶 编辑:宋芳 2020-07-22 14:54:01
时刻新闻
—分享—

暑期已至,旅游旺季到来。湖南各地的旅游景点,人气快速提升。

从韶山毛泽东广场,到平江起义旧址,再到通道转兵纪念馆,修葺一新的革命旧址、伟人故居、纪念场馆,迎来一批批游客参观、瞻仰。

湖南是红色资源大省。近年来,全省加快革命文物普查、修复、保护和利用工作,积极发展红色旅游,让浸染了历史风云、先辈热血的故居、旧址、遗址等“活”起来,把红色资源转化成了爱国主义教育资源,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发展资源。

摸清家底,编制名录,红色印记“亮”起来

1927年9月,浏阳里仁学校,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会师于此,召开前敌委员会,放弃攻打城市,进军农村,由此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道路。次年7月,平江天岳书院,彭德怀在此举行誓师大会,吹响了平江起义的号角。

历史的烟云,起义的呐喊、厮杀早已消散,但当年的学校、书院、积谷仓、会议室、标语、武器等,都留存下来,并被妥善保护、陈列,建成了历史陈列馆、起义旧址,成为那些峥嵘岁月的见证者。

湖南是中国近代革命的主要策源地、发生地,秋收起义、平江起义、湘南暴动、通道转兵等重大革命事件及无数革命活动,在三湘四水留下了大量的历史印记。

牢记历史,缅怀先烈,首先要加大“文物家底”摸排,打捞革命印记。

早在2009年,湖南就着手组织革命遗址普查工作。“十三五”期间,全省文物部门积极开展建党时期、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红军长征相关文物资源的调查和征集。一些革命旧址、遗迹和遗物被发现并编入文物名录。

在抗战、红军长征等主题文物摸排中,9处革命遗址入选全国抗战纪念设施、遗址保护名录。

今年4月,安化县通过为期近一月的革命文物普查,新发现了刘肇经烈士墓、萧凯陵园、安化地下党秘密联络点旧址(青山冲小学)、六步溪红军指挥所旧址等革命文物10余处。

截至今年6月,湖南已查明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达1700余处,其中已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11处;国有可移动革命文物藏品8万余件套,革命博物馆纪念馆66家。基本摸清了全省革命文物资源的底数及其保存现状,为保护利用好红色资源打下基础。

修复提质,创新展示,红色资源“活”起来

一件打了73个补丁的睡衣、一双“连鞋匠也不愿意修补”的皮拖鞋……这是毛泽东主席遗留下来的生活用品。

在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工作人员介绍,这些主席遗物被创新运用于党课宣讲中。遗物背后的故事,结合情景再现视频、主席身边人的回忆、历史记录等珍贵素材,以不同方式讲给不同听众,真切展示伟人的人格魅力和精神风范。

在去年“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优秀案例宣传推介活动”终评会上,毛泽东同志纪念馆《“睹主席遗物 学伟人风范 做合格党员”党课宣教》获评“全国文物保护利用十佳案例”。

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既要把已查明的革命旧址、遗址、遗物修缮养护好,相关功能配套设施完善好;又要创新思路,把红色资源展示、宣传好。

近年来,湖南共争取国家文物保护专项资金近7亿元和省级文物保护专项资金1.23亿元,实施革命文物保护项目500余个。持续的资金投入和修缮养护,让被岁月风蚀的旧址遗迹变得整饬坚固,容貌焕然。

与此同时,如毛泽东同志纪念馆一样,越来越多的文物故事被挖掘整理,越来越多的革命旧址、纪念馆、博物馆开始创新展览形式、宣讲方式。

在汝城沙洲村“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里,《半条被子》音乐话剧用全息投影技术来展示,让观众身临其境体验浓浓的军民鱼水情。

炎陵县是全国遗存红军标语最多的县之一。该县建有全国第一家红军标语专题博物馆,不仅集中展示从炎陵各地揭取下来的真实标语,还利用声光等多媒体技术,模拟红军当年书写标语的场景,逝去的历史岁月如在眼前。

针对红色资源的类型属性、分布状况,湖南还实施了片区保护、专题保护和线路保护等保护利用工作。

今年7月初,中宣部等四部委联合公布了全国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湖南有10个市35个县入选。加上第一批,全省共有13个市72个县列入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记者近日从湘潭市文旅局获悉,该局正将毛泽东同志早年在湘潭革命活动期间的留住点,如宽裕粮行、毛福昌号、三义井、昭山夜宿处等联合打包成国家级文保单位,加以保护利用。

在新的文物保护形势下,去年8月召开的全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推进会明确了湖南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的“五项工程”,即全省百年党史文物保护展示工程、革命文物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工程、长征文化线路整体保护工程、红色旅游精品工程和革命文物宣传教育工程。随着“五项工程”的推进实施,更多红色资源将从历史深处走来,启迪今人,走向未来。

文旅融合,产业联动,红色旅游“火”起来

7月25日,2020湖南红色旅游文化节暨湘潭首届红色文化产业博览会将在韶山拉开帷幕。以节会为燃点,湖南红色旅游再次升温。

自2004年首次亮相以来,湖南红色旅游文化节(以下简称“红节”)已连续举办16届,成为湖南乃至全国红色旅游的知名品牌。借助红节的聚合力和辐射力,湖南红色旅游获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发展。

“红节提升了湖南红色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促进了红色旅游在资源、文化、业态、区域等方面的整合融合,发挥了红色旅游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功能,使红色旅游区点成为传承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郭固权说。

不仅如此,红色旅游的产业联动效应更是毋庸置疑。把湖南的红色资源禀赋,转化为旅游业态发展的资源要素,加快文旅融合,产业联动,品牌提升,既能让旅游的文化底蕴“厚”起来,又能让红色产业“火”起来,是保护利用红色资源的最有效方式。

红节由小到大的发展历程,也是湖南红色旅游红遍三湘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湖南红色旅游从业人员达80多万人,红色旅游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

2018年以来,乘着全域旅游的东风,红色旅游航帆更鼓,破浪前行。

《湖南省建设全域旅游基地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专门规划了“伟人故里”红色旅游精品线路(韶山—湘乡—湘潭—宁乡—平江—浏阳—醴陵—攸县—茶陵—炎陵—桂东—汝城)。

作为湖南红色旅游“第一景”,韶山市积极建设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全国红色旅游国际合作创建区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全省红色旅游探索发展路径。

红色资源多分布于老少边区的特点,使得红色旅游带动了百姓脱贫、乡村振兴。“半条被子”发生地、汝城县沙洲村,以前是个落后的小山村,如今“半条被子”不仅温暖全国,还“捂热”了沙洲村的旅游业,村民摆脱贫困,用双手创造出自己的小康生活。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卢小伟 王亚奇 实习生 张周梦蝶

编辑:宋芳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