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华网丨湖南益阳:“双抢”忙

来源:新华网 编辑:冯竞萱 2020-07-25 12:08:34
时刻新闻
—分享—

(社会)(1)湖南益阳:“双抢”忙

7月21日,汤烈辉在湖南省益阳市南县乌嘴乡东成村一台修理完的拖拉机旁留影。

1974年出生于湖南省益阳市南县的汤烈辉,从事农机修理已有26年。2016年至今,他就职于益阳市南县的湖南沃田农业装备有限公司,是公司技术最好的农机维修师之一。

农忙时节,汤烈辉经常要从早上6点忙到深夜,一天最多能修理10台农机。修理完成后,他的双手总是沾满黑黑的机油。尽管辛苦,汤烈辉却很喜欢这份工作。“我辛苦一点没关系,修理农机的速度快一点,客户收益可能就多一点。”汤烈辉说。

近日,在湖南省益阳市,人们紧抓农时,抢收早稻、抢插晚稻。各种农机也活跃在田间地头,成为农业生产主角,加快了“双抢”进度。在益阳市南县,46岁的汤烈辉马不停蹄地走家串户,为农户们修理、保养农机;100多公里外的益阳市赫山区米香村,66岁的冷德仁站在插秧机上眼疾手快地往秧轨中喂秧;不远处的另一片稻田里,28岁的夏胜驾轻就熟地操作无人机喷洒封闭除草药……他们用自己的双手,为粮食丰产做出贡献。 新华社记者 薛宇舸 摄

(社会)(2)湖南益阳:“双抢”忙

7月21日,汤烈辉在湖南省益阳市南县华阁镇同兴村维修收割机。 新华社记者 薛宇舸 摄

(社会)(3)湖南益阳:“双抢”忙

7月21日,汤烈辉在湖南省益阳市南县华阁镇同兴村维修收割机。 新华社记者 薛宇舸 摄

(社会)(4)湖南益阳:“双抢”忙

7月21日,汤烈辉在湖南省益阳市南县华阁镇同兴村维修收割机。 新华社记者 薛宇舸 摄

(社会)(5)湖南益阳:“双抢”忙

7月21日,汤烈辉在湖南省益阳市南县乌嘴乡东成村维修拖拉机。 新华社记者 薛宇舸 摄

(社会)(6)湖南益阳:“双抢”忙

7月23日,冷德仁在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米香村的稻田里与插秧机合影。

1954年出生于湖南省益阳市的冷德仁是益阳市赫山区邦得农机专业合作社一名熟练的喂秧手。双脚“外八字”站立于插秧机上,双手紧抓护栏保持平衡,观察秧轨上秧苗的数量,一旦秧轨中秧苗不足,冷德仁便要迅速提起身边的秧盘,左手在前将秧盘对准放入秧轨,右手前推完成喂秧,双手随即再次紧抓护栏,以防从颠簸的插秧机上掉下。这看似简单的操作,需要极有经验的喂秧手才能做到“快”“稳”“准”“狠”。过去,一个人一天才能抛秧1亩地,而一台插秧机一天能插秧20到30亩地。 新华社记者 薛宇舸 摄

(社会)(7)湖南益阳:“双抢”忙

7月23日,冷德仁在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米香村的稻田里给插秧机喂秧。 新华社记者 薛宇舸 摄

(社会)(8)湖南益阳:“双抢”忙

7月23日,冷德仁(右)在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米香村的稻田里往插秧机上运输秧盘。 新华社记者 薛宇舸 摄

(社会)(9)湖南益阳:“双抢”忙

7月23日,冷德仁在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米香村的稻田里调整插秧机秧轨里的秧苗。 新华社记者 薛宇舸 摄

(社会)(10)湖南益阳:“双抢”忙

7月23日,冷德仁在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米香村的稻田里给插秧机喂秧。 新华社记者 薛宇舸 摄

(社会)(11)湖南益阳:“双抢”忙

7月23日,夏胜在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米香村的稻田旁和无人机留影。新华社记者 薛宇舸 摄

1992年出生于湖南省益阳市的夏胜是湖南益阳市惠民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无人机手。因为喜欢无人机和看好无人机手的职业前景,今年,夏胜结束在外打工回到老家,从3月开始学习操作植保无人机,4月开始作业。

刚开始操作无人机时,他喜欢用拇指的两侧去推无人机遥控器摇杆,一不小心就用力过猛,甚至无法让无人机走直线,速度也忽快忽慢。现在他学会用拇指指腹精准控制遥控器,飞行顺畅了许多。从4月至今,他总共服务了2000多亩田土。夏胜说:“我想继续学习无人机维修。前一阵农闲时,我拆了自己的无人机,还成功还原了!”

(社会)(12)湖南益阳:“双抢”忙

7月23日,夏胜在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米香村的稻田旁操控无人机给晚稻打封闭除草药。 新华社记者 薛宇舸 摄

(社会)(13)湖南益阳:“双抢”忙

7月23日,夏胜在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米香村完成作业后收起无人机桨叶。 新华社记者 薛宇舸 摄

(社会)(14)湖南益阳:“双抢”忙

7月23日,夏胜在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米香村的稻田旁手持无人机遥控器。 新华社记者 薛宇舸 摄

(社会)(15)湖南益阳:“双抢”忙

7月23日,夏胜在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米香村的稻田旁操控无人机。 新华社记者 薛宇舸 摄

来源:新华网

编辑:冯竞萱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